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白云观一角(摄影:冯赣勇)
2020年11月4日,恰逢一个天气晴朗的好天气,我终于决定走进白云观,故而也亲身感受了一把这里厚重的道教文化,可谓获益匪浅。来到白云观前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位于观前的一座红色的长长的照壁墙。
白云观照壁(摄影:冯赣勇)
照壁又称影壁,其正对着白云观的牌楼,影壁上嵌有“万古长春”四个大字,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字体遒劲有力,整座影壁十分壮观,令人叹赏不绝。影壁不远处的观前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1年6月25日公布,北京市文物局2001年10月所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观的文物碑。
白云观文物碑(摄影:冯赣勇)
来前记者也简单地攻略了一下,知晓北京白云观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享有“全真第一丛林”之誉。现为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所在地。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白云观有着崇高的地位。如今的白云观更是首都北京的一大名胜古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八方众香客游人,是人们了解中国道教文化与传统习俗的重要窗口。
白云观牌楼(摄影:冯赣勇)
绕过影壁墙迎面就是雕梁画栋的彩色白云观牌楼。这座牌楼原为棂星门,是观中道士观星望气之所,后来棂星门演变为牌楼,此牌楼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为四柱七层、歇山式建筑。牌楼上书:洞天胜境,反面是:琼琳阆苑。意为人间仙境,风水宝地。
白云观山门(摄影:冯赣勇)
走过门楼就是绿树丛荫下的白云观山门,山门为石砌的三券拱门,正门门洞上方悬挂了一副名为“敕建白云观”的匾额,这是当年明英宗皇帝所赐之物。此匾额是生铁铸造而成,其寓意是企望白云观坚固持久,像铁铸一般。
山门摸猴像(摄影:冯赣勇)
三个门洞象征着“三界”,跨进山门就意味着跳出“三界”,进入神仙洞府。山门石壁上雕刻着流云、仙鹤、花卉等图案,其刀法浑厚,造型精美,中间券门东侧浮雕中隐藏着一个巴掌大小的石猴,老北京有这样的传说:“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这石猴便成了神仙的化身,来白云观的游人都要用手摸摸它讨个吉利,久而久之石猴被摸的锃亮,甚至整个石猴像,我感觉都被摸的不是很清晰了。
第二只石猴像(摄影:冯赣勇)
其实,白云观内共有三只小石猴,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这也是此行瞻仰白云观记者的一个收获。但是在观内找来找去,除了山门的摸猴外,我也只找到了第二只。难怪游人说,若不诚心寻找,难以见到,故有白云观“三猴不见面”之说。
白云观华表(摄影:冯赣勇)
当天运气真不错,刚好赶上几位前来到此瞻仰的游客聘请了一位导游,于是记者一行也随行其后,瞻仰的同时,也得以聆听到导游一路绘声绘色的讲解。白云观山门两侧是华表,华表古称“谤木”,传为尧、舜时纳谏而设。后成为宫殿、皇陵的标忐,受皇帝敕封的宫观可以设置华表。白云观华表置于山门前,表示与世俗的分界,同时起到庄严宫观的作用。
白云观庭院(摄影:冯赣勇)
走进山门就是白云观宽敞整洁的庭院,正对着的是窝风桥,这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单孔石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后毁坏,1988年重建。窝风桥桥下并无水,桥洞两侧各悬一枚古铜钱模型,刻有“钟响兆福”四字,钱眼内系一小铜钟。据说,由于北方风猛雨少,观外原有座“甘雨桥”,人们便在观内修了这座“窝风桥”,两座桥象征风调雨顺之意。
白云观窝风桥(摄影:冯赣勇)
经过窝风桥后就是灵官殿,殿内主祀道教护法神王灵官,神像为明代木雕,高约1.2米,红脸虬须,怒目圆睁,左手掐诀,右手执鞭,形象威猛,比例适度,造型精美。其左边墙壁上为赵公明和马胜画像,右边墙壁上为温琼和岳飞画像,这就是道教的四大护法元帅。
灵官殿前的香炉(摄影:冯赣勇)
漫步白云观内,感觉这里实在是太大了。整座宫观建筑群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规模宏大,布局紧凑。
观中观光步道(摄影:冯赣勇)
我从白云观中路进入后经过照壁、牌楼、华表等进入山门后依次观赏到窝风桥、灵官殿、钟鼓楼、三官殿、财神殿、玉皇殿、救苦殿、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等众多观殿,每座建筑均以其殿名而形成的各自特点而位于观中,令人记忆深刻。
白云观钟鼓楼(摄影:冯赣勇)
例如白云观的玉皇殿奉祀玉皇大帝,神像为明代木雕,高约1.8米,身着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手捧玉笏,端坐龙椅。神龛前及两边垂挂着许多幡条,上面绣有许多颜色各异的篆体“寿”字,一共是一百个,故称为“百寿幡”,此幡为慈禧太后御赐。
白云观玉皇殿(摄影:冯赣勇)
玉帝像左右两侧的六尊铜像均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铸造,分别为玉帝阶前的四位天师和二侍童,殿壁挂有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三十六帅、二十八宿的绢丝工笔彩画共八幅,均为明清时代佳作。
白云观邱祖殿(摄影:冯赣勇)
邱祖殿奉祀全真龙门派始祖长春真人邱处机,殿内正中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瘿钵”,系一古树根雕制而成,为清朝雍正皇帝所赐,传说观内道士生活无着落时,可抬着此钵到皇宫募化,宫中必有施舍。邱处机的遗蜕就埋藏于此“瘿钵”之下。
白云观救苦殿(摄影:冯赣勇)
