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山七坊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337省道郗家附近
行走时间:2020.4
行走方式:自驾
汤山七坊这个地方我听到很多年了,原因是每一次单位幼儿园的亲子春游或秋游会去那里。参加的同事们每次带回来那里的豆干或米糕之类。知道了这个地方是一个有着各种手工作坊,能让小朋友和父母一起动手体验的地方。但也一直没有冲动为了它单独去一趟。今天吃完午饭也没有困意就想着去哪转悠转悠,半天时间也不合适去远的地方,就想着还是去路程好走的汤山吧!这些日子以来汤山也被我们转悠的熟络起来,突然想到了这个耳熟但陌生的汤山七坊,就去看看这个幼儿园喜欢光顾的地方吧!从我们所在地——南京的东郊,一条快速路车行通畅,二十几分钟到达了位于S337省道边的七坊村。
汤山七坊的游览图让我们对村中布局了解了一个大概。
村头有一个停车场,将车停妥。停车场边有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中有关于孟墓社区中的村史的介绍。
还有民俗文化展示、土特产品及旅游纪念品展示。
该村文化底蕴深厚,是江南名刹——藏龙寺及青龙桥历史典故的发源地。
离开游客中心往西行,石块铺就的小路往山上行就是七坊之一的豆腐坊。
一地落英,有种凄冷冷的美感吗?
豆腐坊前大大的院中有一排排的长凳,凳上一个个小石磨齐刷刷的摆放着。想想,如果是平常的日子这里一定是一个手工制作豆腐的体验区。勤劳的郄坊村人坚持以祖传手工方法制作豆腐,石磨磨浆、纱网滤渣、点卤定型……40余年如一日,每一步都遵循传统,真材实料。
正因如此,据说,豆腐坊的豆腐非常醇香浓厚,深受游客的喜爱,是七坊的金字招牌。但因为疫情这里也是深受影响现在门庭冷落。
在山石阶上行走
半山腰处的石块铺就的小径成为七坊老巷
沿着老巷步行不远又来到老薛酱坊
院中看似随意摆放着的农具
粉色的花瓣将这里打扮的多了些意境
院中一个个盖着大帽的酱缸。数千年来,“酱”一直是中国人餐桌上味道的基础。三国时代开始用酱引子来做大酱,做成各种大酱,并且一直继承和相传到至今。
煮熟的新鲜黑大豆在酱曲的作用下,充分浸焖发酵,经过时间的孕育,成就独特的风味和营养的升华。
酱坊中倒有一位大哥守候在那里,也有一些品种的酱在售卖中。
在酱坊门口就可以看见下面挂着红灯笼的酒坊
这是透着香味的油坊。据说在汤山七坊的潘家榨油坊,仍旧保持着祖辈传下的压榨工艺,是传统的手工压榨技术,精选原料,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保留油籽的天然营养和原汁原味。
但所有的七坊现在都是冷冷清清,了无人迹的。但从一家家整洁的作坊可以看出曾经的七坊有一整套向游客展示农副食品传统工艺流程。在这里小朋友们能更形象、更直观体会江南古代劳动人民农副产品的加工工艺。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一边参观豆腐坊、油坊、酒坊、酱坊、粉丝坊,炒米坊、糕坊的制作,一边动手练习,体验其中乐趣。难怪这里常常成为幼儿园活动的首选之地。
因为疫情原因,每家作坊都门庭冷落,有些甚至连主人都没看到,没有花费我们多少时间。我们只是漫无目的顺着道路往西。不曾想来到了一处美丽之地。依山坡高低错落,造型别致的建筑。
原来这里是一处汤城,椿溪典客的酒店所在地
这个酒店的区域太魔幻了,就像一个童话世界
房前屋后的花草茂盛
这些圆滚滚的小可爱有趣吧?
彩色风车
绿草地上一群小兔子让我想起彼得兔的绘本
一管黄色的牙膏挤出一连串彩色的花卉,将绿色的大地染成了彩色的世界。
山林草木中一栋栋人字形玻璃木屋就犹如童话小屋
道路也是彩色的
这些彩色的植物是春日里最重要的角色。它们用自然之力点燃了这个童话世界,也唤醒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开始我还不相信,以为是花,仔细的辨别这些不同色彩的植物,确确实实只是草木。
为什么草木的色彩也能如此的丰富?
终于发现一朵小花
丰富的草木围合着大圆石围合的小径,弯弯曲曲引领我们进入着春日的田园中。
这里的场景让我的心情愉悦无比,我常常会停下来,就地坐在石头上,看眼前这些丰富的草木。满心欢喜,满眼的享受。觉得能看到这么美丽的自然是件幸福的事情。
在彩色的道路,彩色的花木间,山边有七栋玻璃木屋的别墅。
木板与小石子混搭的小路带我们走近那木屋。每一栋木屋别墅都有着好听的名字。
高高的山岗上可以看到山下的七坊村。
每一栋木屋都是独特的,绝不雷同
木屋前大大的平台
这么一大栋别墅都属于你是什么感觉?
