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欢旅游的朋友而言,一般都会去一些名山大川或名胜古迹,对于一些高仿的“山寨”景区往往都不太喜欢,但也有例外,比如本文要向大家介绍的这个山寨景点就非常不错,明目张胆的山寨,不仅被游客接受,而且还获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这个“山寨”景区位于重庆龙兴,里面的建筑全是仿照民国时代的重庆所修,创造性复建了大批民国、巴渝建筑,渗透山水韵味,传承历史文化、沿袭民间习俗,还原了重庆陪都时期的中国中心城市及国际化大都市的时代风貌。
这个景区的名字叫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又称两江影视城,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是集影视拍摄、文化旅游、度假休闲、历史风貌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2012年因电影《一九四二》选址拍摄,投资7亿元兴建而成。影视城由抗战胜利纪功碑、亨达利钟表行、中法大药房等数十处影视拍摄景观组成,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是以民国时期、巴渝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
景区入口处是一个高仿的解放碑,用的是原名:抗战胜利纪功碑,它的原型为1946年建成的重庆抗战胜利纪功碑,按1:1比例于2016年12月仿建完成。抗战胜利纪功碑前身为精神堡垒,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了动员民众抗日救国,于1941年兴建寓意抗战到底的碑形建筑。
“精神堡垒”为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建筑,共5层,通高7丈7尺(约26米),象征"七·七"抗战,为防日机轰炸,外表涂成黑色。抗战胜利后,为记全国军民浴血奋战之功,在精神堡垒的原址上修建“抗战胜利纪功碑”,钢筋水泥结构,也就是大家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据说当初的抗战胜利纪功碑下,埋有缴获的日本侵略者的武器弹药;在碑中,存放着美国总统罗斯福写给重庆人民的信,在碑身内侧,刻有成千上万的阵亡将士名字。
往里走,可以看到很多的老重庆经典建筑,比如上图左边的亨达利钟表行便是其中之一,它的原型为上海亨达利钟表总店,旧址位于上海市南京路抛球场(今南京东路河南路口),因电影《一九四二》置景需要列入两江影视城老建筑建设序列,按1:0.8比例于2016年6月复建完成 。
老重庆饭店是著名的爱国人士联络处,在抗日战争期间,在老重庆饭店的掩护下,众多爱国人士在这里碰头、联系、开会。据说复原的老重庆饭店依然可以租借服装,进行场景演绎,游客可以观赏,也可以参与互动,将自己置身于故事场景之中。
美食汇大楼实际是原来银行同业工会的复原建筑,原址位于渝中区打铜街,因其特殊历史内涵列入两江影视城老建筑序列,按1:1比例于2016年6月复建完成。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全国各地银行纷纷在重庆设立机构,截止民国1939年,全重庆共有银行三十家,其中二十三家最具影响力的银行组成银行同业公会,重庆从而成为中国当时的金融中心。
对老重庆有了解的人,一定会知道国泰戏院,它的原址位于渝中区柴家巷巷口(今邹容路),修建于1937年,戏院地址原是四川士绅赵巨旭的私宅,由当时的文化商人夏云瑚集资经营,戏院兼有影戏功能,以放映电影为主,是抗战时期陪都重庆最大的综合性影戏院。抗战期间,郭沫若、夏衍、阳翰笙、赵丹、金山、白杨、张瑞芳等著名都在这里留下光辉业绩,是大后方进步文化活动重要阵地,在我国戏剧、电影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在航拍之下,影视城有一个教堂特别显眼,据说它的原型是位于重庆荣昌的天主教堂,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大足县龙水镇,教会与当地举办的迎神活动产生冲突,以挑煤为业的余栋臣组织当地数百群众杀死教民十二人,打毁教民房屋二百多家,并焚毁教堂。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余栋臣教案”,清政府为此赔付五万两白银。法国天主教会决定,用这笔钱在荣昌修建新教堂,就是现在的荣昌天主堂。荣昌天主教堂主体建筑为哥特式建筑,由圣堂主体楼、神父楼和教会学校三部分组成,后多遭破坏、占用,现存约四分之一。
重庆作为曾经的陪都,除了汇聚了大量的各界精英之外,大量驻外使馆也迁到了重庆,比如苏联大使馆、澳大利亚公使馆、美国大使馆、德国大使馆、印度大使馆等,两江影视城也复原了不少,比如上图的大英驻华公使馆便是其中之一。
在影视城中,有多家出租民国服装的店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穿上各种职业的服装拍照,也可以坐上曾经时髦的交通工具——黄包车逛上一圈,绝对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这是两江影视城的全景,因《一九四二》而生,后来又陆续拍摄了《重庆谈判》、《开罗宣言》、《大陆小岛》、《兄弟兄弟》、《记得少年那首歌1969》、《傻儿传奇》、《风云年代》等影视作品,虽然是名正言顺的“山寨”区景,却已然成为重庆主城的一片旅游名片。大家有来玩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