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京津冀三地文旅联动成果显著
2022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的第八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文化和旅游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和社会进步,而且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
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文旅部门紧紧把握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先行先试、深入沟通、密切对接,围绕有序推进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四个一体化(组织、管理、市场、协调)”目标,明确了总体思路,建立了工作机制,提出了具体任务举措和阶段性的重点工作,编制了文化和旅游系列规划,制定了行动计划(2016-2018年)、工作要点(2018-2020年),强化了顶层设计;签署了文化、演艺、群众艺术、长城保护、人才交流等专项协议,制度框架不断健全;建立了旅行社、景区、图书馆、艺术职业教育、数字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各项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烁表示:我们要聚焦新时代,勇担新使命,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定位和文旅产业发展实际,按照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要求,不断加大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共建力度,开展多层次文化和旅游区域合作,奋力推进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剑表示: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使命。天津将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主动精神,把文旅业的发展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布局中定位,着力在加强文旅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文旅生态环境、推进文旅市场高水平开放等方面下功夫,为高质量协同发展谱写新篇章。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那书晨表示: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要更好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聚焦高标准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建设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推动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河北要全面深化与京津合作交流,积极承接和打造高质量文旅项目,推动文旅资源共建共享,互相支持办好重大活动,奋力开创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新的美好图景。
预见未来之格局篇
——向阳而生,十四五期间京津冀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厉新建教授
以“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探讨在“十四五”时期,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的重点和目标。
预见未来之赛道篇
——和合共生,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北京市政协常委、社法委副主任、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北京市委一级巡视员宋慰祖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行阐述,提出了统筹推进三地文旅融合发展的五大抓手,建议三地进行文化深耕,统筹推进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西山永定河文化、非物质遗产文化以及奥林匹克文化建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山河行走:党建永远在路上”,启动三地“社会型企业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改革”的文旅试点。
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魏翔教授,通过三年来的课题研究,分享了文旅企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典型案例,并建议在京津冀文旅发展中融入“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预见未来之实战篇
在实战篇里,田间地头的艺术创意、运河里的文创礼物、网络上的旅游体验,三种截然不同的案例,让大家耳目一新。
——悦目赏心,彰显农文旅融合发展当中的艺术价值
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系的陈炯教授以艺术为抓手,系统性回应乡村振兴的五大任务要求,尤其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上有其独特的价值。
——颠覆常规,文化资本的活化案例
大运河礼物品牌创始人以“颠覆”为题分享了大运河文创的研发、营销新理念。“当咯吱盒遇到冰激凌”、“当大瓜子遇到中国节”、“当奶茶遇到意外惊喜”,一个个经典案例让大家在欢笑声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现代活化、历史文化的资本转化,体验到沉浸式新零售的爆点所在。
——针对年轻群体的线上“惊喜消费”新模式
当旅游遇到盲盒,会碰撞出怎样的惊喜?来自于同程旅行的臧博纬分享了红遍全网的旅游盲盒新体验。旅游盲盒是为疫后复苏推出的一款补贴用户、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助力国内旅游经济复苏,加速旅游市场回暖的现象级爆款产品,并引领了整个行业的盲盒热潮。
预见未来之未来篇
——共向未来,城市群区域合作元宇宙初探
来自于北京科技大学的覃京燕教授,就元宇宙所带来的文化旅游深度沉浸式体验进行了分享。从多场景应用的无人驾驶汽车到远程的味道传递,元宇宙与文旅产业的拥抱,将在不远的将来带给我们超越时空的深度体验。
山有形 地有界 情无阻 意念无隔,三地携手共向未来
八年来,京津冀三地文旅携手,加强顶层设计、拓展合作领域、深化交流协作,不断完善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体系,取得了深入且实际的成果。未来,三地文旅将携手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冯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