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黄寺山门殿。山门殿八字墙上的琉璃装饰,体现了汉藏融合的建筑艺术风格。
八字墙中间的团子均为双龙法轮图案,四角各为藏传佛教“八瑞相”中的四相,两边加起来正好八瑞相。“八瑞相”图案:法轮、右旋海螺、胜利幢、吉祥结、莲花、宝伞、宝瓶、双金鱼。
西黄寺博物馆入口,需预约、安检入馆。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
一进院落。天王殿、钟鼓楼。
天王殿面阔三间,共有十八根殿柱支撑殿顶。殿中正中供奉弥勒佛,两侧供奉四大天王。
天王殿匾额,上方为藏文字。
天王殿正中供奉弥勒佛(布袋和尚)。
弥勒佛背后不是传统的护法神韦陀,而是一位身背着竹箧,竹箧内满是经书的达摩多罗居士。(原本藏传佛教中罗汉是十六位,达摩多罗是十六罗汉的侍从,同时他也是观音菩萨的一个化身。后来,弥勒佛和达摩多罗被增补为罗汉,藏传佛教十八罗汉正式形成。)
天王殿东侧供奉:南方增长天王,手执宝剑。东方持国天王,手执琵琶。
天王殿西侧供奉:西方广目天王,手执水蛇。北方多闻天王,手执宝幢。
天王殿前的石狮子。
天王殿东西两侧的鼓楼、钟楼。
一进院落。西侧文萃楼展厅。
东侧文华楼展厅。
山门殿北侧。殿内供奉:阿尼玛卿山神、真让多杰(云长帝君,即关公。)唐卡。现未开放。
二进院落。垂花门(原名:牌楼门)始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系楠木结构,造型别致、典雅,融藏、汉建筑风格于一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成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并彩绘为花瓣形式,故称垂花门。
在清代,只有皇家建筑才有资格用这样的三楼垂花建筑形制。复建于2008年。
垂花门滚墩石(抱鼓石)、彩绘花瓣垂珠。
原垂花门汉白玉滚墩石。由于年久失修,滚墩石风化、残缺,2007年修缮时予以更换,原件保存于此,以示纪念。
院内展示的原西黄寺藏式雕刻摆件。
二进院落东西两侧展示的原西黄寺琉璃建筑构件和大铜鼎。
三进院落。大雄宝殿是寺中主殿,原为面阔7间,重修时改为5间,殿前平台和台阶都不设栏杆的建筑形式被称为“垂带式踏跺”,台阶中间设五龙丹陛。殿内正中供奉的是班禅宝座,两侧为十一面观音菩萨、强巴佛、卡萨尔巴尼菩萨、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和药师佛。
现存大殿为1927年九世班禅大师组织重修西黄寺时所复建。
大雄宝殿月台前雕龙汉白玉五龙丹壁石。
大殿内正中为历代班禅大师宝座。由西向东依次供奉九世班禅、十一世班禅、十世班禅法相照片。
班禅大师宝座东侧供奉的佛龛墙。
班禅大师宝座西侧供奉的佛龛墙。两侧佛龛墙内供奉着82尊佛像。
大殿东侧分别供奉强巴佛、十一面观音菩萨、卡萨尔巴尼观音菩萨。
大殿西侧分别供奉释迦穆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
清净化城塔俗称“班禅塔”或“六世班禅塔”,即六世班禅大师的衣冠塔,是现今西黄寺最辉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从布局上看,清净化城塔建筑群由塔前牌楼、护塔兽、塔、塔后牌楼以及东、西碑亭组成。
东碑亭。东碑螭首龟蚨,为乾隆四十七年御笔《清净化城塔记》,碑阳满汉文,碑阴蒙藏文。
西碑亭。西碑方首石座为乾隆庚子年(四十五年)仲冬月御笔《班禅圣僧并赞》,附满蒙藏三种译文,碑阳刻玉兰花。
清净化城塔南北两座汉白玉石牌楼,均为三楼四柱庑殿式仿木结构建筑牌楼。额枋浮雕龙凤和藏文经咒;两边楼柱面上浮雕缠枝八宝,主楼柱面阴刻楹联均为乾隆御笔,石柱和抱框为整石雕成,柱脚用浮雕莲瓣串珠夹柱石,中间锢以铁箍。
南侧牌楼主楼南面题额“慧因最上”、北面题额“妙谛真空”。次楼题额均为藏文“六字箴言”。 匾额上浮雕上有“二龙戏珠”图,匾额下有“二凤腾云”图,寓意“龙凤呈祥"。
主楼立柱楹联,“香界吉云开,佛日辉悬亘普照”;下联是“法轮圆镜转,智珠朗印妙同参”。次楼立柱雕刻有藏传佛教“藏八宝”,“八瑞相”图案(胜利幢、双鱼、宝瓶、宝莲、右旋白螺、吉祥结、宝伞、法轮)。
石牌楼雕刻精美的雀替。
石牌楼雕刻精美的夹柱石。
清净化城塔建成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仿印度菩提伽耶金刚宝座式样而设立的金刚宝座塔,是六世班禅大师在北京圆寂后,乾隆为表彰其爱国爱教的无量功德而修建,塔内装有经文、五香六药、金银八宝等物。主塔高15米,为藏传佛教“白塔”。塔台四角各有约7米的塔式经幢一座,带有密檐式塔的形式,上刻经咒,并有乾隆四十九年的纪年。
