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路
古城南门往南一公里是文献楼,中间那条街是文献路。“文献”一词出自《论语》“文献不足故也。”朱熹释:“文,典籍也,献,贤也。”康熙四十年,云南提督偏图为大理题写“文献名邦”匾额,悬挂镝楼檐下。文献楼因此得名。
始建的文献楼是二层歇山顶出檐飞角石木结构,毁于抗战时期。传说曾是西汉张叔、盛览旧居之地。汉武帝时,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通西南夷,叶榆(大理)人张叔、盛览到四川若水学习汉学,“归教乡里”。两千多年前他们把汉文化带到了大理。文献楼楼上有近代大理文人周仁撰写的长联:溯汉唐以还,张叔传经,杜公讲学,硕彦通儒代有人,莫让文献遗风暗消在新潮流外;登楼台而望,鹫岭夕阳,鹤桥小路,熙来攮往咸安业,但愿妙香古国常住于大世界中。文献楼横跨在南面进入大理古城通道上,旧时道路两旁柳树成荫,拂面依依,是官府迎送达官贵人的门户。现存文献楼为1999年新建,古朴、典雅的镝楼成为现代青年拍古典婚纱照的打卡地。
青石板路,两侧的榕树,阳光下古色古香。两旁的白旅民居大多是木雕商辅,奇怪的是大多没招牌。少有的几块木雕招牌,“剑川木雕”,“龙门雕艺”,“邵艺坊”。远远看去象一条古典侠义的老巷。己是深秋,阳光灿烂,蓝天下榕树翠绿。那一稞一百多年的老槐树依然苍翠。边上小巷里本主庙“文昌帝君”的香火味合着木雕店里的松木味,让时间变得悠慢。快到南门时,人渐渐多起来,木雕店也变成小吃店、客栈、银器店、鲜花饼店。商业气息渐浓。
苍坪街
古城南门永远人多。往东百来米,有条路可进古城,苍坪街。这名字应该有些年头了,苍山脚下的原野。南诏太和城时期,古城就是苍山脚下的村舍和原野。太和城遗址和南诏德化碑在往南约十公里的太和村,是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的南诏德化碑有些破旧,碑文己看不太清。天宝战争后,南诏王阁罗凤被迫叛唐投吐蕃,为说明“阻绝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不得已叛唐而立的。碑文相传为南诏郑回所写,唐流寓南诏御史杜光庭书。文辞典雅,脉络清楚,史实翔实,书法流利挺拔,潇洒朴茂,秀逸可爱,属唐碑精品。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王阁罗凤卒、异牟寻立,从太和城迁都于羊苴咩城,就是现在的大理古城。
依然是青石板路,中间是大点的条石,两边由大小不一的石块拼结。大理石头多,以前并不知道“大理石”指的是大理的石头。左侧是白族民居,右侧是石墙,高高的墙里是部队,有些神秘。一大片三角梅绿枝从石墙上探出,点缀着玫红的花,漂亮极了。三角梅似乎四季都开花。左边有家幼儿园,多年前是。铁门陈旧,墙画也变得灰暗。门口有一棵古樟树,树牌上写着“滇朴”,一百多年了。
苍坪街上人很少,走到头路变成丁字形,东西向的路依然叫苍坪街。东头是大理床单厂,由废弃厂房改造的现代艺术区。内有画廊,手作间,书吧,咖啡间等。中间是个攀岩区,有时会碰到一些国外的小孩在攀岩。往里左侧是大理摄影博物馆,有许多古城的老照片,值得一看。这里时常会有当代艺术展览,算是大理艺术家集汇的地方。往西通往古城商业中心复兴路。
复兴路是南门至北门的主干道,杜文秀元帅府,红龙井,五华楼,文庙,人民路,洋人街,北门。这条路一年四季人潮汹涌。杜文秀府是大理博物馆。我曾经在武当山户外探寻过“三十六岩”,在五龙宫长生岩附近找到过一间隐秘的岩屋,古人修行地。内有一块明朝石碑,记录着李元阳在此修行。李元阳,“文献名邦”的“献”之一,白族,1526年(明朝嘉靖5年)中进士,初授翰林辽庶吉士,大理第一文人,捐资重修过弘圣寺塔,三塔。杜文秀帅府里的碑林里有几块李元阳的碑文,还有他的墓志铭。李元阳的墓在崇圣寺三塔景区内,传说他的出生地在古城内。有篇记载是护国路和玉洱路交界处,作者显然对古城不熟,二条路平行,如何相交。我几乎走过古城所有的大街小巷,找不到他的出生地。
银苍路
沿洋人街东行,没多远便是大理一中,已渐渐离开商业中心。大理一中内有西元书院旧址,有“种松碑”、“御碑”等著名碑刻。一中边上有个“诚心井”,留传大理的古老传说。大理是水草风美之地,有恶鬼罗刹作恶,被观音制服。由于地处偏远,无人前来。有一天,一对兄妹来此,并披荆展棘,开辟家园,终得一垄平川。观音被二人诚心感动,选双鹤点化结为夫妻,又用锡杖擢地为一甘露宝井。二人以井为中心,推土筑屋而居,世代繁衍生息,千秋万代,结成繁华市井。城中居民以古井饮喝浣洗,乐业安居,后人感而称为“诚心井”。以记先民诚心之德,以启后世诚信之风。古井边上新建了先民石雕,石雕正对着新民路。沿新民路走过大理中医医院,穿过玉洱路,大理二小,二小旁那间老宅边上便是银苍路。隆冬时节,苍山顶上是洁白的雪,那就是银苍。此刻是深秋,苍山上还没有雪。银苍路算是古城的老街,便利店,杂货铺,发屋,服装店,药店,路边还有些甩卖的服装摊。路上少有游客,多是当地人。
路边有一家配钥匙、修表的店,店主是一固执老头。我刚来大理时,准备配几把门钥匙,可惜在下关城找了几家,30元一把还配不成,找不到钥匙坯。那天在古城老街看到这家,很快找到钥匙坯,15元一把,让我异常兴奋,配二把!那钥匙不太好配,工序多,我坐在店里等着。那是春天,依然阳光灿烂,照着对面杂货铺门眉上挂着的铁锅,闪着光,有些耀眼。杂货铺门外摆满铁揪,锄头,烧烤炉,白碳。杂货铺老板坐在门口“叮叮咚咚”敲把着白铁皮。阳光照进有些杂乱的杂货铺,我们悠然享受着旧城的时光流失。做完最后那道工序,老头拿着对着光看了看,脸色忽露不爽。他拿起桌上的嵌子很干脆把配好的钥匙剪断!
