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遇见“天下第一瓮城”中华门
UP ChinaTravel
2024-07-16 22:30:08
0

行走时间:2021.2

行走方式:地铁一号线中华门站

景点:中华门城墙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南端

门票:50元


今年的大年三十我不需要做年夜饭,所以本应该在家忙碌的主妇倒有了空闲的时间。阴雨的天气也挡不住我出门的脚步。来报恩寺吧!这个红火了多年的景点我还一次都没有来过。出发!地铁一号线中华门站下车。中华门我是很熟悉的,因为家有车迷,孩子小时候我常陪着来中华门看火车。那会还没有大报恩寺这个景点。中华门地铁站下车步行,很快就到了大报恩寺景点大门处。这座玻璃塔在高架上行驶时常常能看到,城南的很多地方也远远的能看到它的雄姿。今天终于近距离的见到它的真容。

来个证件照

奇怪的是这里冷冷清清的。我以为是因为大年三十大家都在家忙活的原因,但看看大门,售票口也没有工作人员。不甘心,没听说景点闭园啊,上上下下转了一圈,也有几个零星的游客和我一样充满了疑惑的转悠。想看看有没有通知或告示之类的,没有。查询官网也没有说明闭园的事情。打咨询电话没人接。只能带着疑惑放弃。

想着去水游城转转吧!这时正好有公交车到站,彩色的双层巴士给城市带来了热情的气息。没上车,步行去水游城吧!正好能看看城南的街巷。


大报恩寺门口沿着雨花路往北,静静流淌的外秦淮河在阴雨中有一种淡淡的幽怨。

外秦淮河上的长干桥。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你看不出它的历史吧!因为是重建的桥。其实这座桥的原桥为五代十国时杨吴始建,为南唐御街直达城外的必经之道。明初改建,又名聚宝桥。历代的战火毁了再建。1951年1月由市建设局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利用原桥基重建墩台,第一任市长刘伯承题写桥名。1975年再度扩建成为今天我们眼中的模样。

李白《长干行》里面的长干:"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两小无猜的典故来自长干桥吧?

立桥赏景,黄墙内的玻璃塔,一片片杉树,岸边摇曳的红色幡旗,几只黄顶红身的游船静泊在河上。

桥的北侧尽头就是巍峨的中华门。本来是右拐左拐沿着中华路继续往南的。就在这个转角处突发奇想,一直没有登过中华门城墙,今天上去看看吧!真是应了那句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门票50元登城墙。医务工作人员有游园卡可以免费进入。坐北朝南中华门城楼,券门之上三个烫金的”中华门“是由蒋介石书写。高二十多米的中华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

进城门我看到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城门,夸张一点说是一个小小的城池。从这个透视效果图中你可以感知到中华门的布局严谨,结构独特,有城墙四道,每两道之间的空间称为"瓮城",所以这里构成了三道瓮城,四道券门贯通的格局。

瓮城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条宽11米,长86.1米的斜坡式登城马道。马道陡峻壮阔,直通主城门顶部。马道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


城墙上的路标

在城的东侧看脚下的中华路和东西与城墙平行的新民坊路,还有中华东门券门。中华门始建于杨吴时期,明朝洪武二至八年(1369-1375年)在其基础上扩建,称聚宝门。1931年,国民政府改名为中华门,并在东西两侧分别增辟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以满足车辆通行。

脚踩几百年的城墙继续往上

中华门主城门即第一道城门分上、中、下三层,我直接沿着马道上到城墙顶端第三层。第三层原建有庑殿式重檐筒瓦顶的镝楼,镝楼毁于1937年12月初侵华日军进攻南京时的炮火,现仅存台基遗迹了。


城楼的南面,脚下是外秦淮河,长干桥,连接着雨花路。南京东有钟山,西有石头山,北有长江,唯独南面是一片开阔之地。中华门就身处这样的一个位置,成为重点防守之关卡,地势极为重要。平时是交通要道,战时是重要的军事要塞,起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城墙宽敞的平台之上一溜烟摆放着守城的武器。

