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当大理不再是大理,而是南诏,你对它的了解有哪些?
“南诏”古代国名,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特指云南大理。
“南诏”,这是一个比“魏晋南北朝”还冷门的朝代名词,地缘因素让它成为一个小众的文化,可以戏称为“没走出云南的朝代”。
“南诏”为738年——902年,对应中国古代主流朝代表从唐朝开元时期一直到唐朝灭亡,经历了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南诏的历史几乎与整个唐王朝相始终。
“南诏”未一统六诏,已经世袭三代,后由皮罗阁于公元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
南诏国经过阁逻凤、异牟寻、寻阁劝、劝龙晟、劝利晟、劝丰佑、世隆、隆舜、舜化贞、共传位十三代,历经250多年,历史相当悠久。
在公元738年之前,“南诏”不叫南诏,全称“蒙舍诏”,后因在五诏的南方,所以称为“南诏”。
当时在大理地区,除了“蒙舍诏”还有其他五个小国分别为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每个小国都有一个国王统领,六个小国合称“六诏”。
六诏之间既和谐相处,也因为各种原因相互争斗,后来“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灭了其他五诏,从此,洱海地区归于一统。
公元738年,皮逻阁被敕封为“云南王”,次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
公元794年,南诏统一之后的第二位首领异牟寻被唐朝封为“南诏王”,自此世称“南诏”为“南诏国”直到公元902年,南诏覆灭。
从此“南诏”一词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殆尽,只有来往大理之间,偶尔会从导游口中介绍旅游景点知道一点点,除了历史学家,似乎没人记得那段璀璨的历史,使得“南诏”越发神秘。
我们初闻“南诏”是从那一部当年大火的仙侠剧《仙剑奇侠传》,里面提到了“南诏国”,这里是女娲后人赵灵儿的出生地,属于拜月教的势力范围。
初闻“南诏国”,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虚构的国度,只有少部分人知道,南诏国指的是今天的大理。
带着疑惑,带着好奇心,我们再入大理,去寻找关于“南诏国”的痕迹。
今天的大理,南诏一词在这里也不常使用,纵观大理范围内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只有一个景区——南诏风情岛出现了“南诏”二字。
南诏风情岛是洱海中的三大岛屿之一,岛上有一座建筑“南诏行宫”,相传这个岛屿是南诏王室的避暑山庄。
南诏风情岛位于双廊码头的正对面,与双廊小镇隔水相望,也是洱海中的典型景点。
南诏风情岛是一个离岸岛屿,唯一登岛方式就是乘船登岛,游船有两种类型,对应不同的路线,都可以到达南诏风情岛。
游船分为洱海大游船和摆渡船,长线游船从下关大理港到双廊码头,途径南诏风情岛。短线摆渡船在双廊码头和南诏风情岛之间往返。
南诏风情岛主要以自然风光和文化而出名,虽然小岛面积不大,建筑不多,但是每一个都非常典型。
南诏行宫、白族本主文化艺术广场、海滩综合游乐园、太湖石景群落及渔家傲别景、沙壹母群雕码头、千年古榕树、洞穴,这里虽然被称为“岛屿”,我认为更为准确的描述应该是“具有园林艺术精髓的岛屿”。
图片拍摄者:赵康才
离船上岸,沿着青石小路穿梭在岛上,随处可见的花草、古树、特色建筑,让人慢慢体会南诏风情岛的别致。
在岛上的海滩边远眺,你已经把洱海的壮阔之景收入眼底,你会发现洱海的边界就是巍峨的山峦,仿佛山和水已经连在了一起,最远处呈现海天一色的震撼景观。
到白族本主文化艺术广场,除了欣赏栩栩如生的雕塑,塑像下方的事迹也是了解大理文化的一个途径。
图片拍摄者:赵康才
穿过白族本主文化艺术广场,我们来到一处白墙黛瓦,四四方方的建筑前,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此时,忽然想起,我们来到南诏风情岛似乎是因为“南诏”二字,想要到这里寻找一点关于“南诏国”的痕迹。
此时,如果你对南诏国的文化比较了解,你会知道南诏对应唐朝时期,而此时的南诏受到吐蕃文化和唐朝文化的影响。
抬头仔细观察“南诏行宫”你就会发现“南诏行宫”的外形带有强烈的唐文化和吐蕃建筑的特点。
南诏行宫是仿古皇宫而建的建筑,采用了唐朝的屋顶、吐蕃的墙和大理建筑的色彩,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相互融合。
走遍了全岛,后又遇见讲述白族起源的沙壹母群雕,岛上似乎与“南诏国”相关的痕迹只有南诏行宫。
或许是因为大理地区多次的政权更替,加之“南诏时期”距离此时实在太遥远,文化保留不完整,所以关于“南诏国”的资料太少。
虽然没有找到太多痕迹,但南诏风情岛的山光水色和各种人文景观早已经引人入醉,让每一个登上岛或者还未登岛的人为之倾倒。
图片拍摄者:赵康才
此时,特别想要向别人安利南诏风情岛,描述南诏风情岛,开口才觉语言和文字的苍白,因为不知用什么样的词汇才能准确描述,只觉得它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好地方!”。
文字&排版:阅云南一静
图片:部分图片由大理旅游集团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备注: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