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2021版故宫套贴,连载的《观红墙金瓦,赏明清皇宫》十七弹,得到了不少读者不吝赐读。其中有一些读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指出一些谬误。这次修订版二刻重发,采纳了前期读者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实了一些内容,校勘了笔误,并更新和补充了一些图片。虽然不敢说纠正了所有谬误,但应该是大部分得到了更正。详记赏明清皇宫所见的中国古代顶级宫殿建筑艺术、故宫展出的一些皇家文物收藏和清宫皇家生活痕迹,也联想到明清皇宫里发生的一些故事和传说,不敢说“以飨读者”,只是希望和读者共享。谢谢。
——————————————————————————————
2020这一年突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传染性极强,全国军民奋起共抗之。抵御传染病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就是隔离,大家互相隔离就可以避免互相传染。所以疫情期间就要减少人员聚集,还要减少旅行。这样一来,长途旅游肯定是要尽量避免了。不能出游,又戒不了游瘾,我就办了一张故宫年票,聚焦故宫。这有一个非常好的效果,故宫年票属于批发价,一年可以进十次故宫,每次半价。疫情期间,故宫限制客流,不像往常那般人山人海,不会老是向人道歉,因为踩了人家脚后跟;也不需要经常蹲下提鞋,因为被人家踩掉了鞋后跟。还有一条,持年票游故宫不需要预约,随时可进,只是周一不行,周一故宫盘点,概不会客。游一年,进十次,当然就可以把故宫开放区看个遍,还可以看仔细。不开放的地方可以绕墙找门缝,偷窥缝中天地。一年过后回来就一定要写一串帖子,记录观感,也和观贴者共享所见所想。
前面看了北京的古城墙,说北京的城墙是嵌套的。最外面是元大都土城,里面是明清内城墙和南城外墙,再里面是皇城,最里面就是宫城,也就是皇宫。百年前,皇宫里的皇上们都分批分期去了北面的昌平、东面的遵化和西面的易县,现在都在那些地方入土为安了。
中国历史上皇帝住的宅子叫宫,始皇帝嬴政的宅子就叫咸阳宫。咸阳宫是嬴政统一中国之前的宅子,其实那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秦孝公嬴渠梁修的宅子,修好后秦孝公就把都城从栎阳(念岳阳)迁到了咸阳。秦孝公的儿子赢驷继任后自己称王,是第一位秦王叫秦惠文王。他的小妾芈月说老家楚国的章华宫好,缠着秦惠文王建一座高仿的章华宫。秦惠文王就在咸阳又建了一座章台宫,带着这芈月住了进去。以后各代秦王又有扩大咸阳宫的行为。到嬴政当秦王时,他打赢天下之后就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开始修真正的皇宫,就是阿房宫。所以,中国真正的第一座皇宫是阿房宫,但是阿房宫没有完工秦朝就薨了。刘邦得了秦朝的天下以后,就在秦章台宫的基础上建自己的皇宫,还真建成了,就是未央宫。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成的皇宫,西汉的皇帝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未央”在西汉的时候就是“万岁”的意思,但是更有诗意,《诗经》中就有“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未央宫建成于刘邦的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西汉和东汉之间有一个王莽篡权,王莽把未央宫当作自己的皇宫。赤眉绿林好汉的更始军推翻王莽,烧了当时世上最大的皇宫未央宫。光武帝刘秀夺回江山后,定都洛阳,把洛阳原有的南宫做皇宫,又建了北宫。隋炀帝迁都洛阳的时候,南北宫已毁,他新建了皇宫紫微城,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宫。别提世界最大,中国最小的皇宫都是世界最大。紫微城占地420万平方米,现在的故宫是72万,法国凡尔赛宫建筑面积11万。
汉代之后,唐代的长安大明宫也很有名,320万平方米。宋代汴梁的皇宫不是很有名,可是它的宫苑却是最有名的,那就是“艮岳(念跟阅)”。这个园子是宋徽宗建的,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现在世上存在最早的古代宫城遗物就都是来自这个园子,就是那些艮岳石。北京皇家园林里的很多假山都是来自汴梁的艮岳石。
从元代开始,中国的各朝京城就都在北京。如果半截迁都的也算上,那就要从金中都开始算。北京的皇宫就是现在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皇帝家宅子,非常完整。虽然它的规模在历史上并不大,但现在还是世界最大的皇宫。
