印象一:北京的雾霾少多了。“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在开场介绍中说,今年北京PM2.5的平均浓度已经降到了29微克/立方米,16号大会开幕的当天PM2.5已经低到了1微克/立方米,创造了历史同期监测到的最好水平。有信心、有决心把“大会蓝”变成北京的“常态蓝”“天天蓝”。”
从酒店的落地窗望出去,经常能看到西山群山。北京的水也非常清,南站附近有条凉水河,感觉那水都能直接饮用。在河边散步时,同伴讲个故事,之前他女儿考研时,到北京面试,被北京的雾霾吓怕了,然后选择了南京的学校读研。
印象二:北京的交通。除了10月4日我们去京西古道徒步,出城时路上有堵车,那是假日,又是去潭柘寺的路,堵车算是正常。平时北京基本不堵车。
北京人许是生活节奏快吧,一般不等红绿灯,路口无车就直接通过。骑电瓶三轮大多不戴安全帽的。
自行车在北京依旧是主角,自行车道宽,且自行车优先。共享单车非常方便,我包月18.8元,骑了一二百公里应该有的。街头巷尾天桥下,依然有修自行车的摊子。
印象三:北京的胡同。北京的胡同里百姓的生活才是地道的老北京生活。骑车随意胡同里行走,感受着人间烟火。大部分的胡同窄,也有点乱,胡同里的小院几家人挤一起,大栅栏还好,整修,墙上多中式砖雕。每个胡同口有铜牌介绍胡同的历史,名人故居。
陕西巷小凤仙旧居
西城区棉花胡同蔡锷故居,里面数不清住了多少户人家,乱搭乱建,比民工临时棚还差些,门口一块铜牌“蔡锷故居”被居民用胶带包住。
砖塔胡同古刹护国关帝庙
西城区南柳巷的永兴庵,还是区级文保。
再来看看北京最著名的胡同:西交民巷和东交民巷。
南锣鼓巷是景点,步行商业街,小吃为主。有国保的四合院,晚上去逛的,没看到。
半勺春林醉红楼,千金五香艳天下。
咂摸,有面有菜有京味。
南锣鼓巷的北京水准点,1914-1916京都市政公所测绘设置,现存仅三块,该水准点海拔49米,是当时北京内城的最高点,比故宫东北角高出4米。
印象四:节日的氛围。逢国庆,又是二十大胜利召开,氛围自然浓些。
每年国庆必备的大花篮----祝福祖国
长安街沿线布置了十四个花坛。
西单十字路口的花坛
西单十字路口的花坛
军事博物馆前的花坛
长安街
大会进行中
二十大召开期间的广场
正阳门
鼓楼
燕墩
印象五:北京的部委办局、央企总部、名校等随拍。
北京展览馆
中华世纪坛。北京最无聊的建筑,不知什么时候会拆?
首都体育馆
中国印钞造币
中华全国总工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反垄断局
中国人民银行,这样式全国一个样。
中国五矿集团
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时候听得最多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人民教育出版社,读过书的都知道……
中国证券报,曾经经常关注的网站
外交学院
国家图书馆
特色菜馆,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