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说,走在南京,像在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
六朝古都,江南贡院,夜泊秦淮、千年佛都,民国风云……
关于南京的词汇,在脑海里重重叠叠 !
离远了看时,它们是历史的云烟;
靠近了看时,它们是鸡鸣寺的佛塔、是玄武湖的涟漪、
是明城墙的灰砖、是中山陵的牌楼,更是埋藏于心头的敬仰、尊重和唏嘘。
如今,虽然六朝旧事已随流水,
但南京的一山一水,一桥一路,
甚至不经意间走过的一条巷子,
仍旧在讲述着不同寻常的传奇故事。
所以我一直想去南京,想去找寻一些六朝故都遗留的碎片,去摩挲,去凭吊,去悠然遐想,那些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来圆满那些关于江南想象。
三千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拥有厚重历史的南京可看可玩的地方实在太多,但对于第一次来南京的游客,我们必须得有所取舍,有所推荐。
景点比较集中在主城区的玄武、秦淮等区,其中又数玄武湖、秦淮河沿岸以及夫子庙三大区域最多,基本上三天时间可以把主要景点都游玩一遍。
喜欢古代史的可以去看看明孝陵(70元)、明城墙(30元)、秦淮河(免费)、鸡鸣寺(10元)、大报恩寺遗址公园(95元)。
喜欢明国史的可以去看中山陵(70元)、总统府(35元)、长江路(免费)。
喜欢自然风光的可以去玄武湖(免费)、栖霞山(25元)、绿博园(免费)。
想要拍古装美照的可以去老门东(免费)、芥子园(住宿或就餐)、朝天宫(门票25元)。
以下是三日行程安排:
第一天是古风拍照线路:南京博物院--朝天宫--老门东·芥子园
第二天是佛国古建路线:大报恩寺--牛首山--鸡鸣寺--夫子庙·秦淮河
第一天是明国怀旧路线:中山陵--总统府--长江路文化旅游街区。
这样的三日游,基本上把南京的三大元素都一一打卡。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公元1661年前后,名士李渔将家从杭州搬到了南京。在南京的十余年,李渔经营书铺、创办昆曲班社、营建芥子园。
半生落拓不羁,入驻芥子园,一似飘蓬有根。他苦心经营芥子园,小而弥精,达到了“壶中天地”之境。
一砖一瓦、一花一木、一饮一食、一床一席之间
芥子可纳须弥!
老门东是南京老城南地区的古地名,所谓“门东”是指中华门东面,北起长乐路,南抵明城墙,历史上,老城商贾云集、人文荟萃,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明清时期多住达官贵人,也是私家园林的聚集地,比如著名的杏花村、凤凰台、凤游寺......和想要给大家推荐的这座芥子园。
芥子园是明末清初江浙才子李渔的私家花园,李渔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文艺界大咖
爱吃,爱玩,爱写作,爱画画,爱唱戏
写了一本古代高格调生活指南---《闲情偶寄》
倡编了一本画画入门的教科书---《芥子园画传》
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十种曲》
既可严谨于文学理论之中
亦可精致到生活细微之处
芥子园的生活堪称李渔一生最惬意快乐的时光。他嗜爱书画,名作颇多,甚至在芥子园中大开书铺印卖图书。后世备受画者推崇的《芥子园画谱》,其定名的由来便是李渔此处寓所。雅士风流,可见一斑。若以今之视角,“芥子园”堪称李渔打造的文化IP。
芥子园因占地不足三亩,遂被李渔戏以“芥子”冠名,在其精雕细琢之下,成为园林史上最为经典园林之一。
人仰笠翁如瞻北斗,园名芥子可纳须弥。走进园子,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微型景观,小巧而精致,假山、花草、池塘应有尽有。
李渔曾说“夜则后花而眠,朝则先鸟而起,惟恐一声一色之偶遗也。”意思是,“我晚上比花睡得还晚,早上比鸟起得还早,就怕遗漏了一种鸟的叫声,或者一种花的美丽。”
移步换景,别有情趣。
园内既有极轩榭台阁之美的浮白轩、栖云谷等,
又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的假山。栖云谷、月榭歌台、一房山、浮白轩、来山阁
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
来芥子园,不单单为景,也是为了听一出经典的昆曲《牡丹亭》,在每周三-周日晚上7点,芥子园内还有一场40分钟的昆曲表演,非常精彩,当然,并不是完全对游客开放,想要听昆曲有两种选择,要么住在芥子园的颐和酒店,淡季时价格700左右;要么到酒店的昼景堂中餐厅享用“秦淮八绝小吃自助餐”,价格99元一位。
一袭绿衣,飘然若仙,都说金陵城出美人,确实为古朴的园林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凤眼一撇自风华,浅吟低唱百媚生。两位资深的昆曲演员更是用婉转的唱腔惊艳了时光!
