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很透亮,水面显得更蓝,万寿山、西山一片翠绿,佛香阁的身影淡淡的映在湖面,给湖面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十七孔桥如长虹卧波,连通近水远山,联通人间和仙境。
西堤、玉泉山、万寿山;六桥、双塔、佛香阁,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远近结合,景观丰富,真是视觉享受。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过文昌阁、知春亭,来到玉澜门。
玉澜门是玉澜堂的正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王府大门的形式,面宽三间,坐北朝南。
门外一对守门的石头,左为钟乳石,右为灰岩,被称为“子母石”。两石是慈禧太后在囚禁光绪皇帝后特意从静宜园移来至此的,感觉像是对光绪皇帝的责骂。
玉澜堂,始建于乾隆,光绪时重修。清漪园时是乾隆皇帝的书堂,名取“湖光潋滟”之意,颐和园时被作为光绪皇帝的寝宫。
正殿玉澜堂,面宽三间,东西耳房个两间,前后出抱厦。明间外檐匾额“玉澜堂”,语出近代诗人陆机的诗句“玉泉涌微澜”。
玉澜堂作为光绪帝的寝宫,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溪将光绪帝软禁在此,为防止光绪出逃,院里砌了很多墙,至今仍能看到痕迹。
玉澜堂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三个殿堂原先均有后门,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
玉澜堂后面的庭院中,是用太湖石叠起的两座假山,为乾隆游玩苏州狮子林后的即兴之作,取名狮子林。院西临湖建有夕佳楼,名自陶渊明“山气日夕佳”。夕佳楼两层硬山顶,是欣赏夕阳西下、暮霭四合佳景的好地方。
夕佳楼西侧是条临湖的雕栏小路,人称“九道湾”,向北再向西可达慈禧的寝宫乐寿堂。
宜芸馆位于狮子林北侧,东临德和园,西靠乐寿堂。曾是乾隆皇帝藏书的地方,清末时,这里成为光绪的妻子隆裕皇后的寝宫。
院门为垂花门,上题宜芸门。院内有正殿和东西配殿。
往东宫门方向走,到达仁寿殿。
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重建,名自《论语》中“仁者寿”之意。这里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为颐和园内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场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变法维新运动的策划地之一。
大殿外檐柱间悬挂光绪皇帝御笔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匾额“仁寿殿”。
仁寿殿内现在已暂停参观。可以看到殿内的两幅匾额:“大圆宝镜”、“寿协仁符”。
大殿前汉白玉露台叫月台,上有铜龙、铜凤、铜缸各一对,月台前另有四座铜鼎炉。
这些铜器造型优美,纹饰考究,代表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准。
大殿前两只铜铸异兽 格外引人注目,龙头、狮尾、鹿角、牛蹄、遍体鳞甲,造型离奇怪异,这就是传说中的瑞兽-麒麟。
仁寿殿前摆放着五块高约4米的太湖石,四周各一块,象征一年四季。五块太湖石象征庐山胜景五老峰,喻意长寿,称“峰虚五老”。
最中间的一块正对仁寿门,人称寿星石,是光绪十二年,重修颐和园时从墨尔根园(北京大学)移来至此。看,像不像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
仁寿殿前有仁寿门,这是一座仪门,是颐和园的二宫门。
仁寿殿旁有这么一口井-延年井,看似普通,实则很不一般,据说是慈禧太后的御用水井。
此井开凿于1903年,相传是慈禧亲降懿旨开凿的。说这年夏天,酷暑难耐,慈禧到颐和园避暑。可能路上着热中暑,一病不起,且久治不愈。一日,慈禧做了个梦,梦见仁寿殿旁有一口井。醒后,便派人去挖,果然挖出了水。慈禧喝了一碗,顿觉神清气爽、暑热全消,病竟然好了。据此认为此井水能治病,大概还有延年益寿的功用,所以赐此井为延年井。
清朝灭亡后,延年井被废弃。今天看到的,是1984年重修的,“延年井”三字出自当代著名书法家王遐举之手。