文字介绍了中华保卫战

倚在城墙一角看城墙和城墙环抱下的城市之景。

用文字和精确的数字告诉我们的地形图,看了看距离,从时间上考虑了一下都不符合我今天的时间,只能遗憾的舍弃,今天就好好看看中华门城楼吧!这向东向西的行程他日再找时间出发。

站在城楼上俯瞰,这是西侧的马道,也能看出城池的层次感。


这里文字介绍了中华西门,中华西门和中华东门是对称位于中华门两侧开具的门。

这段城墙之下就是中华西门,川流不息的车辆从这个门洞由北向南,以前就叫出城了。

城墙边有一片南京城的老住宅。人字形屋顶,灰色或红色瓦砾覆顶。房屋密集,房屋与房屋之间通道狭小,从布局可以看出这里一直是居民稠集、繁华之地。

没有计划沿城墙继续西行,于是往回折返。沿着城墙再往东行上几步。

战争时期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和平时期的中华门担当了登高赏风景的平台。


登顶城墙看东南处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想想今天没能参观到计划的目的地,却意外的收获了中华门城墙之行,也是一种很好的安排吧?

城墙的东北角就是老城南的代表地区——老门东了。


门东是南京传统民居聚集地,早在三国时期此处就有民居聚落出现。明朝中华门与内秦淮河沿线成为城市的经济中心,这里成为重要的商贸和手工业的集散地,呈现一派繁华的景象。清末以后,老门东、老门西等老城南地区逐渐成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如今这里按照传统样式复建传统中式木质建筑、马头墙,集中展示传统文化,再现老城南原貌。

城墙脚下,秦淮河畔,历史上的老城南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行走在城墙绿道上,能看到秦淮河风光。“一城一河,城水相融”的城市文化景观,让人赏心悦目。

不准备沿城墙暴走,就好好看看这座古代防御性建筑的杰出代表——"天下第一瓮城"的结构吧!


这个角度可以看到第一道门与第二道门相连。

第一道门分上中下三层。第一层为城墙,中间为瓮城甬道,两侧各有3个藏兵洞。第二层为楼基,均是砖石结构,朝内一排设置7个藏兵洞。藏兵洞,坐北朝南一字排开,以中洞最大。

第二道城门与第一道相距15.8米,同样分为上中下三层,中间为城门通道,均是砖石结构,上面原来有闸楼,后毁于战火。

第一道门的二层有台阶可以直接下到城中


第二道门与第三道门之间相距19.3米。

连接城门的通道


中华门城门主楼和辅助城门楼以及两边连接的瓮城城墙共同构造了中华门内瓮城的主体建筑。城堡的平面呈“目”字长方形,由一道城门,三道瓮城,27个藏兵洞,两条登城的道和一条坡道组成。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性的建筑。


中华门内瓮城这种藏军设施,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有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欲擒故纵,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把敌军截为三段,分别歼灭,好像传说中典故描写的"瓮中捉鳖"。


从这一侧看中华西门和西侧的马道。中华门已失去通关功用。两边城墙上的中华东门、中华西门履行现代交通职责。

近距离的来到第一道门的第二层这几个藏兵洞。中华门城墙的砖石,有大块城墙砖也有普通的城墙砖。大块的城墙砖砌筑,粘合剂采用糯米汁、石灰、桐油拌合后砌成,非常坚固。城砖大多为质地细密的青灰色,少量为质地较好的白色瓷砖,个别的还有红砖和黄砖。每砖侧石均有造砖者的府县官衙和年月日,规格一致,筑成时用石灰桐油、糯米汁混合夹浆,十分坚固,屹立数百年,巍然无恙。

