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北京轻风,微凉。一向有着商务、高端、时尚、新潮气质标签的北京嘉里中心出现了另一番景象。9月2-4日,北京嘉里中心携手深山集市打造 “Always On Fair无夜嘉市·谧境有花开”非遗夜经济市集,在首都CBD最美水幕花园围绕 “中国深山美学”文化带来音乐、电影、文创手作及美食相结合的非遗民族文化惊喜盛宴,让大山里的传统文化进入商业和国际化都市,重新赋予它新潮年轻的展现形式。
走进北京CBD最美水幕花园,中国风的轻纱随风舞动,央视总部大楼在身后屹立。参天的高楼大厦犹如城市里的大山,只不过这个“大山”更加便捷,更加开明,也更加多元。来自大山深处的手工艺和本地传统非遗在这里迅速走红,成为热门打卡点,吸引了成批的年轻人驻足观赏,争相抢购。
伴着现场乐队演出和琳琅满目的手作体验、手工文创摊位,一系列具有参与性、观赏性、趣味性的互动体验活动一一呈现。室外部分有着三个区域,升级版的集市让前来体验的人又感受到了有着千年历史的集市文化。社会发展飞速进步,集市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商场和购物中心慢慢取代了它们的存在,而回归生活,人们往往更愿意能够来到集市上面去“淘 宝”。尤其是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和非遗作品更具有吸引力。
无夜嘉市开进繁华CBD,非遗文化点亮首都“夜经济”。越繁华的都市就有着越繁华的夜生活。同样是傍晚时分,有些地方早已进入梦乡,而在大都市里,往往凌晨里还灯火辉煌。怎样打造更好、更积极、更有内涵的夜生活文化,推动夜经济发展是近些年商家们一直在寻找的答案。无夜嘉市将文创产品、新鲜美食、鲜花布艺、传统手作以及乐队表演,非遗展示等文旅活动、商业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打造了一个既有浓厚文化内涵又有新奇潮流体验的无夜嘉市。
走进室内展区,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浓浓的民族艺术风。越来越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更彰显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思维。在传统手工业逐渐工业化的今天,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物品是由机器制造,虽然生产出来的东西更加标准,但却总是感觉少了些什么。其实少的不是别的,就是那些手工业匠人们倾注的时间和精力,换句话说,缺少的是一份情感。
难能可贵的是在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中,在人们追求实效和追赶进度的生活里,依旧有着一群人在坚守着传统的手工技艺。一件非遗手工艺品或许需要耗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才能完成,而机器生产或许只需要几天、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能完成。然而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手工制作让非遗成为了“非遗”。传统文化或许并不来的那么快,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我们应该适当的放下脚步,耐心的去欣赏一件纯手工制作的非遗艺术品。而如何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不仅仅要靠专家学者,其实更要靠愿意学习和了解的年轻人。
这种纯手工皮质刺绣包在深山集市中非常受欢迎。据介绍,每款包的刺绣样式都不一样,而这样的刺绣也有着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做“马尾绣”。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是民间传统工艺,被誉为刺绣的“活化石”。这种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分布在三都境内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一种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
马尾绣工艺十分复杂,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因其工艺只能手工制作,无法被机绣替代,也显得更为珍贵一些。
在嘉里中心室内,我们可以看到深山集市带来的众多非遗产品。每一件大制作几乎都是孤品,仅此一件。而那些批量化生产的手作也都是依靠着非遗传承人们一点点勾勒出来的。北京绒鸟就是用蚕丝绒制作成的花、鸟、虫、草、走兽、风景等传统手工艺品的总称。北京绒鸟制作始于清初,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充分显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现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项目。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绒鸟(花)在中国唐代以前就有出现,只是那时工艺简单而粗糙,到了唐代绒鸟的制作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技艺。中国的绒鸟(绒花)分为以北京为首的北方派和以南京、扬州为首的南派两大流派,广义上的北京绒鸟(绒花)包括绒制的花、鸟、虫、草、兽、吉祥字样、图案、花样儿、人物等由民间手工艺中的头饰绒花发展而来的各式绒制品。
来自布依族的礼物。在展区内所有的商品中有这样一个让人惊喜的产品。蓝色布艺绒封面,平绣绣法绣出刺梨花纹样,使用再生纸张制作的笔记本十分吸引眼球。翻开笔记本会发现一张手写笔迹的感谢信和一张照片。这封感谢信来自布依族绣娘们,也就是这个笔记本的制作者,真挚的话语令人动容,他们靠着双手的劳动,通过制作这样的笔记本获得相应的报酬来养活家人和孩子。一张照片,记录者绣娘们真实的样貌,也传递出了大山深处的深沉文化。
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遗产品得以“重见天日”。它们从大山深处走出,它们从极寒高原走出,它们从茫茫草原走出,它们从林海雪原中走出,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精美的手工艺品。
上一篇:第十五篇:丙申帝都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