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数十年后,诺邓梅开二度,继盐后,旅游再兴村。
相比有精美门楼的乡绅大院和布满绿植的小资化民宿,我更喜欢走访村民居住的小巷小院小门户。
是“柴扉寂寂掩苍苔,书院萧萧倚修竹”?
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麻桑”?
是“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
不经意间的一个转身,一个抬头,常感觉某场景颇契合某首田园诗。
穿过牌坊,一路古木森森,一步一喘踏上陡陡的石阶,抬头便是一组寺庙建筑群。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诺邓村,不管是地主豪坤、作法道长的豪宅,还是贫下中农的破屋小院,都集中在山坡的中下层。
接近山巅的地方,让给了诸位神仙。
这里似乎成了山村的“精神中心”。
按顺序过去,依次是文庙武庙玉皇阁和佛寺,供奉着诸位神明。
众神站在高高的山上,负责沟通人与天的联系。
这架式岂是一般小山村能企及!
稍低点的山腰,还有座三崇庙。这大概属于本主寺,供奉各位当地民间守护神,似乎相当于内地的城隍庙。
三崇庙的管寺人向我一一说来,可惜我“慧根太浅”,大多没听懂或过耳就忘记。
罪过罪过,阿弥陀佛!我是无神论者,但进入庙堂,拱手、鞠躬致敬一下,这礼节我要有的。
在寺观建筑群里,我看到了学校的印迹。2005年这里还在办学。
经询问乡人,果然如此。小学,初中,一办数十年。
在当时氛围下,文庙武庙道观佛寺做学校,应该说也是不得已中的好选择。
十多年建起新校舍后,孩子们告别了庙堂小学。新校舍似乎有宿舍楼。
下午5时,一位奶奶在接上幼班的孙子。她告诉我,这里小学带幼班,但每班十多人,原初中取消了。许多家长把孩子们送到县上镇上寄读。
诺邓村的孩子们。
山沟里的农村小学,已不是我们资助希望工程时印象中破破烂烂的模样。山里的孩子,也不再是脸上脏兮兮,鼻下流黄涕的样子。
农村在快速进步,乡村教育在翻天覆地变化。
家家起新楼,村村通公路。农村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最可喜的是年青人,与他们沟通一点没障碍,获得信息与城市同步。希望在下一代。
云龙吊桥和沘江太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