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游客很多,即使是阴天,也挡不住人们游千佛山的热情。景区的停车场已停满,我们只能停在景区对面的临时停车场。进入景区,被观光车忽悠了一下,意思是坐观光车可以到达任何景点,山上的寺庙除外。我们为了节省体力就坐上了坐观光车。
第二站是弥勒胜苑。“弥勒胜苑”建于2000年9月,占地面积25万。主体造像大肚弥勒佛,高19米,用3mm钢板锻造而成,花岗石质莲花宝座高9米,直径30米,有 “江北第一大佛”之美誉。
“弥勒胜苑”前广场的一角,退休大妈们相约跳广场舞。
游览完“弥勒胜苑”,想去山上的“兴国禅寺”,询问了从山上下来的游客,说用了半小时到这里。想想上山肯定要超出半小时,体力不够,于是决定下山。当走了不一会儿,突然发现头顶上有缆车经过,在家看过地图,有缆车的,怎么昏头昏脑给忘了呢。
坐缆车上山过程中,又遇一尊大佛,但只能在缆车上欣赏,也不知这尊大佛的前世今生。
缆车上站便是兴国禅寺
兴国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被称为千佛山首刹,是山东著名香火胜地。宋代时,兴国禅寺又加扩建。该寺曾遭兵火破坏,成化四年(1468年)德王府内官苏贤捐资建佛殿、僧房、厨房、粮仓等。
寺门朝西,上额的“兴国禅寺”由赵朴初题写。门内两侧,有钟鼓二楼。进寺门南侧,千佛崖石壁上镌刻佛像多尊。山崖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洞天福地石坊、对华亭。院内有弥勒殿、观音殿、达摩殿、玉佛殿及禅堂。东侧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和多尊罗汉。
毗邻兴国禅寺有一处形似长方形的院落---历山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为纪念远古时代虞舜在历山之下开荒种田,颂扬古代明君,发扬大舜文化,故将这一院落命名为“历山院”。
历山院也称东庙,原是一处儒、道、佛三教合居的院落。院内的主要建筑有舜祠、鲁班祠、三圣殿、一览亭等景点。
由于天气不好,只能看到雾蒙蒙的济南市。
在下山的路上,突然感觉到没必要坐观光车,只要坐缆车上山,下山步行即可到达弥勒胜苑和卧佛。
路过一个梨园,梨花开得正盛。
离开了千佛山,我们来到市中心以小吃闻名的“芙蓉街”。
芙蓉街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是一条泉城济南特色的老街以及小吃街。芙蓉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步行街,因街上有名泉——芙蓉泉而得名。
据说以前,这里曾是济南府最繁华之地,商贾聚居,多有豪门大院。现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来芙蓉街是冲着它的小吃来的。我们的目的是来这儿填饱肚子,而后去街尽头的文庙---济南府学文庙。济南府学文庙坐落于历下区明湖路248号,文庙南接芙蓉街,北临大明湖。
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1068-1077年)年间。元末倾塌。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对文庙进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济南府学文庙被小学、工厂等占用,许多建筑被毁。
1992年,济南府学文庙成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开始进行大修,残存的古建筑被修复,被拆除的部分也得到复建。修复后的文庙,恢复了祭孔的功能,并成为济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部分。过棂星门后有一池一桥称泮池和泮桥,泮池呈半圆形,取“半壁”之意,白石望柱、栏板绕池一周。据清.乾隆《历城县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太守沈蒸将芙蓉泉水引入池中。泮池为文庙、学官专用,是古人尊孔和兴办官学的标志,也有蓄水防火功能。
泮桥为泮池中间五孔石拱桥,中间一孔最大,两边对称递减,青石板铺面,始建于明代早期,据考证是济南市最古老的石筑拱形桥。按照旧时科举礼尚,只有状元才能从桥上走,因此也叫“状元桥”。
这一方一圆的亭子叫“规矩亭”(现代重新复建),西面圆顶亭为中规亭,东面方顶亭为中矩亭,都是黄琉璃瓦攒尖顶。方圆二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命名为“中规”、“中矩”,此语出自《周礼.考工记》之“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寓意孔子思想中规中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提醒人们做事、求学都要规规矩矩。
太和元气石刻
“太和元气”寓意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如同宇宙中的天体一样永恒长存。据清.道光《济南金石志》记载,“太和元气四字正书、横刻、字径二尺(约67厘米)”。此石碑于2008年4月在外泮池南侧发掘出土。此处和曲阜孔庙石碑的“太和元气”四字均系明代嘉靖年间山东巡抚曾铣手书,只是济南文庙的书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甲春二月,比曲阜孔庙的早一个月。
屏门,为六柱五楼庑殿黄琉璃瓦顶木质牌坊。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坊额上刻有“海岱文枢”四字。1952年,牌坊的地上木结构部分被迁建至大明湖公园南门,坊额改为“大明湖”,但条石尚存文庙,现建筑是根据条石柱础尺寸测算并在原址重新恢复。
大成门旧称戟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因大成殿得名“大成门”。东西各有掖门,东称“金声”,西称“玉振”。“金声”、“玉振”表示古代奏乐全过程,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原建筑重修于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现建筑为原址重新恢复。
大成门前一位老师在为同学们宣讲孔子思想。
大成殿是文庙正殿,面阔9间,34.5米,进深4间,13.75米,高约13米,单檐庑殿黄琉璃瓦顶,前有月台。此殿始建于宋煕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原面阔五间,明代扩建为七间,后又经数次重修扩至九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据“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赐名“大成殿”。
此殿是济南市区现存最大的单体古建筑,也是山东省仅有的最大单檐庑殿顶古建筑。此次重修采用“落架抬升”的方式,整体抬升了1.5米。同时对明代的台阶进行原址保护,成为一大古迹亮点。玻璃框下是原来明代的台阶和雕龙石板。
殿内正中塑孔子像。
东西廊庑是大成殿前东西两侧的厢房,廊庑内放了孔子弟子的塑像。
尊经阁是文庙存储经典之地。1950年代,原尊经阁仅剩遗址。由于缺乏详细建筑规格资料,府学文庙维修工程指挥部于2008年起根据明代建筑的形制在原址稍偏南处进行了重建。
文庙的大多数建筑都是新建的,只有很少部分是原版的,最不明白在1952年牌坊的地上木结构部分被迁建至大明湖公园南门,坊额上 “海岱文枢”四字改为“大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