北京最早是在西周的时候做过燕都,那和周都镐京(念号京)没法儿比。直到金代天德五年(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北京为金中都,北京才成为真正的京都。金中都城池在现在北京二环路东南角外,基本没有痕迹了,海陵王的皇宫就更是没有痕迹了。金中都在北京留下来的很少印记有一个地名“会城门”,这是金中都北城墙的一座门。沿着原铁道部现铁路总公司东边的北蜂窝路向南走二站地,那个地方就叫会城门。
元太祖十年(公元1215年),铁木真手下大将木华黎进攻金中都的时候不仅占领了金中都,还把城给烧了,这一年也是金贞祐三年,南宋嘉定八年,这一年忽必烈出生。四十五年后的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称帝蒙古大汗。又过了四年,在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决定以北京为大都,建立大元。因为金中都城池已毁,所以忽必烈建的元大都是另起炉灶的。元大都在北京除了留下土城遗址,还有建城的纪念物,相当于奠基石,就是我上次去北海团城看到的“渎山大玉海(渎念读)”。
明代太祖朱元璋的皇宫在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新建了一座和南京明皇宫基本一样的皇宫。其实明太祖朱元璋很早就曾想向北迁都,太子朱标就是去洛阳考察新都可行性时被病毒感染,回南京后不久就在ICU里不治身故。朱元璋认为这是上天之怒,便伤心地放弃了迁都计划。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十岁的皇四子朱棣为燕王;洪武九年朱棣娶了大将徐达长女为妻;洪武十三年,二十岁的朱棣就藩住进了北京。他当然不能住进元皇宫,那不是要和他爸试比高的意思吗?所以,朱棣当即就铲除了元皇宫,只利用了它的地皮和一些建筑构件建成了燕王府。到了他打定主意迁都北京顺天府的时候,就必须要建一所新皇宫。这就是现在故宫的来历。朱棣之前中国历代皇帝都是“天子居中,诸侯守边”,诸侯护卫在天子四周。朱棣迁都北京,开启了明朝“天子守边”时代。朱元璋领军推翻元朝统治,打败蒙古军队;朱棣在北京建立新皇宫的时候,美洲、澳洲、非洲还是原始社会,欧洲爆发黑死病非战斗减员三分之一人口,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这是明皇宫建立时的世界格局,大明是世界最大、最发达王朝,没有之一。
朱棣从打算迁都到真正下手也是琢磨了不老少年呐。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他就授意姚广孝令礼部李尚书上奏设北平为陪都,后发起迁都动议。平息反对迁都风云后,花了十年时间在全国备料,木料和石料。到新皇宫全面开工都已经是永乐十五年,北京皇宫落成是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当年朱棣钦封的新皇宫建设工程项目经理是泰宁侯,名叫陈圭。四年时间建皇宫,说明中国人自古就是基建狂魔。朱棣不仅建北京都城,还从南方迁来大批群众到北京当北漂,也有好几十万呐。古代皇帝自诩是天子下凡,天帝在天上住的是紫微宫,所以紫色代表天皇老子。皇上住的宫殿肯定不让百姓进,就是禁城呗,所以皇上家宅子叫紫禁城。明代建紫禁城形成了固定格式的官式建筑,以及中国建筑的八大作。这一时期的建工集团是苏州的香山帮,为首的是蒯祥“蒯鲁班”,曾官至工部侍郎。到清代时,是来自江西的雷氏家族主持皇家建筑修建,就是样式雷。八大作就是土作、石作、搭材作、木作、瓦作、油作、彩画作和裱糊作。永乐十九年元旦,朱棣举办新皇宫开业大典,发布《北京宫殿告成诏》。满朝文武、外国使团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共有十万人进宫给朱棣贺喜,并游览皇宫前三殿院子,比我这次来逛故宫早了六百年。
“宫”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变化并不是很大,一开始就是外面一圈墙,里面两个院子。墙肯定是为了不让外人进去,也为防止宫女走失。两个院子就是“前朝后寝”。一般老百姓家就只有一个院子,通常北京正规的民居四合院叫“八间房”,三间北房是正房,二间东厢房,二间西厢房,一间倒坐南房,一共八间房。高级人家五间北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坐南房二间,一共十三间房。大户人家有好几进院子,房子就更多一点。据古代钦天监观测记载,天帝的紫微宫有一万间房。传说朱棣建皇宫时就比紫微宫少半间房,那就是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这个数字没有考古证据,《明实录》里也未见记载,仅限于传说。我们说的一间房是说的有四根柱子和房顶的一个房间。故宫经过几百年时间,连改带拆,到上世纪70年代普查的时候是980座屋、8704间房。就算是少了一千多间房,谁家比得了?
