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隆出发沿着渝湘铁路漫游渝东南,途经彭水,到黔江已是出游的第五天,当车子抵达黔江站已是下午时分。
1月份的黔江还比较冷,又遇雷暴天气,本就不习惯冬天穿羽绒服的我,强行抵御寒冷带来的压力,开启黔江三日游。
抵达黔江后,开始规划旅行线路,我大多数旅行计划都是到了目的地才开始制定。
规划线路
当晚临时路线:雷暴天气同110路公交车穿梭于黔江新老城区。
第二天游览路线:小兰海景区—芭拉胡景区—红军广场—品尝黔江国庆鸡杂。
第三天游览路线:黔江民俗博物馆—黔江区图书馆—重庆旅游学院—经贸学院。
黔江地处渝东南武陵山腹地,黔江城市布局与山城其他城市的格局截然不同,一座大山和阿蓬江分隔了新老城区,连接新老城区是两条单行的舟白隧道,避免了对城市的以偏概全,使我确信旅行中的见闻是可以改变认知结构的不足。
初识黔江,迎接我的却是雷暴天气,由于长时间冒雨行走,使得全身湿透,寒冷终于让躯体发出了抗议,被迫使用携程寻找住宿,几经波折,非但没能入住,反而失意至极。
对于长期外地旅行的我来说,第一次遇见这样的情况,恶劣环境处处考验旅行者的胆识与毅力,很多时候回想,如果当晚在黔江没能继续坚持,故事能否体会出它应有的意义,这个问题在后来的行程中逐渐得到了答案。或许在旅行的路上懂得坚持,故事的意义会更加明确,旅行对于成长来说,也会更加深刻吧!
失意与疲惫使我不愿在挪动双腿继续行走,夜晚的公交站本就人丁稀少,加上这雷暴天气,就更加孤寂无人。我坐上了110路公交车,师傅姓张,车里只有一个乘客,我与张师傅聊了起来,最后他用公交车带我在城市里穿梭,与我讲解陌生的黔江城,又一次让我感受到独在异乡的温暖,离别之际,张师傅还帮我找了住的酒店,酒店的老板娘,还把我湿透的鞋子拿去锅炉房烘烤,黔江的夜景虽不太绚丽,但人却温暖。
第二天,在张师傅的介绍下,我去了红军广场,这里是最早的黔县老城,具有年代感的房屋与集市讲述这里的一切,随后我便在黔江汽车南站乘坐去小兰海的大巴车。
小南海位于黔江城北32公里处,是由咸丰年间黔江地震引发的堰塞湖,具有“深山明珠”之称。在小南海常住的李老帮助下,我游览于湖上,在武陵山区有这样的风景,不枉小南海之行,为此写下了《小南海闲谈》
山水黔中地,熙曦映瑶池。
欣来每独往,盛景空自知。
识途舍我意,道在黔中行。
芭拉胡是黔江峡谷公园,几经曲折,还惊动了旅行社,也没能免票入园,最后还是靠个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免票入园,旅行有时候真的讲运气,感谢检票员大叔的通融。
芭拉胡景区属于渝东南典型喀斯特地址景观,景区内有悬空玻璃桥、佛音坪和奕&柳孝亭等景点推荐。佛音坪,是修建在莲花广场前的圆形观景台,可以望见对岸崖壁上的观音像,站在圆中心位置,低头大声说出你的心愿,立即可听到观音的回应。
夜晚的黔江老城灯火通明,在后街寻找百年老店国庆鸡杂,品味黔江特色美食,去建设街的双目书城看看书,黔江美妙的一天就这样结束。
第三天,除了参观重庆民俗博物馆,剩下的时间就是游览黔江两所高等院校。重庆民俗博物馆坐落于黔江新华大道,外观华丽典雅,非常具有名族特色。渝东南集结了重庆土、庙两大少数民族群体,而且黔江地处渝东南中心位置,民俗博物馆设在黔江,合情合理。我一直对土、苗文化很感兴趣,自然少不了参观该管,馆里详细介绍了土家吊脚楼的特色和分类。如吞口屋(一字三间)、钥匙头(单头吊)、撮箕口(一正两头吊)。还介绍了土家族的西南卡普和苗族傩文化等相关内容。参观重庆旅游学院,是因为黔江图书馆与该校合并。经贸学院的门卫告诉我,由于学生放假,谢绝社会人士入校游览,只好开启下一站的旅程。
黔江三日游,就这样在短短的数千字里记录着,最后用鹅岭二厂张一白导演的话勉励自己:人生没有彩排,一切都是现场直播,比电影还有精彩。
游渣渣的阅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