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抵达重庆并在解放碑附近安顿好住处已近23点,我没有倦意,出酒店来到解放碑前。
十八年前我曾出差到过重庆时,曾游览了曾家岩的红岩村,歌乐山的渣滓洞、白公馆等红色纪念景点,也到了朝天门和重庆人民大会堂,当然也到了解放碑。那年到解放碑似乎也是夜晚,周边的建筑有些老旧、也未见有高楼大厦。此次重游解放碑,却已是旧貌换新颜,完全改变了我记忆中的印象。
也许已夜深,民权路灯火璀璨而行人已疏,解放碑有了几分静谧的美。
看地图,见洪崖洞距解放碑不远,便步行前往。到了千厮门大桥畔,却不见网络图片看到过洪崖洞建筑,一问得知洪崖洞就在我脚下的临江崖畔。有意下去看看,得知夜深景区关闭了,便走上附近的千厮门大桥,回看洪崖洞。
灯火阑珊的洪崖洞一片静谧,似乎已进入梦乡。
回到洪崖洞崖顶,有人在招引游客带其进入已关闭的洪崖洞游客,带路费10元。我也随游客入内,在9层乘电梯到1层。虽已关闭,但洪崖洞内还是有几家店铺未歇业,当然因绝大部分店铺已关门。
洪崖洞内街巷空寂无人,唯有嘉陵江上初冬微寒的水汽在夜色中轻轻地弥散在洪崖洞鳞次栉比建筑飞檐翘壁间。
11月27日下午,打的前往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十八年前到重庆,我到磁器口附近的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却没有到磁器口,而磁器口在小说《红岩》里却早已耳熟能详。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原名龙隐镇,始建于宋代。清朝初年起,瓷器成为龙隐镇主要产业,渐改名为“瓷器口”,“瓷”字与“磁”相通,最后镇名“磁器口”。磁器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民国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因为水运方便,磁器口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之地,城里的一些大商贩干在磁器口开设分店收购货物,输出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据统计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磁器口正街近年经过整修,不过原韵还依稀可寻。沿街有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人头攒动,很是热闹。
穿过人流,来到嘉陵江边码头,眺望嘉陵江口,揣想旧时舟来船往的繁华景象。
回首磁器口正街临江街口,一树亭立,台阶层层,影片《烈火中永生》中江姐渡口上岸的镜头应该就取自于此罢。
漫步地势起伏的磁器口正街,边走边行,不觉走完全程,却未见我在远处看到的小山巅寺庙。原来通往山巅的是旁街支巷,未去一看倒有些遗憾。磁器口有通往码头的正街,也有老街,值得细看。只是我与人同行,不便尽兴徜徉。
离开磁器口,打车歌乐山南段的林园,那里是1945年重庆谈判的发生地。到了那里才知道当地重庆谈判时毛泽东、蒋介石下榻的林园早已圈围在一所部队院校内,无法入营参观,也就作罢。
打的下山前往李子坝,那里有重庆近年新起的轻轨穿楼的网红景观:李子坝轻轨站。
这样奇特景观恐怕也只有像山城重庆这样都市才会有的罢。
李子坝轻轨站旁鹅岭山下嘉陵江畔有一处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那里有5组陪都时期建筑,分别是高公馆、李根固旧居、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交通银行学校旧址,集中展示了重庆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金融等各个方面的历史风貌。
这些建筑有的是原址修复,有的则是异地迁建落架重修。异地而建虽说也是保护留存,但已失去真味和气脉。
眼前两座碉堡状的建筑,看介绍原来是为交通银行金库透气所建。
无意中发现李子坝轻轨站西侧半山坡的一条上山坡道街道两侧有些建于上世纪二三四十年代西式别墅式样的老建筑。驱前一看,此街名为“嘉陵新路”,山坡上还有防空洞,那些建筑原来是当年史迪威、飞虎队、吴铁城等居住过的别墅。
这一带又名“三层马路”,倚山面水,山坡上居然有上、中、下三条街路,重庆山城立体的景观由此可见。这里曾是抗战时期重庆最繁华的街区,集中了当时中国政治、军事、外交、文化、金融等诸多重要机构。
这些建筑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则有拆毁之虞。
时过境迁,民国早已是前朝旧事。随着重庆城市建设不断拓展和更迭,当年国民党重庆陪都时期的历史遗存已逐渐消湮,许多只能存在于文字和图片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