藏兵洞的门

所谓"藏兵洞"的特殊设施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这种设施在中国古代的其他大城中是极为少见的。现在的藏兵洞已经不是战争时期的功用了。这些进深四十余米,宽六七米的藏兵洞现在用作展览厅,举办各类展览。

这个藏兵洞内正在举办“我们的节日”新春特展《城缘禧事》。


展览中以红色为主基调,漂亮的布景仿佛带着我们行走在南京的自然风情中

展厅内先介绍了中华门

本次展览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围绕与南京城墙息息相关的节日习俗,介绍它们的起源、传说与逸闻趣事,讲述从贴年画、挂春联,到闹元宵、走百病的春节习俗。

展览聚焦于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喝腊八粥开始,感受越来越浓的年味儿。


展览不仅传播了城墙文化、民俗文化,还更好地推进南京城墙与南京民俗的融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了解了一个新风俗——正月十六走百病。今年的正月十六,找一段城墙和孩子一起去走走,希望能有一个好运。


从洞内望向洞外

这个藏兵洞的展览主题是——“有座城——记忆里的,南京城墙”。南京城墙是全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砖结构城墙。经过漫长的岁月和战争的摧残,现存的南京城墙长为23.723公里,将南京城围合。南京很多地方都能很容易的看到城墙,城墙守护着南京人的生活,城墙就是一代代南京人的生活陪伴。人们在城墙边生活,从城门中穿行。孩子们在城墙边玩耍,年轻人穿行于城内外而求学,中年人在护城河边往来忙于生计,城墙有太多的故事与记忆。

这个展览就是收集了20多位在南京城墙下生活过的南京人。他们分享他们记忆中的城墙故事。这些人中有学者,作家,演员,教师.....虽然职业不同,但他们都是以城墙为家讲述了家的故事。


中华门,解放门,玄武门,中山门......这些百姓心中的城墙记忆编织起来,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城墙往事。

这个藏兵洞是一家文创展示中心,这里铁将军把门。

这个藏兵洞是《“砖”心之“制”——南京城墙城砖展》。空间两侧的展板从城砖的材质、烧制方法、生产责任制度以及城砖铭文等方面,以图示解说、古今对照、动态演示、实物展示等方式,向我们诠释了南京城墙城砖的丰富内涵。


不循古制、盘桓于南京山水之间的南京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体系建设史上巅峰期的产物,作为城墙的组成“分子”——城砖,也具有极高的文化遗产价值。南京明城墙垣顶均铺碱来道,城以花岗石为基,巨砖为墙,南京城墙已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


南京城墙城砖上的砖文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组砖文群,提供了城砖烧造产地、烧制工匠的信息,这种严格的责任制确保了城砖的高质量。

用地图展示明南京城墙城砖产地的分布以及运输路线的示意图。

来到这里登顶中华门瓮城、在赞叹它雄伟气势的同时,走进展厅,了解了一块块城砖的文化内涵,品读“砖”心之制。


又一个藏兵洞,又一个展览《天下第一内瓮城——中华门陈列展》。

以展板图说、影视大屏、实物模型等形式,从历史沿革、规模建制、文化传说等方面,对中华门瓮城进行深入解读。



介绍了中华门的历史沿革

文字图片介绍了瓮城的建设

中华门的模型还原

《传·城——全面开放的南京城墙》基本陈列展藏身在这里。


展览结合图片与影像,展示了南京城墙修缮保护、研究出版、展览交流、文化活动、文创研发等各方面的成果,并将城墙保护与开放的历程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图片,文字记录下城墙保护中的一段段足迹,让我们较为系统了解南京城墙的过去与现在。


