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摄影:冯赣勇)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北海公园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以这里得天独厚的湖光山色的美景吸引着海内外的八方来客到此一游。
首游北海公园留影(摄影:方冀清)
追溯历史,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
园中牌坊(摄影:冯赣勇)
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
园中怀古冥想(摄影:冯赣勇)
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全园以北海为中心,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曾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1925年开放为公园。
园中泛舟清波荡漾(摄影:冯赣勇)
作为一座北京城区内的皇家园林,北海公园具有庞大的面积,这在寸土如金的北京城内也是不多见的。公园以北海为中心,分为“北岸景区”“东岸景区”“琼岛景区”和“团城景区”四大区域。
北岸园中园景色(摄影:冯赣勇)
北海东岸有濠濮间、画舫斋、蚕坛等几组庭院式园中之园;北岸自东向西有静心斋、西天梵境、澄观堂、九龙壁、阐福寺和极乐世界,这些景点交相辉映,与五龙亭沿湖点缀,与自然山水巧妙地融为一体。
长廊合影(摄影:张长生)
记得2015年5月16日,记者与北京兴隆街一小的小学同学们相约在北海公园小聚相会。也许是几十年没来这里了,走进公园望着眼前既熟悉又生疏的景象,不禁引起了童年时的一些回想。当时正碰上一些中学生也在此观光,看到我们聚会欣然提出要拍一张合影,于是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时光瞬间定格。
小学同学聚会留影(摄影:路人)
在前海仿膳饭庄前的长廊里,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诉说小时候在这座公园里的美好时光。远眺海对面的那一片包括五龙亭、小西天等那些熟悉的金碧辉煌的建筑群,我不由得回想起当年在对岸的北京少年科技馆学习车工的经历。
水畔码头一角(摄影:冯赣勇)
当时在北海公园内的少年科技馆,每周有一次在课余时间到此跟着工人师傅学习车工技术,依稀记得自己在师傅的教导下,还用车床车出了螺丝钉。然而遗憾的是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回想起来,当初学习车工的一点技能早已荡然无存,只记得一个车床上有一个叫“主轴手柄”的部件……
琼岛春荫碑留影(摄影:路人)
在那次同学聚会中,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在“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石碑前合影留念。琼岛春荫碑立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碑身正面镌刻乾隆皇帝御书“琼岛春荫”四个大字。其它三面分别镌刻乾隆题诗。
走进北海园中园(摄影:冯赣勇)
由于这里所处的位置刚好是琼华岛的一侧,而该岛又位于北海公园的“白塔山”下,所以是北海公园的重要景点之一。琼华岛简称琼岛,位于北海公园太液池的南部,岛高32.米,周长913米。琼华,意指华丽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该岛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宝岛。另据神话传说,琼华是琼树之花(华即花),生长在蓬莱仙岛上,人吃了可长生不老,此亦表示该岛是仿瑶池仙境建筑的。
北海皇家邮驿(摄影:冯赣勇)
琼华岛上的建筑依山势布局,高低错落有致,掩映于苍松翠柏中,南面以永安寺为主体,并有法殿,正觉殿等。东南面有石桥和岸边相连,有风景如画的景山。清初,曾在山顶设置信炮台,由八旗军驻守,居高临下,可望全城,一旦有警,便可立即发出信号。
园中盛开的花卉(摄影:王珏)
从琼华岛的登山石阶,拾级而上就可以登上白塔山,来到始建成于1651年,塔高35.9米的永安寺白塔处,塔基为砖石须弥座,座上有三层圆台,百塔下有“藏井”。这座藏式喇嘛塔,高5.9米,塔身呈宝瓶形,上部为两层铜质伞盖,顶上设鎏金宝珠塔刹,下筑折角式须弥塔座。塔内藏有喇嘛经文、衣钵和两颗舍利。塔前有座小巧精致的善因殿。
亭台楼阁一角(摄影:王珏)