五百年的游玩惊梦,终于圆梦芥子园,寂静的芥子园终于有了戏剧的回归,李渔的戏剧精神也将源远流长!
怜香伴,艺相惜,李渔泪,悄无息。
在老东门还有不少有创意的新餐馆,做着一些更精致更符合游客口味南京菜,倒也值得一尝。
盐水鸭
红烧肉
狮子头
火腿蒸白鱼
黑松露灌汤包
秦淮河·夫子庙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的《泊秦淮》,就是一种传唱千古的活广告,让秦淮河成为多少人梦想的诗与远方。
“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
“十里秦淮”,是秦淮风光精华所在。沿岸分布着秦淮水亭、桃叶渡、白鹭洲公园、江南贡院、萃苑公园、谢安纪念馆、李香君故居、瞻园、中华门瓮城等文化胜迹。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
一阵穿街过巷,很快就见到了秦淮胜景的牌坊。时夜,阴云弥漫,自然没有朱自清所说的素月依人的景象,唯见河边港口大红灯笼如火如荼,繁华的夜景灯一派辉煌,把不甚宽阔的秦淮河装点得似幻似梦。
在秦淮河乘船夜游的游客挺多,流水和着灯光,有些流光溢彩的味道,我犹豫了一番,终究没有上船去,只是仿佛听到了咿咿呀呀的歌声,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那徐徐游动的游船上霓虹灯闪闪烁烁,光影轻盈地撞击着粼粼波澜,也不知道那船的前身是不是“七板子”。虽然,我们没有进入游船搠江畅游,去感受朱自清当年的游兴。但我想那游船中应该没有当年的歌女,也不闻那哀怨的琴声。
时局已换。昔日亭台楼阁已经摇碎在这霓虹灯的光影里,而当年的秦淮女也随着旧时的水流去向东海。此时,若有鼓瑟琴弦旋放悠扬的旋律,定然会意气风发妙趣横生,到那境界,雅俗共赏别有风味!
来到江南贡院,震撼又感慨,在江南贡院的基础上建设的中国科举博物馆主体部分在地下一层,走进去,要走过长长的、昏暗的过道,过道的墙上有一个一个的格子间,好似当年的考试号舍,
最热闹的地方当然还数夫子庙,这里人潮汹涌,很多人会排斥,但疫情之后我尤其喜欢这样的烟火气,倘若夫子庙不是一条商贾云集,熙攘繁华的商业街,而仅仅是如颐和园那样的园林,如栖霞寺那样的古刹。天色刚晚,游人便陆续散去,留下昏黄的路灯,黑黢的支巷。泛舟秦淮岂不是无趣了些,所以,夫子庙不仅是一个景区,更是老城南居民的生活重心。而生活,自然是由商业、文化、民俗组成的。夫子庙展现给你的,是一个南京特色浓郁,但也兼容并包的美食街;是一个努力融合古朴与现代的市井风貌的秦淮人家。它想要展现给大家的,不是某个文物,不是某种景观。而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和生活状态。它让你看见了老南京的影子。
而怀念老南京的不止是有眼睛,还有胃,南京大牌档始创于1994年,是秦淮河上目前最火爆的餐饮小馆。
随处可见的楹联灯幌、穿梭于桌台间的古装堂倌,再现清末民初茶楼酒肆之旧貌。
店内以淮扬菜为主打菜系,还增加了一些川式的麻辣做法,有古法糖芋苗、金牌煎饺、狮子头、鸭血粉丝汤等极具特色的美食。
味道嘛,其实没有特别惊艳之感,主要吃的是一个秦淮河的热闹气氛。
传统小吃南京糍粑、蟹黄汤包、蛋黄烧麦,秦淮八绝吃不全,经典的总得一样来上一份。
南京的鸭血做成了麻辣的味道,格外合我胃口
老店里还有韵律动人的评弹演绎……
无一不彰显江南独有的古韵风情
在老南京的记忆里,大报恩寺及那座琉璃塔,都是遥远的过去。
上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夏维中曾在城墙外的秦淮河边,寻找史书中著名的“大报恩寺琉璃塔”。然而,他只在一片杂乱的民房边,看到了横在路基上的石碑。上面已不太清晰的文字,记录了这座塔建造的过程。
近年来风靡的许多美剧中,一个有意思的细节被网友“扒出”:但凡出现中餐外卖,都伴随着一个红色的中国宝塔形象。它被印在所有美剧、美国电影甚至动画片里出现的中餐外卖盒上。
这个细节可能让很多中国人感到意外。在长城、天安门之外,西方人还把这座塔看成中国的标志性建筑。