“配不了!”
“看上去不是很好吗?你让我先拿回去试试呀!”
老头不吱声,开始干其他活。看着他白白费半天功夫心中有些不忍,5元一把把剩下钥匙坏买了,他留着也没用。大理人淳朴憨厚,就是有些固执。
阳光照着陶器店门口上了釉的花瓶,闪着高光。那簇竹林和民居的飞檐把影子投在青石板上,微风中晃动着。我喜欢在这庸懒的时光中慢慢地走着,仿佛走向往日的年月。
平等路
沿着银苍路向东,不多远便是广武路。那有间老宅,杨杰故居,爱国将军,那建于清朝的老宅是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可惜门总是关着。往北,走过大理幼儿园,便是平等路,那条路与银苍路平行。也是老街,比银苍路多了些小吃店和民宿。那有家食堂,第六十中心医院食堂,两荤两素的盒饭才12元。医院是部队医院,三级乙等,古城最大医院。
平等路与复兴路交界的地方是一家基督教堂,始建于清朝。依然是白族民居风格,除了顶上的十字架和一排尖顶的窗有些哥特的风格。古城宗教多样化,有南门清真寺,西门清真寺,天主教堂,普贤寺。天主教堂在人民路中间的小巷里,始建民国。站在天主教堂门楼口看里面的教堂,蓝天下很美,除了十字架依然明清镝楼风格,那些飞角看上去有些空灵,隐隐地传来诵经的声音,走进去才知是边上大理四中的读书声,大理四中原来就是天主教会私立“大理私立育成小学”。
平等路穿过复兴路时不是直线,向南错开了几间继续往上,穿过博爱路便是北门菜场。北门菜场也是人多的地方,如果那天城管不出动,路边全是地摊,卖菜和鲜花,地摊的主人多是当地老年人。我喜欢在地摊上买菜,和老头老太们还价其乐融融!那天,桥边的老太摆着些小白菜,1.5元一把,我说一元一把拿三把,老太同意了,没法手机支付,现钱。从上衣内袋里找出3元钱给她,交易完成。从桥边走到214国道路口,准备过马路时被卖菜老太追上,她手里拿着100元钱,告诉我是我刚掏钱时掉出来了。我接过钱,望着她满是皱纹的脸,有些震撼。她摆摊一天最多几十元,还是自家种的菜。我后悔我还跟她还价,看着她蹒跚地走回继续卖菜,内疚得想流泪。
三月街
“大理三月好风光”。那群美丽的白族少女的歌声中,我忽然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不知道为什么。
走出山水间,从大理大学沿着苍山大道向北。左边是连绵的苍山,右边远远的能看到洱海。走过白鹤溪桥是天龙八部影视城侧门,那有条土路可到弘圣寺塔。弘圣寺塔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门一直关着,建于大理国时期近50米高的佛塔看上去很孤单。同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崇圣寺三塔是5A级景区,千寻塔每天有无数人瞻仰。不过弘圣寺塔有个难兄难弟佛图寺塔,在下关阳平村,始建南诏时期,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纪念英雄段赤城的蛇骨塔也几乎无人光顾。
走过中和溪桥便是三月街街场。上山的路通往天龙八部影视城正门和苍山洗马潭索道站。洗马潭是元世祖勿必烈在苍山顶上洗马的地方。并非传说,三月街街场有元世祖平云南碑,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有些破旧,和南诏德化碑一样,很难看清上面的碑文,翰林程文海撰文,歌颂元世祖讨平云南,一统南滇的圣德神功。
千年一街的三月街,很难想象它曾经的辉煌。
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
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
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与唐使崔佐时在苍山神祠会盟,立铁卷一式四份,发誓与唐王朝世代友好。为了纪念这一重大日子,异牟寻晓谕万民,每年三月十五在苍山神祠前的广场上举行聚会。苍山神祠在哪?地图上没有。我走遍三月街周围从南边的石门村到北边三塔旁的文笔村所有小巷,找不到。直到有一天,有个村民告诉我在中和峰山下部队里。我在中和村山边上找到部队,守门的哨兵放我进去了。建筑是明清时期的,云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名字有千年历史,现在成了军事区里没多少人去的本主庙。
农历每月初二开始,七天一次,每周都有一次三月街赶集日子。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苍山大道从白鹤溪桥到三月街场,三月街场到古城苍山门,用铁架在路边和三月街场空地上搭起商铺,开始一周的盛典,人山人海。如徐霞客《滇游日记》所记:“俱结棚为市场,环错纷纭……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亦无不至。”时间走过千年,物非人非,三月街依然坚守着历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