朱棣的紫禁城说的是皇城,大约到明代宗朱祁钰之后,紫禁城才专指宫城,就是现在的故宫。故宫建成至今,经历六百年,期间遭火数次。虽经过清初几乎重建,现在还是颇有不堪了。2002年10月,故宫启动百年大修工程,计划十九年,要在故宫落成六百年时完成。
看看皇城的大门。
对,皇城的正门就是天安门!明代叫承天门,和南京明皇城的承天门基本一样。“承天”出于易经中“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清顺治进北京重修皇宫时,改称天安门至今。“天安”意为“受命于天,安邦治国”。天安门是世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门。城台有六十多米长,上面是城楼。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皇上的九五至尊。城楼上面是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斗拱抬梁结构,戗脊上有九只脊兽,前后有檐廊。站在檐廊下看看。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就是在这城楼明间檐廊下扶手栏杆处,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看看城楼内部。内部有四十根立柱,加上前后二排檐柱一共六十根。上面是梁枋框架贴金团龙平棋天花,梁枋上是贴金双龙和玺彩绘,顶级尊贵。梁枋围出的每个方格中央都挂有一盏宫灯,这些宫灯是近年的复制品。
这座城楼是1969年在顺治版基础上重建的。重建时按照原样,因为构件尺寸的原因楼高增加一米。重建期间还曾在城台上挖出来几个炮弹,那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皇宫时的遗留。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北可以看到后面的几座建筑。从前往后依次是天安门城楼的铺房,后面是端门城楼,再后面是午门城楼和午门燕翅楼。
现在,天安门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是国徽图案的一部分。在天安门城门上有两条标语,第一条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天安门城楼上重檐之间额匾位置悬挂着国徽,城台中央悬挂着毛主席画像。天安门前面有金水河,金水河上有金水桥。金水河之水不是天上来,而是来自京西玉泉山。金水河南岸最吸引人的是东西两边的华表,中国人都知道。
天安门前的华表是中国现存等级最高的华表。华表来自古代原始部落的图腾柱,龙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这种图腾后来演化成华表,常立于大路口指示方向。天安门前后都有华表,一共四座,象征皇帝威武。天安门华表通体汉白玉,下面是带栏杆的四方形须弥座,栏杆四角望柱上都有石狮。华表是八面石柱,上面的浮雕是一条飞龙在云中扶摇直上九万里。石柱上端有一副云板,云板指示的方向是长安街。石柱之上是承露盘,上面坐着望兽叫石犼。
进入故宫参观,最方便的就是走天安门。跨过天安门外金水桥,从门洞穿过去,就可以进入过去的皇城。天安门有五座拱券门洞,中间的最大,过去是皇上从那里走。现在,每天早晨日出时,国旗在卫队护卫下走那里出来,升起在广场上。晚上日落时,国旗降下来之后,再由卫队护送从那里回去。升国旗是中国人最爱看的庄严仪式,每天夜里开始就有来自各地的老百姓自发地聚集在广场上等待日出时的升国旗仪式。每当国歌响起、国旗上升时,周围上万人注视国旗,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进了天安门之后,别忘了回头看一眼。可以从中间门洞看见远处正对着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条线是北京城的中轴线。
看看城楼的轮廓,左下角那只小兽是门内华表上的石犼。
周公旦制《周礼》,形成古代礼乐制度基础,也是儒家大典。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商汤的后代孔子大呼“克己复礼”,他要复的就是这个周礼。周礼规范了君侯等级和对应的礼乐规格,比如天子列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按照《周礼》所立,君侯宫城天子五门,诸侯三门。五门是皋门、库门、雉门、应门和路门。天安门就是按照周制的皋门(念糕们),皇城的远端之门。
进了天安门还不是皇宫,天安门和皇宫之间还有一座端门。
端门虽然在皇宫之外,但现在也是属于故宫博物院的产业,城楼上挂有“故宫博物院”的招牌。
那块牌子过去可没有,是不是新冠疫情之后加上去的?过去,故宫前门也就是午门是没有牌匾的,只有在北门神武门有“故宫博物院”的额匾。午门上不加牌匾是为了不破坏故时风光,但问题是中国人民到了午门都不知道故宫博物院在哪儿。外国人管故宫叫做Forbidden City,不叫Late King's Palace,其实故宫的官方外文叫The Palace Museum。
端门的形制和天安门一样,但是小一号。这是皇城建筑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了,据说康熙年间重修时的《端门工程记事》还在,样式雷抄本。端门过去是皇上出差用品库,就是存放仪仗队家务什儿的库房,不是刀枪剑戟就是幡幢旌旗,还有就是锣鼓乐器。朱棣出宫的时候把这些家物什儿摆在御路两边,从太和门一直摆到天安门,这叫做“明火执仗”。这些个仪仗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一般没人说,叫做“卤簿”,不知道的人以为那是和卤蛋一样的卤书本。端门1999年划归故宫之前是历史博物馆(现在的国家博物馆)的库房,故宫接手之后略有修葺,2015年开放做为故宫数字展厅,播放故宫动画片,免费预约。天安门到端门之间是端门广场,广场南北是门,东西是值房。
进端门可以走中间的拱券门,你别小看这门,以为就是普通的一个大门洞子。你看看它门洞那里台基的白石须弥座,有祥云和番草浮雕,特高级!