北海公园实在太大,记得那次来大家在“琼岛春荫”碑前合影后就来到了仿膳饭庄的长廊中开心畅聊,没有再区其它的景点逛一逛。
小玲珑园中一角(摄影:冯赣勇)
五年后的2020年11月3日,记者再次抽暇来到北海公园一游,这次由于是北门进来,首先来到“小玲珑”景点。这个位于园中西北面建在水上的小院景色秀丽,假山、秀水与曲廊相连接。由此折向东北院的“主柯庭”前,可观赏一株800多年的古槐。再往北有座方形的“蚕坛”,系清代后妃们祭祀蚕神之处,也是北京九坛之一。
静心斋沁泉廊景色(摄影:冯赣勇)
从蚕坛西行不远就到静心斋,面积4700平方米,原为乾隆帝书苑,称乾隆小花园。后来辟作皇子的书斋。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占地面积约八千七百平方米。是北海最精巧的一处园中之园。静心斋原为明代普通官房,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7年)在扩建“西天梵境”时修建了静心斋(当时称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
园中小长廊(摄影:冯赣勇)
园内主要建筑有镜清斋、抱素书屋、韵琴斋、碧鲜亭、焙茶坞、罨画轩、沁泉廊、枕峦亭、石桥等。静心斋东枕山,西倚寺,南面沧波,园内亭、榭、廊、轩、石桥、水池、叠石、假山以及楼台,殿阁建筑形式既不失北方园林宏伟壮丽的气魄,又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的情趣,是中国造园艺术的珍品。
天王殿内一角(摄影:冯赣勇)
静心斋往西是天王殿。正殿系楠木建筑,这里是翻译和印刷大藏经的地方。天王殿西侧,就是用424块七色琉璃砖砌成的九龙壁。九龙壁是原大圆镜智宝殿前的影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九龙壁(摄影:冯赣勇)
壁高5.96米,厚1.60米,长25.52米。壁的两面用七色琉璃砖瓦镶砌而成。两面各有九条彩色大蟠龙,飞腾戏珠于波涛云际之中。壁上共有大小蟠龙635条。中国现存三座古代九龙壁,唯独这座是双面壁,它是中国琉璃建筑艺术的精华。
阐福寺(摄影:冯赣勇)
从九龙壁继续前行,来到水畔漫步而行,径直来到当年科技馆旧址的阐福寺前,想找回一点当年的回味。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望着登上当年科技馆的石阶,怎么感觉台阶没有那么高了,记得当年好高,每次来要登一会儿才能进入科技馆。而周边的五龙亭、九龙壁、小西天等一系列景致,感觉还是那么熟悉与亲切……
二游北海公园留影(摄影:路人)
在这次的北海游中还分别观赏了“小玲珑”、静心斋、小西天、五龙亭的景致,之后,顺着水畔东岸一直漫步而游到北门,并在北门的石桥上以白塔山为背景留下了一张纪念照。之后出园后还到团城一游。
团城文物保护纪念石(摄影:冯赣勇)
记得小时候去北海公园因南门外的团城要单买票故很少进去。团城位于北海公园南门西侧,享有“北京城中之城”之称。而当天从北海出了南门正好就是团城于是进去一观。这里处于故宫、景山、北海之间,四周风光如画,苍松翠柏。碧瓦朱恒的建筑,构成了北京市内最优美的风景区。登上团城环顾不远的筒子河角楼及中南海的景致都历历在目。
走进团城景区(摄影:冯赣勇)
团城还记载着一段曲折的历史。这里原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屿。元代在其上增建仪天殿,明代重修,改名承光殿,并在岛屿周围加筑城墙,墙顶砌成城堞垛口,初步奠定了团城的规模。乾隆年间进行较大的修建,增建了玉瓮亭。金时,团城为御苑的一部分。
团城景区内一角(摄影:冯赣勇)
走进团城来到位于城台中央的承光殿,只见内有龛一座,供奉着用整块玉雕琢的白色玉佛像一尊,高1.5米,头顶及衣服以红绿宝石佛像面容慈祥,面向洁白无瑕,光泽清润。
从团城上向外看(摄影:冯赣勇)
在团城上还能观赏到金代所植的栝子松,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树林,还有数百年树龄的白皮松两棵,探海松一棵,后天帝曾封栝子人参为“遮荫侯”,白皮人参为“白袍将军”,探海松为“探海侯”。三树皆树色苍翠,更加衬托团城的幽静环境。
团城承光殿内一角(摄影:王珏)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团城横遭洗劫,衍祥门楼被击毁,白玉佛左臂被击伤,团城上的珍宝文物也被洗劫一空。建国后,党和政府对团城多次进行修缮,1961年国务院将团城及北海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束了团城一游,也圆满落下了二游北海公园的帷幕。再见!北海公园,有时间我还会再来!(图文:冯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