这里用示意图勾勒了南京明城墙的框架。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这座大明王朝的都城城墙虽饱经沧桑,却仍然保存下25.1公里的墙体和城门,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城墙。现存的明代城门有中华门,和平门,清凉门,汉西门和中山门。为了便于交通,自清朝末年起,又陆续开辟了草场门,玄武门,挹江门,武定门,汉中门,中央门。1954年在玄武门东南开了解放门,改革开放之后又新开了城西地区的集庆门和城东地区的标营门。20世纪80年代,南京城墙开始了大规模修缮的历程,并于2014年实现了城墙的全面开放,沿城墙设立33个登城口,并在城墙内侧建成了14公里长的生态绿化和慢行绿道系统,串联起山水城林的城市景观,勾勒出美丽的南京明城墙风光带。我用手机拍下这张图,回去后我会找时间踏足这一段段明城墙。期待站在修葺后的城墙上领略古都南京的历史韵味、观赏南京城区日新月异的风貌。

离开二层的藏兵洞,沿着马道向下行。看着马道城砖缝里缕缕苔痕,一种油然而生的沧桑感和凝重感便悄悄地爬上心头。想着藏兵洞里丰富的展览主题让我对城墙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敬意。

回望中华门瓮城东侧侧马道

仰望城墙,至今,我们都能清晰地看见在那烽火年代留下的弹痕弹孔,看见每块砖缝之间还泛着石灰和糯米汁粘接的痕迹,看见每块青砖上烧制的,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浸润的的字迹……

绕着瓮城一圈,来到城的北侧。

穿过北侧的券门看瓮城内一道道城门

马路上看巍峨的城墙,身躯伟岸的古城墙正襟危坐,稳如泰山,以沧桑、厚重、大气磅礴的气势,让南京人眷恋依赖,让外乡人流连忘返。


中华门前后有内外秦淮河径流横贯东西,南边交通连接长干桥,北边连接镇淮桥。


镇淮桥下的秦淮河。南唐时为保卫这一下令扩大金陵城,把秦淮河圈入城内,在城外另挖护城河,分秦淮水流,人称外秦淮河。河道变窄了,但繁华不减,朱楼依旧,沿岸马头墙鳞次栉比,河厅河房依水而筑,内门东西,一现秦淮风光的妩媚妍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南京乡村游——郭外青山之郭兴庄... 行走方式:自驾行走时间:2021.4行走路线:溧水山凹村遇园——郭兴庄园郭兴庄园地址:南京市溧水区洪...
石臼湖的冬季(2)——不同角度... 枯水期湖水褪去,湖床成了广阔的草滩。草滩被纵横的沟渠划分成一块块。草滩后的大桥如一神笔甩向湖面,一眼...
初探江苏园博园——苏韵荟谷(3... 一路往南,这一片是青砖为主体的园博村VOCO酒店,处在在建中。园博里片区是公园外的配套餐饮区,这里云...
完整的环石臼湖之旅(2)——从... 一个漂亮的弯道处是隶属于马鞍山当涂县湖阳镇的镇庵村。前段时间在小红书里经常看到有网友在石臼湖边拍摄的...
江南最美赏枫胜地:五彩斑斓的南... 序言南京栖霞山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深秋的南京最美是枫叶,漫步在 南京栖霞山林路上,路两边的枫叶红...
行旅南京 | 金陵小城,又一处... 最近南京景点新秀有点多呀!上月刚开放园博园,这一再现六朝盛世的『金陵小城-燕集里』又盛大登场!先提醒...
南京人看南京——山湖环绕中的紫... 湖畔边一条蓝色的步道随湖蜿蜒我们沿着步道湖边观景,紫金山庄是一家五星级豪华酒店。说是酒店,它除了拥有...
南京人看南京——特色园区之T8... 南京T80园区地址:南京玄武区小卫街行走方式:地铁2号线下马坊车站2号出口出,沿紫金山绿道步行数分钟...
南京人看南京——特色街区之19... 几栋建筑围合下的广场。广场上有一个“时光车站——南京站”。钢架与玻璃建成的车站带有浓厚的复古风情。车...
南京乡村游——朱门农家 行走时间:2020.3行走方式:自驾行走路线:乡伴苏家文创小镇——朱门农家——直山水库——徐家院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