塔基呈八角形,其上有八角形须弥座,八面各浮雕有卷草、莲瓣、云彩、蝙蝠等花纹,雕工极精美。腰部雕佛传故事画八幅,即佛门中所谓本身“八相”,画面虽不大,但景物细致生动,呼应配合,是极精美的艺术品。转角处各雕一座力士像,个个跣足赤背,筋肉暴涨,似用力承托状,生动的表现出力士们孔武有力的形象。
图中为本身“八相”,第一幅“佛母成孕”图。清净化成塔专题展可观看全部“八相”照片。
塔基其上有一层雕满流云和小坐佛的须弥座,座上以亚字形折角塔座为过渡,承托着覆钵式塔身。
塔身正面有佛龛,浮雕三世佛,两旁雕有八个菩萨立像。
两幅菩萨立像(清净化成塔专题展观看全部立像照片)。
宝瓶之上是塔刹部分,为圆形十三相轮造型,意为法轮,底大上小,层层上拱,直冲塔顶。最上塔顶以镏金铜顶莲花装饰。其上为上小下大的两个珠状物,正像两朵尚未开放的花苞,称为宝莲,象征着佛法清净无染。
清净化成塔南面台阶两侧各有石雕辟邪一头,昂首吐舌,身附短翼蹲于石须弥座上,形象十分生动。
美好的传说。平整的石面上,有一小坑。这是怎么形成的呢?据说这是班禅大师的指印,把自己的手指按在里面,头抵住塔基,心中祈祷,就可得到历代班禅的加持护佑。
塔后石牌楼,北面居后的题额为"圆觉光音",牌楼正面额题“华严海会”。
主楼阳面立柱楹联“圆满证前身,无量人天足欢喜;光明呈宝地,总持龙象护庄严”。阴面立柱楹联“水月映禅心,金粟影临清净地;露珠明法镜,妙鬘云现吉祥光”。
清净化域塔后面的建筑是慧香阁,又称后罩楼,是西黄寺核心建筑之一。现建筑为2008年复建。复
建后的慧香阁恢复了历史原貌,两层共计房屋五十间。一层有藏经殿(里面装饰精美的书柜内,放置着黄布包裹的经卷。)等;二层为班禅行宫。
藏经殿正中供奉文殊菩萨。
藏经殿收藏《大藏经》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东侧藏经柜收藏《丹珠尔》又称论疏部,是释迦牟尼弟子对佛语的阐释和论述的译文集成,有390余部。玻璃柜里展示的经卷。
藏传佛教经典《大藏经》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西侧藏经柜收藏《甘珠尔》又称佛语部,有178部,是佛教的原始经典。玻璃柜里展示的经卷。
公元1247年,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代表西藏地方,蒙古皇子额沁阔端代表蒙古汗庭,在今甘肃省武威市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并发布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使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元朝中央政府治下的一个行政区域,这是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建塔记》碑、《重修凉州白塔志》碑(复制品)。
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巴丹益希,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佛教领袖之一。他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维护国家主权,抵制外来侵略,做出过重要贡献。
1780年,他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亲临承德、北京朝觐,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团结,写下了闪亮的一章。在京期间不幸染上天花,圆寂于西黄寺。
六世班禅用过的金印和铜铃杵(复制品)。
藏传佛教学衔制度,是在借鉴、吸纳藏传佛教各教派学经传承的基础上,采取现代教育方法创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和学位授予制度。于2004年开始建立、实施的藏传佛教“拓然巴”高级学衔教育、授予制度。图为中级、高级学衔证书和学僧的法衣、法帽。
清净化成塔专题展利用详实的资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清净化成塔的历史。老照片1860年清净化成塔、1901年清净化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