救苦殿奉祀太乙救苦天尊。天尊骑九头狮子,左手执甘露瓶,右手执宝剑。据道经说:太乙救苦天尊是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的大慈大悲天神。苦殿与药王殿原均为“宗师殿”,供奉随邱处机去西域大雪山的十八弟子,塑像被毁后因无十八宗师塑像资料,故分别改为救苦殿与药王殿。
白云观三官殿(摄影:冯赣勇)
三官殿奉祀天、地、水“三官大帝”。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白云观内除了单层建筑外还有多层的观殿。
三清四御殿(摄影:冯赣勇)
比如像拥有两层阁楼的三清四御殿,上层奉三清,下层奉四御,三清像为明朝宣德年间所塑造,高2米余,神态安详超凡,色彩鲜艳如初,富丽而又不失古朴。
走进祠堂院(摄影:冯赣勇)
四御即辅佐玉皇大帝的四位天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后土皇地祇,造像均为清代中期泥塑金漆沥粉造像,高约1.5米。殿前院子中的鎏金铜鼎炉,为明嘉靖年间铸造。香炉造型浑厚,周身雕铸着精美的云龙图案,共有43条金龙。
白云观碑帖长廊(摄影:冯赣勇)
白云观的西路有神特、祠堂院、八仙殿、吕祖殿、元君殿、文昌殿、元辰殿等。神特为一匹酷似骏马的铜兽,骡身、驴面、马耳、牛蹄。其实,它的正名叫“特”。传说它是一种神兽,具有奇特的功能,人哪儿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然后再摸摸它的相同部位,即可手到病除。记者一行特意请路人在神特前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留影。
白云观神特前留影
此外,西路中的文昌殿也很有特点,特别门外高大铜制的立像为“魁星”很醒目,其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左手拿斗,意谓“魁”字中间的“斗”字,右手拿笔,意谓用笔点定中试者的姓名。
白云观文昌殿(摄影:冯赣勇)
据说,他先用笔在盛着墨汁的斗里“点”一下,然后“点”到考试题上,要是“点”中了谁的,谁就金榜题名。最先点中的为夺魁者,即第一名或说是“头名状元”。此谓“魁星点斗”。在民间演戏时,也经常可以观看到此情节。他挺着大大的肚子,意谓学问高深渊博,满腹经纶。
罗公塔(摄影:冯赣勇)
白云观东路有罗公塔、三星殿、慈航殿、真武殿和雷祖殿。值得一提的罗公塔在东北角的一座塔院里,罗公塔的造型为八角形,三蹭砖石结构。原塔前还有供奉罗公像的“罗公前殿”和“白云观重修碑”、“罗真人道行碑”、“粥场碑记”、“云溪方丈功德碑”四块石碑,现仅存罗公塔。
观内厢房(摄影:冯赣勇)
罗公为江西人,康熙年间来京,常住白云观,雍正五年(1727)年逝世,被雍正帝敕封为“恬淡守一真人”。民间传说罗真人创造了剃头理发的工具和按摩术,传入皇宫后得到雍正帝的赞赏,旧时理发行业尊奉罗真人为祖师爷。
白云观后花园(摄影:冯赣勇)
白云观后院为一个清幽雅静的花园,名云集园,又称“小蓬莱”。院内以戒台和云集山房为中心,假山错落,周有回廊、云华仙馆、友鹤亭、妙香亭、退居楼等分布其间,绿树成荫,清新幽静,使人流连忘返。
花园戒台(摄影:冯赣勇)
戒台为道教全真派传授“三坛大戒”的坛场,云集山房为全真道律师向受戒弟子讲经说法之所。上个世纪的1989年,白云观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真派传戒仪典,可谓盛况空前。
孙中山题刻(摄影:冯赣勇)
此外,白云观中的事十二生肖壁、碑帖长廊、24孝石壁画、孙中山先生的墨宝石刻等景观均可圈可点,均拥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中十二生肖壁,各种动物雕刻十分精细,栩栩如生,每种属相均有其吉祥之处,到此摸属相石刻动物的也挺多。
12生肖石壁画(摄影:冯赣勇)
除之之外,白云观还依托于其观内资源优势,热衷于服务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观内的白云观道医馆为患者免挂号费,为贫困群众免治疗费,为特困人员免全部费用等善举得到了多方的赞誉。
白云观道医馆(摄影:冯赣勇)
追溯历史,白云观的前身是唐天长观,据唐刘九霄《再修天长观碑略》记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观。是北京很少没被破坏的寺庙之一。
白云观后院一角(摄影:冯赣勇)
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金世宗赐名曰“十方天长观”。泰和二年,天长观不幸遭火灾焚烧殆尽。后重修改名“太极宫”。
观内廊房(摄影:冯赣勇)
元初,邱处机自西域大雪山觐见成吉思汗,东归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元太祖二十二年五月,成吉思汗敕改太极宫为“长春观”。明初易名为白云观。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奠定了今日白云观的规模。
24孝石壁画(摄影:冯赣勇)
白云观历史上高道辈出,做出最大贡献的当属宋末元初的丘处机和清中期的王常月。丘处机是道教全真派的重要创始人,他的三教合一的思想,济世救民的实践,以及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所作的贡献,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白云观方丈室(摄影:冯赣勇)
在记者看来,鉴于白云观庞大的宫观规模与殿舍及奉祀的神像、石雕壁画、文物古迹等众多景观,如果要想面面俱到地观个仔细,看个遍,没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很难做到的。然而记者一个多小时的瞻仰过程,其所见所闻足已使人深感这里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虽然转眼过去了两年,但是当年徜徉在白云观中的景象,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回味无穷。(图文:冯赣勇)
下一篇:寻味北京城,探寻美食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