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路过一座历史建筑,从中解读逝去的繁华过往;随遇一间不起眼的门脸小馆,打开奇妙的舌尖味道;也许就在抬头的一瞬间,被纯蓝天空下映着的花叶颜色摄了心魂……
在大理旅游有很方便的交通工具,可以选择租一辆小电动自行游玩,也可以拼车包车(司机师傅还兼职摄影,棒棒的),或者选择最方便的旅麒麟景区直通车,时间自由,行程自选,非常值得呢!
风花雪月之都,600年古国岁月,大理古城绝不是一段走马观花的匆匆印象。当我们从一条条街巷开始,真正走进它、发现它,才会遇见被遗落的太多美丽。
01 文献名邦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城内街道呈典型的棋盘式布局,遗留有大量清、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和古迹。古城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均为近代重建,围列出纵横交错的“九街十八巷”。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大理为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
南门
又称承恩楼,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所有关于大理的旅游风光画册和影像宣传一定都会出现它的身影。曾经开放可以登上城楼,俯瞰整座古城。 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古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提,"大理"是国号,意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
游客中心、景区直通车等古城的交通站点都在南门近旁,同时这里也是客栈群最为集中的区域。
北门
建城时原名“安远楼”,明万历年间改名为“三塔门”,始建于1382年,是古城四座城门之一。城楼的屋顶采用了中国宫室建筑中较高等级的重檐歇山式,保留了明朝时的建筑风格。与南门正对。出城门之外3公里,就是著名的崇圣寺三塔。
北门是目前古城唯一开放可以登高的一座城楼,凭栏远眺四面风光,怀想往事千年。
苍山门
即西门,门楼外正对苍山脚下“千年赶一街”的三月街。
门内是古城交通主干道——玉洱路。每年秋末,玉洱路两旁的银杏一片金黄,炫目醉人。
洱海门
与苍山门稍微相错,正对繁华的著名街道——人民路,门楼前售卖各种小玩意和民族工艺品,当然也少不了一连排的小吃。尤其到了晚上,这里俨然是一个小夜市。
五华楼
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56年),是南诏王宴请西南夷君长及其他国宾的地方,当时“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经驻兵楼前。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修了钟鼓楼,其规模格局已远不如南诏的五华楼。五华楼历经数次焚毁,后异地重建,见证了千年沧桑。
现存为1999年恢复重建,位于古城中央,造型恢宏气派,庄严精巧,成为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古城内的制高点。
仰看五华楼,想象曾经南诏古国的风华与繁盛,耳畔似响起当时杯觥交错、鼎食钟鸣之音……
02 时光漫步
大理古城内的街道路面大多由青石板铺设而成,主要几条街道旁有源自苍山的溪水流淌,再加上花木扶疏的点缀,俨然一幅清溪小桥、流水人家的画意。
复兴路
连接南北城门,全长1500米,是古城最主要、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两边商铺保持着清、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扎堆售卖让人目不暇接的各种土特产和工艺品。
很多人认为各地的商业街大同小异,甚至吐槽大多数的古城都不值一游。也许,当你路过这里的扎染、木雕、银器、草编、大理石……不妨停下脚步看一看、听一听。每一件工艺是商品,也是艺术,亦是关于大理民族的故事。
而随街可见的乳扇、饵块、雕梅、蜜饯……有的少至两三元钱,感兴趣的话权当尝尝鲜。好看的东西真的太多,面对各种“眼花缭乱”,需要足够的理智“管”住自己的钱包。
博爱路
与复兴路平行,贯通南北。相对而言少了很多游客,有更多比较小众和独特的店铺,还可以到武庙会古玩市场淘淘宝。
每年十二月,整条街道两旁遍种的冬樱花盛开成一片粉红的浪漫,成为古城最明艳动人的风景线。
红龙井
与博爱路交叉,截止复兴路,以“红龙井”“玉白菜”的传说而名。是一条迥异于其他道路的水景街区,也是各式酒吧集中的区域。
溪水经过台梯一级级汇流而下,两旁是垂柳依依。入晚,在点亮的红灯笼映照下,伴着酒吧传出的音乐,夜,被勾勒得更加梦幻迷离。
人民路
这里是游客最慕名寻迹的一条街,天南海北的口音汇进当地居民的日常。它绽放着最热烈的自由,催生着最多元的文化,也盛装着无数人的旧梦和故事。
人民路是大理古城内一条东西主干道,全长1200米。1943年称为"中正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改成"人民路"
当你注视墙瓦上飘摇的枯草;当你闯进一间不起眼的老店;当你听到一名像艺术家的流浪者在深情吟唱;也许,你会懂得这里。
洋人街
原名"护国路",为纪念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护国路"呈东(西走向,全长1200米,宽7米,青石板铺面。其中最繁华的是中段,全长185.6米,是中国最早最知名的洋人街之一。
虽然最初聚集的外国人、背包客多已离去,洋人街已不复当初“正宗”,依然能在此直观而深刻地领略到当地白族特色与西方生活的和谐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