端门就是周制中的库门,御库之门。过了端门就快到皇宫正门了。
北京皇宫基本沿用了南京明皇宫的设计,宫城长宽差不多一样。在北京皇宫之前,朱元璋还曾在老家安徽凤阳设立中都,以他家故宅房地基为中心建了一座皇宫。凤阳明皇宫也是用的南京明皇宫图纸,稍微大一点,布局差不多。不过凤阳明皇宫是一个烂尾楼,没成型就下马了。这个工程如果不下马,它的面积比北京皇宫还要大十万平方米。
明代之后,多尔衮率清军占了北京,然后把顺治皇帝福临抱进了北京。满人在盛京曾经盖过皇宫,那座皇宫其实和宋江在梁山泊的忠义厅差不多,强不了多少。现在咱们看见的沈阳故宫是这些年重修后的,比乾隆给他祖辈重修的都高级好多倍,根本不是原来的模样了。多尔衮知道满人第一不是基建狂魔;第二也没有艺术细胞;如果拆了明皇宫,他就只能盖出来山寨。因此,多尔衮就高高兴兴地把清皇宫设在了原封不动的明皇宫里,安顿孝庄皇太后母子住了进去,还安排孝庄皇太后六岁的儿子顺治又登了一次基。为了方便拜见皇帝和探视皇太后,多尔衮把和皇宫一街之隔的东苑南宫当作他的睿亲王府住了进去。到此,在多尔衮的主持下,清朝接手了明皇宫。所以,我们现在说故宫是明清皇宫。
过了端门,就可以看见皇宫的大门了,也就是故宫的大门“午门”。
从午门开始,皇宫里面现在是“故宫博物院”,必须买票才能进去。走近看一眼午门。皇帝规仪是坐北朝南,这座门是皇宫南门,而正午的太阳在正南方向,所以这座门叫做午门,属性至阳。
午门肯定是全国规格最高的城门,也是形体最大的门。下面是城台,上面是城楼,这是规矩。城台下面有一座五尺高汉白玉须弥座,城楼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上面是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面的天安门和端门都是重檐歇山顶。每条垂脊都有九只脊兽,从头往后数是:龙、凤、狮、天马、海马、狎(瞎)鱼、狻猊(蒜泥)、獬豸(泻止)和斗牛。正脊上是琉璃鸱(念吃)吻,你要注意看就会发现,从天安门开始,宫中所有建筑的正脊鸱吻后背上都插有许逊的宝剑。明代民间鸱吻上的宝剑是向外倾斜的,清代是直立的,这是明清鸱吻式样的不同。另外,明代皇宫直把的许逊宝剑也和清代的不同,明代的矮胖,清代的瘦高。现在故宫里绝大部分屋顶都在清代重修过,装上了清代鸱吻。只有个别地方还保留了明代鸱吻,比如四座角楼。许逊是晋代著名道人,号称天师,是当年四大天师之一。许逊神迹中有仗剑除妖蛟的故事,鸱吻后背插许逊的剑是为了辟邪镇妖。午门城楼前后有檐廊,门窗上的棂花都是三交六椀,皇家专用。横枋上的彩绘是双龙和玺,也是皇家专用。檐廊前面是汉白玉栏杆。
看看檐廊,它檐下的穿梁不是直的,而是弯曲的弓形,很特殊。
坐北朝南的午门东西两侧城台向南延伸出去,这叫燕翅。城台燕翅上照例要有楼,每侧十三间,叫做燕翅楼。中国人的迷信和西方人不同,并不忌讳“13”。
燕翅楼的前端还各有一座带檐廊的方阁,面阔三间,四角重檐攒尖顶。他们考证说最早朱棣盖的是重檐盝顶,后来在清代时期被改成了攒尖顶。
午门城楼的东西两侧还有两座一样的方阁,就是在两侧燕翅楼的最北端,他俩叫东西阙(念却)楼。阙楼里面装钟鼓,不为打更,而是另有企图。具体什么时候敲钟打鼓也有规则,我估计真到敌人攻到城下的时候,可以击鼓进攻、鸣金收兵,不过那“金”不是钟哈?午门上有这五座楼,因此也叫“五凤楼”。
城门的前出部分叫做“阙”,午门的这种“凹”字形结构叫做“双阙门”。阙门之制式源自《周礼》,隋唐洛阳紫微宫的正南门就是一座阙门。午门是周制中的雉门,双阙之门。雉者朱雀也,传说之鸟,类凤,非实。
午门有三孔门洞,外面看是方拱,里面看是圆拱,象征天圆地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间的门是皇上独享,潜在的皇后可以从此乘轿进宫赴婚;殿试前三名可以从此出来走向社会。其他大臣走两边的门们,宗亲王公走西口,其他官员走东口。两侧胳肢窝还各有一座暗门叫“腋门”,重大活动的时候,小喽啰们走暗门。现在好了,人民群众、企事业单位员工和政府公务员都走中门。腋门不让走,那里面是故宫工作人员办公之地。
走进去之后,先要从后面看看午门。
午门后面东西两侧各有一条“之”字形马道。
虽然叫做马道,人也只能走这儿,当然不是去当牛做马的意思。上去之后,除了能看见刚才那些檐廊下的弓形穿梁,还可以站在城楼中间。那个位置过去是皇上的,现在不摆放龙椅,不允许任何人在那里作威作福。你可以在这里向下观望午门广场,和当年皇上看见的完全不同,那时候可看不见现在这些快乐的人们。
