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寺风云(上):一座城市的光荣与史诗
UP ChinaTravel
2024-07-23 02:30:38
0

城市是历史与文化的复合文本,是历史记忆的文化多棱镜。

城市由一个个小的区域构成,尤其是重庆这座被两江相隔又串联的城市。一条条街道,一个个社区,一个个转盘,一条条步行街,成为城市历史记忆的主体。

五十年代俯瞰渝中全景,大礼堂在那个时候是这个区域内最高,最容易辨识的标志性建筑


后图为现在渝中半岛全景 图片:范晓东


上清寺,这个对于重庆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名字,却很少有人能讲述属于它的故事。

即便这里是曾经亚洲反法西斯战场后方的中流砥柱,中国民主党派的摇篮,重庆现代教育的发源地,左右了重庆八十年城市变革的“大脑”,现在更是共和国最年轻直辖市的神经中枢。

无论对渝中,对重庆,对中国,甚至是对世界来说,“上清寺”这三个字所代表的,绝不仅是现在被誉为网红的轻轨穿楼或李子坝三层马路,它是重庆最弥足珍贵的精神原乡,是海峡对岸对大陆的深切记忆,是记录这个城市光荣与辉煌的史诗。


《失踪的上清寺》罗渝供图


多年前,一位名叫罗渝的重庆作家出版的小说《失踪的上清寺》,解读了为什么我们称呼为上清寺的地方却看不到寺。而今天,我们则是从城市变迁的角度,来呈现属于上清寺的氤氲历史。

客观地说,这是一个庞大的命题,毕竟这里承载过的传奇,是如此厚重而丰满。所以,我们选择了以一个一个时间为点,力图用这些点将整个上清寺的历史线串起来。

因为,这是居住在这个城市的所有人,都应该去了解的城市自信。


01从三清庙到上清寺


因为过去得太久,具体历史年代已不可考证,但史书记载中,就在这个时期,当时居于此地的某位乡绅在现在的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处,建起了一座“三清庙”。

无疑,那个时代的上清寺属于荒郊野外,附近皆为坟地、田土,以及大小丘陵,人烟稀少——重庆的城区还远未延伸到这里。当时的重庆府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下辖。据记载,在嘉靖中期,整个四川的人口总数为900万左右,且大多集中在平坦富饶的成都平原周边,重庆为当时的边远之地,故人口数并不大,城区也较为狭小。

上清寺就在当时的重庆城外,即便距城仅数里路,但依旧为偏远乡下。



“三清庙”的建立对于此地的繁华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在这个占地400多平方丈的寺庙建起来后,周边的善男信女开始来此处朝拜,逐渐地带动了人气。兼以此地地处嘉陵江畔,得舟楫之便,许多商人开始在此销售石灰、柴草、家畜等生活物资。

这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明朝版本,正是在这种氛围之下,“三清庙”一带逐渐成为了一个具备集市属性的区域,开始出现繁华的端倪。


曾家岩50号背面嘉陵江沿岸的民房


再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三清庙”易名为“上清寺”,彼时是现在两路口、大礼堂、跳伞塔整个这一片地域的总称,而“上清寺”之名至此也流传了下来。

没有人知道,这个名字在数百年之后,会带给这个世界如此之多的传奇。

和故事。


02重庆早期的洋人街


明末清初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段岁月,尤其是对重庆而言。那是大时代下的悲歌,当张献忠打破通远门后,历经洗劫的重庆原住民几乎十不存一。据考证,康熙元年时整个四川人口仅五十来万,而重庆城内(现朝天门到七星岗通远门一带)仅剩下数百家人……

位于重庆城外的上清寺,更是可想而知。


现存于湖广会馆的《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四川诏》


1694年,康熙下诏《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从此揭开了长达数十年的由湖南、湖北、广东、河南等地向四川及重庆区域移民的序幕,史称“湖广填四川”。

上清寺矗立依旧。

随着时间推移,移民和原住民们的繁衍生息,重庆逐渐开始恢复旧日境况。但此时,上清寺一带依旧未进入重庆城区。

清王朝的繁华于乾隆到达顶点,此后,中华大地便被迫快速与西方世界冲撞融合。


早年西方摄影师拍摄的重庆本地修女


上个世纪,准确地说是1918年,加尔默罗女修会置地15亩,在曾家岩龙家湾修建加尔默罗女修会苦修院,建起约40多间房屋及一座教堂。1920年,加尔默罗女修会在曾家岩成立——这算这个来自巴勒斯坦德加尔默罗山的教会正式落地重庆的开始。


苦修院遗址,位于曾家岩渝建村126号


那个时代来自国外的其他教会活动,也大多在上清寺、曾家岩地区,就在今天的周公馆后面,曾家岩渝建村126号,还能看见几根残缺的罗马立柱,这里正是苦修院遗址。据说附近还有专门埋葬外国人的“洋人坟”。