这个宝塔的形象并非虚构,它的原型很可能就是曾经矗立在秦淮河边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曾几何时,这座琉璃塔与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中国万里长城等一道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并被西方人视为中国的标志性符号。
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来到南京,随团的画师尼霍夫绘制了多幅琉璃塔的写生作品,后来以铜版画的形式在欧洲出版,迅速掀起了“南京瓷塔热”。
这座足可以代表中国的瓷塔,在欧洲家喻户晓,以至于从没来过中国的安徒生,将其写进了童话《天国花园》之中。
只是,琉璃塔在中国人的视线中已经消失得太久,以至于它在国内反倒不是那么知名。这座塔毁于太平天国末期,此后许多年,国人才从外国人崇拜的语气中,片段式地读到了它曾经辉煌的过去。
2004年后,南京开始筹划琉璃塔复建事宜。这个项目本来只是一个古塔的复建工程,没想到考古挖掘之后发现了一座千年地宫,于是变成了一个遗址保护工程。
为了保护塔基和地宫,设计团队最终选择了钢结构加玻璃的技术手段,来代替老塔“砖加琉璃”的结构。
古代时,琉璃塔是彻夜通体透明,到了晚上,僧人把油灯点亮,塔壁有贝壳做的窗户,灯光能够透过去。
为了模拟这个效果,新的琉璃塔内也加入了灯光设计,这是一种以虚喻实的艺术手法。
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南京大报恩寺不是一座寺庙,做为遗址公园的它更像是一座博物馆。即使做为博物馆,这样的空间设计和光影构造在国内也是优秀的存在。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南京大报恩寺已经不再是一座寺庙,做为遗址公园的它更像是一座博物馆。
所以我非常欣赏这样的空间设计和光影构造,非常考究,也非常有美感,在整个世界来说,也是一个遗址保护和再现的优秀案例。
走进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片的遗址现场。为了保护地下的遗址,无法大兴土木再建寺庙,而这遗址上一排排屋檐立柱的造型,构建出了一座座无形的寺庙。馆内大面积地运用了玻璃,不仅让场馆更加通透,也尽可能地为我们展现了遗址原貌。
由光纤和8000多个水晶珠子组成的3D立体佛首前,一尊铜质的玄奘坐像面朝佛首静思,形成了与佛祖凝神对视的场景。
这个展厅叫“千年对望”,展厅两旁共八根琉璃立柱,寓意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步道上设有七朵莲花的感应屏,跟随着人的脚步莲花朵朵开放,寓意佛陀“七步生莲”。
在南朝四百八十寺展厅的上方,展示了南朝佛刹林立的景象,两旁则展示了各大寺庙的模型。
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这样的展馆有十余个,同样也是一场现代艺术对佛教文化的诠释,个中理解每个人均有不同,但确实都是一种对遗址保护和重新的全新尝试。
从琉璃塔到玻璃塔,大报恩塔脱胎换骨,变了模样。但是几百年过去,无论大报恩寺琉璃塔在与不在,变与不变,它始终是南京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深深地植入到历史的长河之中。
金陵古都,郊野胜境便有“春牛首,秋栖霞”一说,
牛首山天工造化,东西两峰宛如天然屏障,据守金陵,风景绝佳。
每岁届春,金陵百姓倾城而出游,风俗已经流传了数百年。
天下有名山胜水,必有寺庙宝刹
今天的牛首山已然恢复了佛国气象。
9年前,佛顶宫原址仍是一处直径200余米、深60多米的巨大矿坑,坑内雨水深达30多米,底部沉积20多米厚的淤泥层。现在的佛顶宫其实就是建在了当时的矿坑上,建造佛顶宫的行动被称为“补天阙”(牛首山古名天阙山),即弥补牛首山消失的西峰的轮廓线。这个巨大的穹顶建筑一共9层,地下利用原有的矿坑建设了6层,可见坑是多么的深。
外表耀眼的佛顶宫,重重叠叠的金色花纹,组成巨大穹顶,像鸟巢一样,盖在灰色墙上,颇有幻境之感,除了感受建筑的精巧、震撼外,还能欣赏到一大批精美绝伦的顶级艺术珍品,这些艺术珍品由全国100多位工艺美术大师、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携手创作,每一件都为佛顶宫量身打造。