正前方那不是天安门,而是天安门和午门之间的端门。天安门前有天安门广场,端门前有端门广场,午门前也有午门广场,自古如此。午门除了有阙门,在午门广场东西两侧值房上还有两座侧门,就是阙左门和阙右门。
阙左门对着劳动人民文化宫西门,阙右门对着中山公园东门。疫情期间天安门不开放,故宫官方建议游客走东华门外沿城墙进阙左门到故宫参观。
阙左门和阙右门外各有一座下马碑,上面满汉蒙文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这是清顺治年间物件。
过去,皇帝一般不会登上午门城楼。即使敌人真的打到午门下,皇上也不可能登城督战,早就跑没影了。有的时候,会有宦官捧着圣旨到这城楼上,然后念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就算是昭告天下了,其实下面根本没有百姓,连首都各界群众代表都没有。皇帝还有一个机会登上午门,那就是大战得胜后,大军班师回朝。此时,将军把成百上千的战俘押到午门前跪下,皇上坐在午门城楼接受出征将军得胜献俘。如果皇上在城楼上一高兴,大喊一声“赦”,门外那些战俘便麻溜地跳起来跑没影了。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平定准噶尔和回部叛乱,得胜后在午门即有这么一次献俘典礼。这次平叛后,乾隆纳回部和卓氏女子为妃,也就是容妃,传说中的香妃。
大臣要是在殿上惹皇上生气了,皇上就会赐他二十大板,叫做杖刑。这时有一个宦官牵着这位大臣出午门,后面跟着举着大板的太监们。午门外御路东侧有一个民间杀猪的案子,大臣被按倒在上面脱了裤子趴着,太监们就开始举着大板往他腚上剁。这有时候就会有年老体弱的大臣被剁腚而亡,宫外的百姓听见午门外有人“嗞儿哇儿”乱叫,又见有板车上盖着席子出来,就说有人被“拉出午门斩首”了。其实,即使有斩首也不是在午门。都是先打入大狱,秋后拉菜市口执行。
《周礼》宫廷建筑布局有“五门三朝”一说,朱棣当年建皇宫的布局也按此制,这也是从南京明皇宫拷贝粘贴过来的。五门就是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和乾清门。承天门前面原来还有大明门,清代改称大清门,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之间的位置,1954年已拆。按照样式雷的皇宫中轴线图样,清代大清门到天安门之间是一条宽阔的大路,大路中间是御道,大路两边是从南到北的值房,这就是天安门广场。
过去午门城楼不开放,密斯脱单霁翔出任故宫院长后,午门城楼做了故宫的展览馆,不定期办一些主题展。2020年办了《丹宸永固》展览,纪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这个展览包含了南京明皇宫和烂尾的凤阳明中都皇宫文物,算是北京故宫的前奏吧。看看南京故宫的金佛砖。
看看凤阳明中都皇宫屋脊上的琉璃仙人。
当年朱棣请人画的他家大宅仙境图。
养心殿现正在大修,闭门谢客。养心殿正殿御座被摆在这里展览,之前还曾在首博展览。
仔细看看御座前的鎏金珐琅神兽甪端,甪的意思是此兽只有一只角,念“鹿”。此神兽自秦始皇始便消隐于世,但遇明君圣主在位方现身君侧。明清皇帝都认为自己是明君圣主,身边却常年不见神兽之影,便将此像立于位前,假装有神来仪。
养心殿西暖阁南炕头乾隆所题“三希堂”纸匾也挂在这里。
“养心殿宝”玉玺。
皇上御笔之玺,下面这个是清文宗咸丰的“咸丰御笔之宝”。
没注意到乾隆的御笔之玺,我在香山见到过乾隆御笔题的“勤政殿”,上面的印就是“乾隆御笔之宝”。那是非常豪华的一块贴金五龙斗匾,上面刻着五条金色蟠龙,比宫里一般的匾都豪华。沈阳故宫现存一块清代“紫气东来”九龙金匾,那是一块横匾,不是这样的斗匾。
皇后之衣,明黄色是皇家专用,其他人用就算僭越。
还有一些宝贝展览,看看下面这个“金瓯永固杯”。乾隆所造,也是乾隆设计,大象牙齿和鼻子造型的三足酒杯。先后造了三只纯金和一只铜鎏金;现在北京故宫一金,台北故宫一金,伦敦华莱士收藏馆却有一金一铜。我上次在华莱士收藏馆没见他展出。杯沿前面刻“金瓯永固”,后面刻“乾隆年制”。瓯是酒杯,金瓯代指国土,毛主席有“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疫情之前,从午门城楼可以上城墙,现在不行了。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女儿墙和雉堞,女儿墙就是高度及胸的胸墙,雉堞就是墙上那些锯齿。