房前屋后花草繁茂
这样丰富和谐的层次感真是美丽极了。
粉粉的映山红将这片绿意点燃
草儿看上去细细柔柔的模样,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他们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束“花”。
一条木栈道连接一座吊桥,
吊桥的那一头是一个树屋平台,平台依着树木的长势而建,即带领我们从山上来到山下,也保护了树木,别具一格。
在摇晃的吊桥上看山边这几栋童话般的木屋
一座别致的连廊
站在树屋上居高临下的视野。居高而望这里与七坊村是分割独立的。
一排彩色铅笔造型的篱笆围着一片人造沙滩。
沙滩,小船营造了一副意境。
在沙滩上仰望吊桥,木屋
沙滩边一个小池塘,池塘边一个彩色的步道。步道边绿色的铁栅栏就和七坊村做了一个划分。
将镜头探出铁栅栏将村中菜园中黄色的油菜花,淡紫色的蚕豆花收入镜头。
池塘的反射功能让风景更丰富了,更有层次感。
就给池面来张倒影图
池塘中的枯莲有种凄淋淋的美
亮晶晶的露水犹如大颗的珍珠在荷叶上摇摇欲坠。
这个时节睡莲居然开放了。
这个区域与村庄不相通,只能原路返回
屋前屋后,石径边,山边,宅院间各色的花草把这里装点成五彩的童话世界
就是叶子都有好几种红,我无法准确的说出这些红的叫法。
粗犷的石头垒砌的低矮的围墙上一叠叠柔弱的苔藓植物
蓝天白云之下彩色的风车,一切都是这么的美丽。
从这块指示牌上能获知这个酒店的配置情况
原路返回村中,在村中看池塘那边山边的椿溪典客木屋。一边是富有现代设计与创意的别墅群
一边是七坊村原生态的村舍,田园。
糕坊,这里没看到纯手工的制作,但总算有人在售卖米糕等糕点,看上去也算是才出炉的样子,买了一些纪念一下到过汤山七坊。
来到村中中心地带,一棵枝叶繁茂的村树。
村中的东侧有一条北南走向的马新河,此时处于排污清淤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不太美观的河床。
与马新河相伴的是村中主干道。沿着村庄整洁干净的小路,欣赏小山村美观的乡村民宅。
主干道一侧的村舍都在经营着农家乐。
古乡古色的农家乐小饭店都打理的整齐,干净。藤架上开的正盛的紫藤花美美哒。
这里有一家规模挺大的知青人家。在文化大革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中有49位南京镇江的知识青年来到这里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共同劳动。知青们和社员一起在开山取石,垒石砌墩,浇筑水泥板,苦战两个冬春,在马西新河上建设了一座人行桥——知青桥。在这里开一家知青饭店让现在这些六七十岁的知青回到这里有一处地方聚一聚是一份很好的念想。
村中与马新河畔相伴的是一个市民活动区域。广场上植被苍茂,高低错落,有几座仿农业器具形状的亭,还有一些市民健身器材。
河上一连串飞架着好几座桥梁
青龙桥
兴龙桥
第一座,这是西汉末年建造的青龙桥,也是七坊村的村桥。历时千余年它任然屹立在此,也是让我们心生崇敬之情。
青龙桥再往东北方向相连的是兴龙桥,相传最早是建于东汉的晚期。
兴龙桥的体量较大
走上兴龙桥看村舍,村舍中的壁画乡土气息浓厚。
马新河在清淤修整中,所以看起来并不具有观赏性,但其实从村中宣传的展示图片看,这里碧水荡漾的时候风景还是很迷人的。
整洁的道路两旁植被丰富,花草树木交相辉映,村居环境建设面貌一新。幢幢楼房鳞次栉比,房前屋后各家的小院中绿树成荫,花草茂盛。这样的居住环境令人心情舒畅。
农家的看门狗可是货真价实的,看到我们这么和善的村外人它也吼的不停,好像在宣告不要进入它的地盘。
沿着村道一直往南,在南口,马新河的南端有一个老水闸。闸体全部用不同大小,形状的石块砌就,有一种粗犷的大气。
走上老水闸,透过水闸洞口看马新河。
站在水闸处遥望马新河中的亭台。
沿着马新河东侧建了一条长长的临于水面的木栈道也是七坊村的健康步道。
一条小路直接就上S337了。
从停车场的施工车辆就能看出,美丽的村庄还在不断的建设中。
道路南端其实也是村口,一侧有一座细长的人字顶的公交站台,可以在这里等公交去附近的村子。这里也有一条专门的公交游览线,穿梭往来江宁的美丽乡村。
朗朗上口的七坊之歌道出了七坊村的特色。
下午的时光又走了一个特色的村庄,为了以手工特色的七坊村而来,但在这个本应该乡土味浓厚的七坊村却与一个现代派的椿溪典客相邻相伴相融,两种风格,两种特色在这块土地上相得益彰,各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