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姑娘(倪嘉云摄)
1.
表妹在北京一家公司做公关企划类的工作,这两年新媒体发展太快,她那些传统的策划思路常常不能让上司满意,方案一次次被上司打回渐渐成了常态。前两天,又一个方案被否决,上司对她踩不到点子上的责备,让她对这份工作越发感到力不从心。
所以,她想劝说老公,带着孩子,换去云南待着,也换一种生活方式……
想起几年前,一个师妹研究生毕业前夕与男朋友分手,也是觉得内心的压抑无法排解,于是买了张机票,就一个人去了大理。她在苍山上把钱包弄丢了,举目无亲不知所措时给我打来电话,放声大哭。好在身份证和银行卡没丢,等回到古城里她满血复活,胸中的闷气排出去了,感觉人生又如苍山洱海风花雪月一般美好了。
你有没有发现,不管是职场上失意还是情场上失恋,只要感到压力山大想要逃离,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路向西,去云南。
为什么?为什么云南会有如此巨大的魔力,让生长在这里的人不愿离开,又让外面的人心神向往、魂牵梦萦?
建水团山村(卢维前摄)
2.
或许,因为这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悠闲又美好。天那么蓝、空气那么甜,鲜花四季都有。且不说沉醉在丽江古城的酒吧里随意发呆,或是面朝洱海春暖花开,光是记忆中一段关于昆明的记载就已足够令人心生向往。
那段历史是说:林徽因,1946年2月从重庆乘飞机回到昆明,住北门街唐家花园后,给在重庆的费慰梅写信说:“我终于又来到了昆明!”“来看看这个天气晴朗、熏风和畅、遍地鲜花、五光十色的城市。”
她把这次住的北门街唐家花园叫做“梦幻别墅”,并称赞道:“昆明永远是那样美,不论是晴天还是下雨,我窗外的景色在雷雨前后显得特别动人。”
其实,不论是杨朔“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的惊喜,还是汪曾祺笔下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不论是杨慎的名句“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还是孙髯翁登大观楼所描摹的“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人们对于这里有太多美好的描述。前辈大家的文字,穿越历史,带着余温,扑面而来。今日再读,依然那么亲切,甚至是那么新鲜而美!
昆明翠湖(王建中摄)
3.
或许,是因为这里太过遥远了,于是给人的感觉就充满了神秘和新奇。
“滇处岩疆,山谷险阻,行路之难,视蜀道且过之”。这是《云南通志》对云南交通的描述。虽然过去有茶马古道、滇缅公路、驼峰航线、滇越铁路,云南人从未放弃与外界沟通的努力;如今更是有飞机和高铁,让到达云南不再是难事,但如果你离开繁华的城区往更深处探寻,依然会发现有许多地方其实并不容易到达。
比如,有着“中国西南最后的秘境”之誉的独龙江,道路曾经非常艰险,即使从贡山县城开车进来,90多公里,也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沿途塌方、滑坡、滚石不断。在2014年以前,这里每年都有半年大雪封山,交通几乎完全断绝。因此,除了少数徒步探险爱好者和摄影发烧友,到过独龙江的普通游客少之又少。
但也正因相对偏远,云南的许多地方才保留下太多原始的景观、有趣的民俗。
而人们总是向往诗和远方,与自己周遭的环境越迥异,就越有新鲜感,越会抱着好奇心。
独龙江(胡洪江摄)
4.
又或许,是因为云南寄托着无数人关于诗意栖居的人生理想。
不管是快节奏的工作压力,还是生活中各种琐碎的日常,接触久了,总会心生厌倦。哪怕明知不可能真正逃离,能找个地方短时间放空一下也是极美好的。
云南诗人于坚曾经写过,“我以为,昆明给世界的启示乃是:人类应该从那些血与火,污染、灾难、毁灭、远离存在的历史中走出来,住在昆明这样的地方,与花园般的大地相伴而终。”
昆明是云南的省会,所以推而广之,也有人说,千百年来,云南这大地激发的不是征服世界的野心,而是回家、归宿和享受生活的渴望。
所以,任由外面的世界如何波诡云谲、扑朔变幻,深谙生活之道的云南人,很少远行。他们说“云南好在”,他们愿意守在这里,踏踏实实地做个“家乡宝”。
香格里拉(胡洪江摄)
5.
希望,你也会喜欢上云南。
希望,你想去云南,是因为真的向往,而不是心情不好。
除了常规的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云南其实还有许多地方适合抛却压力、尽情放飞。
我在一本叫《不一样的云南》的书中,就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地方。比如:
春天的罗平,花开成海
罗平·金鸡峰丛(文萍摄)
夏天的抚仙湖,烟波浩渺
抚仙湖·孤山(李发兴摄)
金秋的芒市,正适合偷闲度日
芒市·勐焕大金塔(朱边勇摄)
冬日的大山包,黑颈鹤正在冰雪中起舞:
大山包·黑颈鹤(柴峻峰摄)
这本书的作者,是人民日报的主编,曾在云南做了五年记者,参与过当地许多重大事件的采访报道。11年前,他一到云南,就被这片土地牢牢地吸引住了。那时,他就萌发了想要记录一个“不一样的云南”的念头。
他把觉得值得向大家推荐的云南美景,结合自己的旅行体验,都写进了这本书里。在作者的笔下,每个城市、每处景点,都有它独一无二的故事和风光。
如果你也想看到《不一样的云南》,想与作者在书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