看看故宫的墙砖。
朱棣的皇宫城墙就是这样的素墙,红墙是后来的人抹上灰以后刷红的。这种砖叫做“临清贡砖”,临清在山东,就在大运河岸边。临清当年有二个名物,一个是山东快书;另一个就是“贡砖”。临清土质特别,烧出的砖质密坚硬,专门运进京城给皇上家盖房子垒墙,所以叫贡砖。你看上面的城砖,边角分明,质地看上去就像是青石。现代砖的硬度好的能达到70,有人测过故宫城砖硬度,都在100以上,有的能达到150。据说临清当地舍利塔上的古砖测试到的最大硬度超过200。咱们现在的家用普通水泥标号也就是200,可见这些“临清贡砖”相当了得!城砖之间的粘合剂是白灰浆和米汤的混合汤,这个汤砌砖建起来的城墙加上一圈护城河叫做“固若金汤”。金,金城,就是此墙内之城;汤,汤池,就是墙下的一圈护城河。
故宫正南是前门午门,正北是后门玄武门,玄武大帝镇守北方,清康熙后改称神武门。
民国时期1925年10月10日,新成立的故宫博物院对外开放,在乾清门广场举办了开幕典礼。那一天挂在神武门这里的“故宫博物院”门匾是晚清书法家王法亮的书法学生李煜瀛(念玉赢)先生所书,他当时是“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委员长,就是故宫博物院的前身。最初开放时,故宫博物院的大门是神武门。现在的匾是郭沫若先生1971年所题。看看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大门。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之后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对故宫文物全面清点。其实这次清点只是针对乾清门以北的内宫,就是溥仪刚刚退出去的地方,当时的外朝已经在民国三年成立的古物陈列所管辖下。这次清点出各类文物一共有一百一十五万多件,这是内宫的。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皇上都搜罗天下珍宝入宫,然后在改朝换代的时候被烧被毁。虽然各朝各代还有珍宝产出,但是古代留传下来的肯定是越来越少。不说别的,秦始皇传国玉玺没了,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没了,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也没了。清代丢失、毁坏的文物不计其数,第一次大规模被毁被盗是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发生在圆明园,英法联军洗劫园中文物,连伙夫都人手一件华夏珍宝带回去给龟孙子传家。清末最后一次大规模被毁被盗是民国十二年建福宫大火,火后烟袋斜街上出现好多家原太监开的古玩铺。溥仪逊在后宫的时候,还往溥杰家里倒腾了不少文物珍宝,被溥杰变卖了一些给复辟融资,不过这和前几次相比已经不算大规模了。所以,到善后委员会清点的时候,只数出来一百一十五万件,清代皇家被毁被盗的文物珍品肯定是这个数字的好几倍。就算是这些文物,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兵荒马乱的被毁被盗危险中能保存下来,那都是相当艰难的。保护故宫文物、保护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上,我们应该记住这些人:善后委员会委员长李煜瀛、善后委员会常务委员陈垣(念元)、善后委员会检察员庄蕴(念运)寛、北大校长蔡元培、北大考古研究室主任马衡、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和文物鉴定家吴瀛。多亏他们的努力,故宫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才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国人的骄傲。
