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小巷旧时奢,四代风流沈物华。
王府豪庭歌舞起,达官显贵酒旗斜。
画廊朝出闲游客,璧月宵分大碗茶。
野老街前寻故事,于今犹可听琵琶。
这首小诗是老北京南锣鼓巷的真实写照。
自700年前元大都起,这里不乏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南锣鼓巷这里可以说是当时的富人社区,更是那些文人骚客的聚集地。
刚到北京时,我就和北京的朋友说,什么故宫,颐和园不想看了,这次就想看看老北京,品品老北京味儿。朋友马上建议到,去胡同啊,尤其是南锣鼓巷,现在可是火得不得了。
第二天忙完正事,下午得空了,我便想起了这个南锣鼓巷。何不趁着现在有空,去南锣鼓巷探探究竟。
我乘坐地铁六号到站后,上来就是这个南锣鼓巷。远远地就能看到南锣鼓巷高大的牌坊,新新的,应该不是上了几百年的物件。
来到南锣鼓巷,第一个感觉人多。人好多啊!那那都是人,而且是年轻时尚的年轻人为主。
这个地方怎么就那么多人呢?我赶忙随着人流往胡同里面走,找找人为什么这么多的答案。
南锣鼓巷,说得不好听一点,可以叫南罗锅巷,因为这条巷子南北两头低 ,中间高,就像一个罗锅的人一样。也有人说这里曾经住过罗锅,而且是有名的,是不是刘罗锅,刘墉,就不得而知了。
南锣鼓巷,也叫蜈蚣巷。因为南锣鼓巷不是简单的一条胡同,而是无数条胡同组成的胡同群。整个布局就像蜈蚣一样,一条南锣鼓巷串起了十六条胡同,就像巷钱串子一样。在北京,蜈蚣也叫钱串子,呵呵,我北方的老家也是这么叫的。
那我就好好逛逛这个钱串子,沾点财气,呵呵。看来这么多人来这里,也是为了沾沾财气啊!呵呵。
穿过巷子,前面有一个很大的宅子,名副其实的大宅门。走近一看,原来是铁帽子王府,怪不得,怪不得。不然谁能在这闹市区占这么一大块地方修这么大大的一个王府。这个僧格林沁了不得啊!蒙古族的骄傲,能征惯战,武艺超群。镇压过太平军,也抗击过八国联军。加官进爵,封王拜侯,走向人生巅峰。挣下这么大一份家业,福荫后代。堪称当时人生楷模和典范。
南锣鼓巷聚集了好多像僧王这样的人,这里真的是风水宝地,地灵人杰。中戏也在这里,从这里走出来了好多明星大腕,如陈宝国,章子怡等等。
南锣鼓巷被全世界最挑剔的美国《时代》推荐为亚洲25个好玩的地方之一。这说明南锣鼓巷确实有她独特的魅力。
顺着南锣鼓巷走了一段时间后,猛然抬头竟然看到了我比较的熟悉的白墙黑瓦、骑墙。咦? 这不是典型的江南STYLE? 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转过街角一看,原来是你,菊儿胡同。怪不得,怪不得呢。
原来这就是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
修旧如旧,旧中创新。
这条古巷中的小胡同使其既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又融入了江南民居元素,而且非常适合现代人居住。听说这里还获得了“亚洲建筑金奖”和“世界人居奖”。
说到老北京味儿,仅仅看看胡同是不足够的 。要是没有老北京那些特色小玩意儿和吃食,意味着没有了魂。
在我对老北京的记忆里,无非就是这几样: 兔爷,冰糖葫芦和老布鞋。
有首歌冰糖葫芦,一听就是满满的老北京味,至今记忆尤深。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
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透着那酸。
……
想想这冰糖葫芦,我满口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沿着巷子往前不远处,有好多人在排队。我抬头一看,牌匾上写着XX小糖葫芦。
我马上也加入这排队大军,买两串糖葫芦,尝个鲜,应个景,也解解馋。
买到心爱的冰糖葫芦后,拿起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口的酸,甜,脆,爽,还不沾牙。好吃,真的好吃,大饱口福啊!
巷子里店铺林立,时尚小店比比皆是。
一家卖零食的店铺,满满的都是回忆。橱窗里看到的都是儿时的记忆,有手电筒、缝纫机、大哥大、14寸显像管电视机、手柄游戏魂斗罗等等。
南锣鼓巷灯火酒绿,小酒馆,酒吧,餐吧,数不胜数。
这里烟火气十足,是皇城根下最接地气的地方。小巷深处,四合院的小馆值得你点杯蓝山咖啡,坐在那里静静地消磨时光,似乎忘却了世外凡尘,只和自己一个人对话,没人打扰。
南锣鼓巷是大隐之地,居凡尘不远,但又很安静。你可以静下来,沉下来,闹中取静,在这里修修禅悟悟道。这里是自我成长,自我提升的修炼场所。
俗话说得好,大隐隐于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怪不得,怪不得,怪不得。那些王公大臣,名门世家,文化名人等等都愿意聚居此地,让南锣鼓巷成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地方。
南锣鼓巷,不单单是个旅游地。
老北京让我想起了骆玉笙老先生的《重整河山待后生》,浓浓满满的京儿十足,更是让人热血沸腾。
这就是北京,这就是中国。这就是北京味儿,中国味儿。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
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