在舍利大殿约26米高的天幕屋顶,4幅佛国世界彩绘完美融入佛国背景和万道佛光。高大的空间和精美的穹顶,仰天望去,佛国的天空苍穹似乎近在咫尺,点点的繁星似乎伸手可及。
佛奉佛祖顶骨舍利的仿别圣塔有鎏金,水晶,玻璃,宝石等佛教七宝镶嵌,辅以激光投影堪称精美绝伦。
游南京,“总统府”是必看的景点。
这片建筑群有600多年的历史,但作为“总统府”的时间并不长。其历史可追溯到明初朱元璋在此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府邸,用来安置汉王陈友谅当时幼子陈理(封归德侯),称为“归德侯府”。
其后“汉王府”、“两江总督署”、“天王府”,最后才是民国的“总统府”。
建筑往往折射着其中人事的历史命运,站在总统府的门前,看着苍凉古朴的大门和上面光溜溜的旗杆,让人忍不住联想纷飞。
随着游客的洪流从总统府的大门鱼贯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前方“天下为公”的牌匾,这既是一个口号,也是一个理想,更是孙中山一生为之努力奋斗的实践。
今天的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和历史上这里的庄重严肃、忙忙碌碌相比,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历史的反差颇有今古往来代谢之意。
主轴线两旁的建筑大气得来又很有独特的细节,午后的阳光穿过屋檐的回字纹,照射在走廊淡黄色的墙壁上,就像一幅画。
最受关注的是蒋介石办公室,位于子超楼三层的东南角,一套三间,中间一间日常办公,西边一间是会谈室,东边一间是休息室。
沿着长长的回廊漫步向里,小楼一座连着一座,一层套着一层,颇有走山路时一山放过一山拦之感。
转身下楼,发现已经到了后花园。
复园中小池已经归于沉寂,喷泉似乎也在沉眠,再往东去就是防空洞。正堂的参观突然就到了尽头间。
南京总统府是一个能够让你更了解民国历史的景点,除了各种历史建筑外,还有景观湖和园林穿插观赏,让游览过程不乏味如果你是一名历史学爱好者,或者对民国往事特别感兴趣,南京总统府值得你一来。
一条长江路,半部南京史。
南京长江路总长1800米的道路,完整刻画了城市的风雨沧桑,淋漓展示着古都的气质神韵。
一个城市的街道,就像一本书,走在城市的街巷里便可以阅读这个城市。
南京凝聚千百年历史,南京的老街巷每一步都能走出历史的回音,更能品出无尽的滋味。
如果想在南京找一条“左手千年史,右手大都会”的街道感受时光的际会,恐怕,除了长江路,再也找不到更合心意的了。
进入1912街区时,是一座座沿路墙壁都是淡黄色的风情建筑,看上去也是极具复古色彩的,也是很好的拍摄地点。不只这样,这些地方还可以穿着旗袍在这里打卡旅游,给人的感觉就像穿越时光一般。
听说梧桐树和民国建筑更配,的确如此。漫步在长江路上,只要抬头在光影跳动的梧桐树梢微微一瞥,就能遇见国民大会堂旧址,遇见国立美术馆旧址,遇见中央饭店,遇见梅园新村,遇见总统府——遇见半个民国。
民国伊始,文化界名流如蔡元培、鲁迅等就开始倡议设立国家美术馆,呼吁呐喊,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美术教育家、著名画家也为之四处奔走,遥相呼应。强大的舆论积极推动,国民政府于1935年3月正式通过筹建国立美术陈列馆议案。
眼前这座美术馆便是由著名建筑师奚福泉没计,是中国20世纪前期新民族主义建筑的代表,很值得细细打卡。
没有一条路可以像长江路这样,如此身家显赫,却从不恃宠而骄。如果你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游览南京,不妨来逛一逛长江路。然后你就可以跟别人说,我只用一天,就看遍了南京的千年。
玄武湖自古以来,描写玄武湖春天的诗词许多,这些诗词中隐藏的春天故事,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芳华千载,风过游仙,就让我们踏青古诗词,春走玄武湖。