03重庆现代教育的起点

正如我们前面所写,清末至民国初年,外国传教士纷纷入驻上清寺区域,从龙泉洞经上下曾家岩至上清寺一带,开办了多家教会学校。不论其目的如何,但不能不承认的是,这是重庆西式教育的开端和起点。


早年求精学校大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1893年,美国福音堂鹿依士购地建楼,基督教MEM会的求精学堂在曾家岩正式开办。刘伯承曾在民国初年在该校担任军训教官,国画大师张大千1914年也在该校就读,这也正是重庆求精中学的前身。


五十年代的曾家岩50号旧址


1928年,天主教重庆教区在曾家岩长十二间街创立明德初级小学,又名曾家岩十二小学。解放后更名为曾家岩小学。


曾家岩小学旧照


启明学堂则是由天主教的一个分支——法国圣母小昆仲会所创办,1925年更名为明诚中学,解放后校舍被西南局接管,1988年改建为雾都宾馆。

在上清寺至今还有一条道路叫美专校街,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其实来源于1925年,重庆美术界大佬杨公托、万从木、何聘九等人发起组织,创办了西南美术专门学校,抗战时期,更名为西南美术专科学校,而现在,则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里正是现在中国八大美术学院之一,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殿堂,四川美术学院的原址。

后来,川美搬迁至黄桷坪,再后来又搬迁至重庆大学城,而上清寺美专校街,却从未易名。

仿佛一个等待游子归家的母亲。


04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清寺


真正促使上清寺进入到城市圈的时间是从1921年开始的,那时的重庆商埠督办杨森,以江北新区建设为主,重庆主城改造为辅,拓展新市区,撤临江门,发展城廓间交通。

距离老重庆城仅数里路的上清寺,也开始了城市化之路。

虽非一蹴而就,但改变确实发生了。


1925年重庆城市全图,当时上清寺地区还不在地图中


在此期间,四川军阀刘湘盘踞重庆,1924年在上清寺一带开山炸石,平坟填土,其目的亦是为了开辟市场,增加此地的商业氛围。1925年,不知什么原因,贵州军阀袁祖铭与刘湘在上清寺接了火,大战一场,令人扼腕的是,上清寺内的神像在炮火之中损毁大半。


上图为1935年城市规划图,开始将上清寺,曾家岩地域正式列入城市新扩区域内,两条出城公路——南区路和北区路,最终在此交汇,决定了上清寺在早期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


正所谓否极泰来,就在刘袁大战后,重庆当时的市长潘文华为了城市扩容修建马路,撤拆城门,朝天门、南纪门等城门尽皆废除,重庆城仿佛一个活着的生命体,慢慢地将身躯向外扩张着。从1935年的城市规划图上,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上清寺、曾家岩区域正式列入重庆城市新扩区域内,两条出城公路——南区路和北区路,最终在这里交汇,这奠定了上清寺在重庆早期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


五十年代的上清寺转盘


这是上清寺进入城区之始。

而那时的重庆城区面积为之前两倍,市区面貌也大有改观,一批新式建筑也在上清寺干道两侧出现——因为可以预计的繁华,川军将领和商界巨头们纷纷看准商机,在从曾家岩、上清寺、牛角沱、桂花园一线买地建公馆,形成新的市区,这批公馆大多被后来的民国政府要员征用……

这意味着上清寺从一进入城区伊始,便走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未完待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重庆筒子楼,一代人的心之所念 提起“海棠溪”,你会想起什么?我会想到唐代女诗人薛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
总要去趟重庆吧,吹吹嘉陵江的风... 天数:2 天 时间:2 月 ...
重庆潼南又有4500箱物资发往... 3月5日是我国的学雷锋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日,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也是一种随着时...
两天一夜&与魔幻重庆的欢乐碰撞 序重庆 ,一座充满魅力的繁华都市,拥有无数夜景、火锅、美女的城市,什么小 香港 、山城、江城、雾都都...
“情山”不易晴、常年雾气昭昭的... 你能想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有将近300天的云海翻腾与雾气昭昭吗?江津云雾坪,就是这样一个从名字就可...
润心硒锶枇杷,重庆大足第十三届...   醉美天下大足、润心硒锶枇杷。5月12日,重庆大足第十三届枇杷旅游文化节在大足区香国公园举行启动仪...
江津四面山丨2小时就到的重庆避... 窗外,阳光明晃晃的。打开一道缝隙,热浪席卷而来,像汹涌澎湃的潮水瞬间将人吞噬。在40°的高温炙烤下,...
一张十元人民币让我到奉节 一眼望不到底我将沿着石阶深入到坑底没走多远,一处莲花观音洞,也不知是真是假,一位大师招揽着游客拜一拜...
遇见粉色初秋, 与重庆酉阳的三... 看过太多城市夜晚的人声鼎沸,却不及在这里的舒心与闲适。山野间的初秋悄然涉足,千年的江风吹过临岸的吊脚...
IU酒店扬眉“兔”气,与重庆共... 1月26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正式发布了今年春节假期前5天全市文化旅游市场的运行情况:春节假期前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