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慢生活三 因为都江堰的“爽约”,我们凭空多了一天的空档。虽然下午5点半的火车回长沙,我们仍有大半天的时间可以游玩。去哪?我纠结了很久,最后决定去金沙遗址博物馆。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凌晨的球赛,让大小陶呼呼大睡。7点,我将这个不幸消息告诉老父母。老父本对城市的游玩不感兴趣,认为在酒店睡一上午,看看电视没有意见。老母无奈,只能选择陪同。陪二老吃过早饭,他们上楼休息,我决定一个人逛逛。
锦里是首选,那天天热、人多,没有走完锦里。周一的清晨,没有拥挤的人群,城市还在半寐,前往古巷是不是有别样的风景? 到达锦里,果然静寂(除了2个清洗路面的工作人员)。所有的店铺还在沉睡中,锦里回归了朴素的容颜,素净的石板路,古色古香的门窗,成串的灯笼,幽幽的风。
我的软底鞋在石板路上划过,没有一点声响;我的目光在古老的街巷里游走,没有执念,纯粹欣赏。穿过汉肆的古牌坊,走过安静的小吃街,看古木苍苍,逗留于酒吧门口的木椅,心如这清晨的古巷一样安静、恬适。偶尔有几个和我一样的早行人,背着包,走走停停,拍拍看看。这才是真正的“慢”。
从锦里出来,街上的人才开始多起来。早听说成都多美女,一边等车,一边欣赏上下车的美女,骑自行车、电单车的美女。或颦或笑,各具风情。
回到酒店不过9点。大陶惊觉我不见,又见我归来,然后接着睡去。小陶不愿虚度光阴,决定和我再游宽窄巷子,老母同行。
第一天从宽巷子进入,窄巷子出来。这次重游,我们选择从井巷子进入。宽、窄、井是三天并列相通的巷子,宽巷子最繁华,有各色小店、会所、参观。窄巷子多茶馆、酒吧、艺术小店,井巷子则多为窄巷子茶馆的后门、流动商品车、小吃。因为不到10点,人不多,阳光尚不刺目。我们慢悠悠地从井巷子开始闲逛。巷子口有个早餐店,招牌上的“锅盔”吸引了小陶,没见过,买个猪肉味的尝尝鲜。刚买定,小陶又发现的肉夹馍,西安的肉夹馍是我和小陶共同的美好记忆,于是“锅盔”留着,肉夹馍优先。
井巷子的墙上有很多老街巷的图片、雕刻,有老街、断墙、打牌下棋的老人,这是另种形式的对城市的记忆。乍一看如同真景,只是颜色古旧了点,站在图片前拍照,人与画相融。井巷子的小吃虽不及宽巷子的丰富,但也有特色,其中成都的怪豆腐味道不错。
沿井巷子走到底,右转就可横到窄巷子,这时,人明显多了。有三个画了小仇脸谱的孩子在人群中穿梭,其中一个很大方地和游人握手,窜上窜下地和游人玩闹。弄不清是游客以画脸谱的方式自得其乐,还是商家吸引游客的手段,这三个孩子随着我们走了一条街。
毕竟是重游,小陶只在井巷子游得细致,窄巷子就不那么来劲了,时间已近中午,宽巷子就放弃了。回到酒店稍作休息,1点退房,在酒店不远的红火锅吃中饭,然后早早到火车站候车,不愿重蹈都江堰的覆辙。
成都的火锅据说最有名的是蜀九香,各种突发情况让我们没机会去尝尝。看到红火锅生意不错,估计口味也行,所以兴致勃勃去了,也算为成都的“吃”画上句号。这个火锅店选取的是人民公社风格,用的是搪瓷碗碟杯子,墙上挂的是工农兵,还有传统的粉笔黑板报。我们想点鸳鸯锅,以免辣得受不住(我们的预计是准确的),但服务员告诉我们他们这里没有鸳鸯锅,只有红锅(顾名思义,红红的辣椒装满锅),但可以点在红锅中央有一个小方块清汤的火锅。我们没得选择。最后庆幸,幸好有这个小方格,当我们辣得实在无法承受时,还有一小方空间缓冲。这里的火锅没有什么调料,只有芝麻酱、蒜茸、香菜,但是配火锅的香油真不错,比在麻油香、滑、浓,涮好的菜沾上这种油,感觉好极了,似乎也没那么辣。只是沾到最后,香油被火锅的汤汁粘染,去辣功能减退。我们在拌酱与油时,大陶在打电话,他的自悟水平颇低,居然用在长沙吃火锅的方式——酱中淋的是火锅汤,所以最先扛不住辣得当然是他了。当我发现他没用专用香油沾吃时已经晚了,他的酱碗里一塌糊涂,香油也无力回天。
到达火车站是3点多,选了楼上的候车室,人不多,一个多小时并不太难熬。而真正难熬的是火车延误了,要晚上8点多才可能发车。从5点钟开始,火车站的人就多起来,嘈杂起来,闷热起来。想着还要等近3个小时,而且原来的座位又被人坐了,那种难逃厄运的宿命感油然而生。飞机晚点、火车晚点、没赶上火车——倒霉从一开始就有预兆。
祸福相依是不变的真理。因为出游,我提前结束了假期还必须加班的残酷现实,好好享受了一把同行的羡慕。在我们为没处可坐要苦等3小时而愁眉不展时,大陶发现了软卧休息室。我们凭软卧车票,在专用休息室度过了难熬的3小时。8点40,终于发车,长沙——我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