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地道北京味,最亲民的莫过于来碗炸酱面。
离京前,北京当地的朋友一起吃饭,聊起了老北京炸酱面。说起哪里做的最正宗最好吃。饭桌上朋友的儿子是一位90后,脱口而出,方砖厂69号。北京的朋友点点头问我,那个炸酱面味道怎么样? 我连连点头,伸出两只手,每只手上竖着一个大拇指。
方砖厂69店铺不大,中间长条桌一字摆开,墙面四周角落里拥挤着数张四人小桌,小得只能放下四碗面,坐在那里得有种摩肩擦踵的感觉。桌前竟然坐着几个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鹰钩鼻子的老外。
店铺里可谓是人山人海了,不过预留的过道足可以让吃完美食的人轻松撤离。
2020年12月的某一天,我们顺着南锣鼓巷的街铺悠悠荡荡,东瞅瞅西看看,这里拍拍那里照照。
不觉到了下午六点多了。肚子里敲起了咚咚锣鼓。饿了,中午那点吃食早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走咧,去找吃食去喽。
我在外地找当地特色美食,有个习惯。那就是不在商业街道上找,要找就找一个偏僻一点小街胡同,看看哪家人多就去哪家? 一般找到的都是当地人喜欢去的地方。
那地方的东西才是最正宗最好吃的。
因为吃的人多,食材新鲜;因为吃的人多,所以做法独特讲究,味道必定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我们离开了灯火辉煌的南锣鼓巷,钻进了一条灯光昏暗的僻静的小巷子,往什刹海方向前进。路上人很少,要不是有路灯和周围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打死我都不敢到这里来,一看时间,当时才六点多。看来为了一口嘴里的吃食,还真心不容易。
我们顺着这条巷子七扭扭八拐拐。身边时不时有带棚子的电动三轮车驶过。巷子里停放的汽车让巷子变得更为狭窄。
就这样,我们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我们看到在一个街角有几十号人在那里排队,透过窗户看见里面人满为患,一人一个大碗捧着在吃着东西。窗台上整齐划一地放满了一罐罐的已经绿了的腊八蒜,让人有种靠近窗户一探究竟的冲动。
转过街角,来到店铺门口一看门面上挂着炸酱面,三个字。
我马上决定今晚就吃它了。
看到这么多人排队,心里有些犹豫,要不要换一家呢?这要排队排到猴年马月啊!我们赶紧过去问问,有个胖小伙守着门口,眼睛时不时盯着里面,一面安排着排队的人进去,他说排队很快的。
这我们才放下心来,排起了长队,不过我们都拐到后面的街尾了。窗外墙角放了好多凳子,不过没有一个人坐,可能是天气太冷了吧。我们排着队,对这个炸酱面莫名其妙地有了些许憧憬,时不时用艳羡的眼神看着窗户那边人们端着大碗,拼命地往自己嘴里塞着大坨大坨的面条。
这个炸酱面到底是什么吃食呢?真的那么好吃吗?看着一个个从店里出来的人,脸上一份心满意足的幸福的样子。我恨不得上去打他两巴掌,瞧,那嘚瑟的样子。
我也只是心里想想罢了。哪敢动手啊,看人家人高马大的身板,我可不是个,何况我还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呢!
没多一会儿,店门口那个看门的胖帅哥叫我们进去了。我们被安排在一个靠墙的四人桌一侧的座位上。
我们屁股还没坐热,面,酱,面码等等一大套全上来了。
这速度太快了。关键还没有点菜环节。兵贵神速啊!我服U, 方砖厂69号。
面,酱,菜吗等摆在面前,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仔细一看,原来是那碟油光发亮的炸酱发出的。
据说这个炸酱是镇店法宝,是店老板独自研发的配方,经过近两小时熬制而成的。每天天不亮店老板就起来制作炸酱了,365天,天天如此。
他们可以说是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一直坚守着这份老北京的味道。
一直以来,一碗面的定价始终处在十几,二十块,不像其他面条动不动就40-50块一碗。
怪不得谢霆锋等名人明星都来这里探店。
归根到底,一句话,面品即人品,人品即面品。
我一抬头桌边墙上看到了谢明星吃面的照片,真是应景啊,呵呵。
我们对面坐着两个小伙子,是正在北京上学的学生,正在忙着狼吞虎咽,大快朵颐!跑堂的大姐路过忙中偷闲地说到,慢点,慢点吃别噎着,不够可以免费加面,也可以加酱,但是不能剩。
俩帅哥边吃边商量着,再来一碗? 还是再来两碗?
我建议着说先要一碗吧,俩人分分,不够了再说。千万别剩。两帅哥边吃边给我比划了一个OK手势。
我们不再说话了,赶紧埋头“苦干”起来,美食当前,说什么都多余,大快朵颐,大快朵颐。
每个桌子还放了一小罐绿绿的腊八蒜,我也毫不客气地用勺子取了几颗放在拌好的面上,绿绿的霎是好看。
咬一口蒜,酸甜微辣,就一口面,美,美得要飞起来了!哈哈哈!
不一会儿功夫,面条一扫而光。
我打一个饱嗝,满脸红光,牙签剔着牙,挺直了腰杆,一副惹人揍的幸福样子,站起身子,迈腿出了店门。
咦! 我记得排队轮到我们的时候门口不剩几个人。
我们出来一看,嚯! 现在又有几十号人在那里排成弯弯曲曲的长队。
方砖厂69号,炸酱面。我记住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