溥仪出宫前,将大批文物转移。出宫后,这批文物随着他去了长春,抗战胜利时,他带着一部分文物逃跑路上在沈阳被擒,缴获的文物进入辽宁博物馆。还有一部分留在长春的文物流落民间,最终去往北京琉璃厂古玩店。抗战期间,故宫一大批文物南迁,最后有很多流落到台北故宫。新中国从民间征集散落的故宫文物,还有很多收藏家向故宫捐献,其中就包括李煜瀛、马衡和张伯驹先生。到二十一世纪单霁翔先生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时,故宫藏品已有一百八十万件。除此之外,清宫文物还有一部分收藏在辽宁博物馆,流落到国外的不计其数。
2002年,投资二十亿人民币的故宫大修开工,这是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大火后故宫最大的修缮工程。工程到现在还没有全部完工,仅余个别宫殿仍在继续。大修后的故宫焕然一新,细微处仍然保留有历史的痕迹。在参观故宫时可以看到几百年的沧桑,也可以看见当年簇新时的效果。
神武门虽然也是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可是规模比午门小多了,面阔只有五间,进深只有三间,戗脊上的禽兽也只有七只。横枋上不是和玺彩绘,而是旋子彩绘,屋顶的梁架据说还是明初原物。神武门的三座券门也是内圆外方。
从门洞里可以看见后面正对着景山上的万春亭。
站在万春亭前可以看见故宫全貌,但是一般情况下看不清。
我们都知道从永定门到鼓楼的北京城中轴线穿过故宫的中心,你知道北京城的中心在哪儿吗?就在景山万春亭,那里有一个“北京城中心点”的标志。
前面说神武门等于是故宫的后门,一般是日常进出,送米拉肉,玉泉山的水车和门头沟的煤车也走这里。宫女们还可以在这里见家人,兼抱头痛哭。选秀女的时候,备选之女也都从这里走。从这里走的最重要人物是皇后和众妃嫔。每年春季,皇家有二个重要的祭祀活动,一个是皇上带队去先农坛祭神农,人说“一亩三分地”就是皇上在先农坛亲耕的那块地。另一项祭祀活动就是皇后领队从神武门出去到北海先蚕坛行亲蚕礼。这两项活动代表中华文化的“男耕女织”,男女大头领亲自出马,提醒百姓千万不要忘记,因为皇家吃用全靠耕织税赋收入。
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走过神武门,那就是末代皇帝溥仪。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派手下从午门进宫给溥仪行方便。当日,逊帝溥仪被逐出宫即走此门,不过这时他已经不是皇上了。明思宗崇祯皇帝最后去景山大槐树不是走的玄武门,而是走的东华门。
神武门上也有钟鼓楼,每日天暮时敲钟,然后击鼓起更。到早晨再敲钟更尽,这就是晨钟暮鼓。每夜分为五更,击鼓五通。敲钟击鼓的准确时间是观象台的钦天监官员派专家来确定。
皇宫紫禁城东西也要有门,东面是东华门。
东华门和神武门建筑形式一致,只是尺寸好像稍微小一点。过去,大官儿走这座门进宫。也不是所有大官,而是内阁成员和高龄的一、二品。门外当然也要有下马碑。东华门正对着皇城的东安门,住在皇城外的官员就要先进东安门,然后进东华门入宫,倒是没多远儿。东安门大街走到东口,那里有一座大商场叫做东安市场,就是因为挨着东安门才叫东安市场。东安市场是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开张的,不知道有没有皇家的股份。
东华门除了走活大臣,还走凉皇上。也不能说是凉皇上,当今皇上驾崩之后就是大行皇帝,在乾清宫停灵若干天后,要趁尸骨未寒就躺在梓宫里从这座东华门出去。出去之后一般是去景山的寿皇殿或者观德殿住一段时间,然后才会该去哪儿去哪儿。因此,老百姓管东华门也叫“鬼门”,没有对皇上不恭的意思。有人说就是因为凉皇上走此门出宫,东华门大门的门钉比其它门少了一行。其它门都是九行九列,东华门是八行九列。我估摸着门钉少就意味着门宽敞,凉皇上躺着出去比较方便。活皇上有时候会出宫微服私访,就是不穿西服打领带,而是穿冲锋衣之类的便装,还戴着大号密镜。这时候,皇上可能也会走东华门。也有人说东华门设八行九列门钉是堪舆理论,堪舆就是风水。按照八卦,东华门居皇宫震位,属木。东华门的门钉少,和“木”有什么关系呢?我估计东华门的门钉少是设计师犯的一个错误,朱棣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修改,只好把设计师丢进筒子河灭了口,从此不许再提此事。这个缘故传到后世就被传丢了,结果大家以为东华门的门钉少是有神鬼指使。八卦图的方向和我们的不一样,它是皇帝视角。皇帝坐北朝南,所以他的视角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正好和我们相反。