仁寿殿向北即是德和园,原为清乾隆时怡春堂旧址,光绪时改建,是慈禧1891年耗费白银71万两所建供自己听戏的场所。当年,这里与紫禁城里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清宫三大戏台。
德和园是单独售票的,往后再抽空单独游览。
德和园东侧有一条小道可通往后山。
小道尽头往右,一座关阙式建筑-紫气东来城关。其上建有两层阁楼,四周有雕花青砖砌筑的城垛。关城正面题额曰“紫气东来”;背面题额曰“赤城霞起”,均为清乾隆帝所题。
穿过紫气东来城关,来到谐趣园。
昆明湖后湖的水流入谐趣园,形成一片荷塘,围绕荷塘,工匠们堆山修堂、建桥造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
园内也有个知春亭,位于进门右手。
饮绿亭。
饮绿亭和洗秋亭。
澄爽斋。
澹碧亭。
谐趣园中共有五座桥,以知鱼桥最为著名。该桥名取自《庄子·秋水》中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
知春堂。
圆亭。
兰亭。
涵远堂。
谐趣园的荷塘似乎比其他地方更茁壮,花开的也更艳丽。
鸳鸯与鱼。
谐趣园外,一只大猫迈着悠闲的步子巡游,看见有人拍照,很是配合,竟趴在大石头上摆起pose,看来园里的猫也是见过阵仗的。
继续往北,过文革桥,来到后溪河北岸。
眺远斋。眺远斋俗称“看会楼”,始建于光绪十七年,是当年慈禧太后看会时的方便之所。
慈禧在眺远斋看的是北京历史上从明朝至清末香火延续不衰的妙峰山庙会,赶庙会的民间艺人及香客从城内徒步走到妙峰山,沿途须经过颐和园。
当年,颐和园后面只有一个名为大有庄的小村落。赶庙会的艺人及进香的百姓从城内走到颐和园时,已到中午,许多人便在大有庄内休息用餐。日久天长,大有庄就成了妙峰山庙会途中的一道风景。为了让慈禧太后足不出园,就能目睹每年庙会的盛况,便有了高踞地面的眺远斋大殿。慈禧看庙会时就坐在大殿内的宝座上,居高临下俯视园墙外广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人流和各种精彩献艺。
溪烟岚雾。是澹宁堂的临水建筑。
沿岸西行,由于施工,过桥,转到后溪河南岸。
河因荷而生动,荷因河而美丽。
至苏州街最东端,由于苏州街封闭,岸边已无法通行,爬上一个陡坡,来到寅辉城关近前。
寅辉城关。始建于乾隆年间,东边石额刻“寅辉”,西边刻“挹爽”,与西部的“通云”城关遥相呼应,皆是苏州街的陆上关口。
过寅辉城关,可俯瞰苏州街最东端。
慈福牌楼位于松堂北入口,始建于乾隆年间,新中国成立后重修。牌楼坐北朝南,北面题额“慈福”,南面题额“惠因”。慈福牌楼为三间四柱七牌楼的规制,黄色琉璃瓦覆顶,与东宫门牌楼、云辉玉宇牌楼同为颐和园三座规格最高的牌楼。
坊间雕刻和彩绘生动艳丽。
抱柱石上的狮子憨态可掬。
慈福牌楼是万寿山后山中轴线,背面正对长桥和北宫门,下面就是苏州街。
苏州街是后河两岸仿江南水乡而建的买卖街,始建于乾隆时,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一条水街。1860年岸边的数十处店铺被列强焚毁。1986年重建。
沿万寿山山脚西行,过宿云檐城关、荇桥、石舫,来到昆明湖北岸。
往西看,视觉效果不错。
过云辉玉宇牌楼后,往南看,逆光,中央电视塔和廊如亭正好重叠,廊如亭好像长出了尖顶。
过文昌阁城门,回到东岸。
湖水微澜,小船荡漾,美景依旧。
一池碧水向东流,鸳鸯嬉戏任自游。
再次来到廊如亭。
过十七孔桥,前往南湖岛。
十七孔桥上看佛香阁、山色湖光共一楼。
南湖岛位于昆明湖东南侧,西堤以东,与万寿山遥相呼应。
整个岛屿呈圆形,岛上建有龙王庙、鉴远堂、澹会轩、月波楼、云香阁等,均为毁后重建。北部是用山石叠成的假山,假山上建有涵虚堂和岚翠间。
南湖岛与西堤外湖中的治镜阁和藻鉴堂两个小岛一起,用来象征神话传说中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南湖岛也叫“蓬莱岛”,象征神话中的海上仙山。
上岛后,东、西、南有三座牌楼。
广润灵雨祠。
沿山间小路向上,到达涵虚堂。
涵虚堂的前身为乾隆年间建成的三层高阁-望蟾阁,嘉庆时改建为一层的涵虚堂,是夏秋时节帝后赏月的绝佳之所。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重建。慈禧太后曾在此检阅水师学堂的操演。
涵虚堂坐北朝南,北面面昆明湖,有观景台可以赏景。
南湖岛四面临水,西、北、东三面有临水步道,观景效果绝佳。
西南方向看景明楼、练桥。
正西看玉泉双塔、玉带桥。
西北看石舫、山色湖光共一楼。
正北看佛香阁建筑群。
东北看水木自亲、夕佳楼、德和园、文昌阁、知春亭。
东看十七孔桥、廊如亭。
跨过十七孔桥,回到东岸,新建宫门出,第二天行程结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