玄武湖位于南京城中,钟山脚下,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保存完好的高大壮观的明城墙沿湖而过、秀美的九华山、北极阁,古色古香的鸡鸣寺,都坐落湖旁,向远处眺望。便是郁郁葱葱巍巍紫金山。
扁舟浮筏,泊船闲网。古意盎盎的湖岸,水是眼波横。湖水婉约,十里烟柳,迷离之中平添一抹豆蔻的娇俏。
进入玄武门,是一条通往玄武湖第一洲环洲的堤岸。站在堤岸上。可见广阔的湖面碧波荡漾,岸边细柳依依,微风拂来。
巍峨苍绿的紫金山,小九华山供奉唐三藏舍利的北极阁,鸡鸣古寺的宝塔,中国最漂亮的火车站和最现代的建筑太阳宫与玄武湖美丽风光相辉映,构成一幅古典美和现代美融为一体的美丽绝伦的山水画卷。
玄武湖畔就是鸡鸣寺,朱自清先生说,上鸡鸣寺,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
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的画。豁蒙楼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远柳迷烟,水气盈湖,行走在碧水扶柳的玄武湖之畔,沉浸在苔迹斑驳的古韵之中。暗绿稀红间,时光寂静地滑过耳际,历史的车轮平平仄仄的辗过,数千年的刀光剑影、聚合离散悠悠而过。
绿博园绿博园南京人民“利用”全国绿博会的机会,“捞”到的城市公园,除了昆明世界绿博会留下的园艺公园,全国城市很难找到这样规模巨大的绿色公园,与南京这一全国人文绿都,十分般配、相得益彰。
绿博园很大,一共有45个景点,包括35个国内园、5个国际园、2个行业园以及江堤外3个自然风光区,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南京·荷兰友谊园,由南京的友好城市荷兰埃因霍温市投资兴建,作为两市友好交往的象征。这里有教堂、风车、农舍等极富荷兰色彩的建筑,仿佛一个真实的荷兰小镇。
在树木簇拥下的荷兰木屋前,你会觉得自己已置身于荷兰的乡间。
园中的小径边,种满了草坪。徜徉在小道上,感受春风拂面,感受春阳中的温暖,感受满目的青葱的同时,心中也有一丝惆怅,思念远在荷兰的一位画家。
最先开放的郁金香,大部分已凋谢,还有一二朵郁金香,点缀在岸边。蓝天下,茅屋倒映在水中,芳草和那朵没有凋谢的郁金香,还有花坛里橙色的花,依旧在享受着和煦的春风。
为了纪念3月30日的梵高诞辰,荷兰园内举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纪念展,从3月12日到5月10日,地点在荷兰园那间常年门锁紧闭的红砖农舍里。整面墙上以时间轴的形式介绍了梵高的生平和他不同时期的主要作品,一目了然。
该展为了纪念3月30日的梵高诞辰,为期近两个月。从3月12日到5月10日,节假日无休,每天分为白日场(9:00-18:00)和晚间场(18:30-20:00)。
2. 地点在荷兰园那间常年门锁紧闭的红砖农舍里,面积并不大。
一进荷兰园便可看见梵高展的标识,用梵高代表作向日葵印成的海报清晰指明了梵高展的方向。主办方相当有巧思地在入口处放了一个做成ins界面的拍照背景,以梵高口吻发出祝自己生日快乐的ins,下面还有弟弟提奥、梵高的伯乐唐吉老爹和高更等大咖点赞留言,相当可爱。
右手边便是本次展览的主展区,一大片金黄的麦田,中间立了一副画架和一个像模像样的稻草人。远处的墙上还用印象派技法绘制了滚滚麦浪和劳作的农夫,大片的金色似乎可以突破墙壁的限制,无限延伸下去。
灿烂的景色与梵高的麦田系列作品重叠,让人有种时空穿越之感,好像我们眼前的正是近百年前梵高绘制的风景。
离开第一展厅,便会进入第二展厅:基本原样复刻了《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的楼梯间。
主办方复刻时相当走心,不管是标志性的强烈鲜艳的蓝色墙壁,还是桌上摆放的蓝色水罐和刷子,以及床头挂钩上挂着的衣服和草帽,基本1:1复制。
我想就算是梵高本人亲临现场,看到这个卧室也会恍惚一瞬。
此次南京行,捡到了一些故都遗留的丝丝线线,也隐约让我感受到了南京的柔美之处,旧时的金粉世家随着时光丝毫没有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