其实,东华门进去就是明代东宫太子住的地方,是太子进出皇宫走的门。既然是太子走,当然比天子走的午门低一等,因此少了一行门钉。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因病不治驾崩,无子嗣。张太后懿旨朱厚照的堂弟兴王朱厚熜(念葱)继位。朱厚熜从兴王藩地进京,走到宣武门外时,礼仪大臣言按制应从东华门进宫,在武英殿登太子位,然后以太子身份继皇帝位。朱厚熜不干了,说我是来当皇上的,不是来当太子的,怎么能从少了一行门钉的东华门进宫?我要走正门。朱厚熜叉腰站在当街不肯前行,街上百姓纷纷围观,大臣们又不敢上去推他走。最后,还是张太后同意后,朱厚熜趾高气扬地从正阳门进城,然后经过大明门往北走午门进宫,在现在太和殿的前身奉天殿登基继位,年号嘉靖。随后又有问题了,他叔伯哥哥武宗正房夏皇后是朱厚熜的嫂子,朱厚熜不肯管她叫太后,最后给她安了一个庄肃皇后的尊称。其实朱厚熜应该感谢夏皇后,如果夏皇后有子,哪里轮得到他来当皇上?朱厚熜还给他爸兴王朱祐杬(念朱又祭)追尊睿宗兴献帝,没有年号,但是把牌位放进太庙,居然还排在明武宗朱厚照之上。他爸的坟从王墓升格为帝陵,叫显陵,在湖北。他这爸虽然没当过皇上,可朱厚熜他妈却舒舒服服地当上了蒋太后。嘉靖帝这一通礼仪之争其实并不是为了几个称号和走哪座宫门,他是要表示自己是正统方式继位的,而不是什么捡了个便宜,当的是充话费送的皇帝。
既然东面有东华门,那西面就应该有一座西华门吧?还真是有,看看西华门。
西华门形制大小都和东华门一样,但是西华门并不对着西安门,西安门还在北面。西华门外是明代的西苑,就是现在的中南海。皇上走这座西华门去西苑游乐,有时还会带上妃嫔。
皇宫的四座门有不同的形制规模,也有不同的常用功能。连接四座宫门的当然要有城墙,城墙外面还有护城河,现在叫筒子河。
筒子河边是北京人休息的场所,打个太极、嗑个瓜子什么的。
还可以钓鱼,抓蟹就算了。
一到春天,就会有陆游说的“满城春色宫墙柳”。
到了秋季,则是碧水黄叶路。
城墙既然是方的,那就会有四个角。紫禁城三丈高的一圈城墙四个角上都有一座角楼。看看西南角楼。
西北角楼,很多人喜欢在这里拍照,我也拍了一张。
东北角楼。
还有很多人喜欢在东北角楼拍日落,我也曾混迹其中。
日落之前。
日坐楼。
日立楼后。
日挂楼角。
从楼下观楼,“人从众”。
好好看看这座漂亮的角楼。
按照古法,这四座角楼是二十八星宿中角宿的位置。这四座角楼是一样的,主体是汉白玉须弥座上的四角方亭,面阔三间,四周有汉白玉栏杆。斗拱抬梁四角方亭的四面都出有一间抱厦,沿城墙内侧的抱厦长,外侧的短。四角方亭是黄色琉璃瓦十字单檐歇山顶,鎏金覆钵接承露盘宝珠脊刹,抱厦上是重檐歇山顶。一座角楼上有相当多的屋脊,光正脊就上下每面二条共八条。上下每面四条垂脊共十六条,上下每面六条戗脊共二十四条,下面每角二条戗脊共八条;如果再加上每面三条围脊共十二条,那每座角楼能数出来七十二条脊。好家伙,真是够多的!角楼号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是皇宫里结构最复杂的建筑。他们说角楼里面没有室内立柱,那就是用减柱法架梁搭上去的呗。反正这座角楼实在是神奇,不知道宋代《营造法式》里有没有这个样式?故宫曾在角楼办过古建馆,下次再开放的时候,高低要去看看。这四座角楼也还是明初构架。你使劲看角楼上正脊的鸱吻,注意龙后背上那个许逊宝剑,是不是矮胖的?这是明代原装鸱吻,不多见了。
古代故宫城门和城墙上的保安住哪儿?现在还能看见的是神武门内东侧的一排平房和院落,叫东长房。看看其中的一座院门。
那排平房现在是文化创意体验馆,展览根据故宫文物创作的好东西,如果你有富裕钱,也可以使钱把这好东西请回家。
这一圈城墙圈起来的院子里面就是皇上的宫殿和楼台亭阁,后面接着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