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工池正对着的是“灵谷胜境”的红山大门。灵谷寺大门是一座三拱门的门厅,上覆绿色琉璃瓦,两侧是红墙。中门上题“灵谷胜境”。大门两侧各有一红墙偏门,各书“松声”、“泉涛”。
过大门,中轴线就可以看到纪念牌楼。沿着中轴线的甬道来到台阶处
纪念牌楼绿色琉璃瓦覆顶,斗拱挑檐,气派不凡。正面横额上“大仁大义”匾额。匾额两边刻有梅花图案,嵌有国民党党徽图案。
牌坊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石兽
牌楼的北侧是无梁殿
下台阶继续沿中轴线往北,回头看纪念碑的画面。
甬道一侧的森林中一只石龟静卧
几节台阶之上是无梁殿。无梁殿正背二面都有三拱门,左右各置拱形窗。殿立于台座上,作歇山顶,全部仿木结构形式,雄伟、庄严、稳重。
殿前的广场上植被丰富而有艺术性。殿前有六棵高大的银杏树,可以想象深秋时节这里的璀璨。广场东西两侧一路排开的是枫树。还有一上台阶这棵被修剪的很艺术的树,叫不上名字但被修剪的很有特色
两棵张牙舞爪的龙爪槐如两个百媚的舞者扭动着身姿。
在无梁殿的台阶上回望
高大的银杏点缀着这座建于洪武十四年沧桑的古建筑。
走进这座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砖砌拱券结构殿宇,着实让人感叹。如此跨度,如此体量的一座建筑不用寸钉片木,全用砖砌。整个建筑没有一根梁柱,自基至顶,全用巨砖垒砌成券洞穹窿顶而得名无梁殿。如此体量的无梁建筑令我惊叹与好奇。无梁殿自1931年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命名为"正气堂",无梁殿内的碑石上篆刻着他们的英名。殿内有前后回旋的拱洞,外部有飞檐。这就是直接通往北侧的门洞。
回看无梁殿
从无梁殿出来就是视野开阔的半圆形花坛草坪——一号公墓。建公墓时采取数百米长的半圆形围墙,弧形起伏,又似南京的城花——梅花,颇有中西合璧的风格。现在公墓成为花圃,其间银杏,桂花簇拥,其中草坪的正中一株金陵桂花王就生活在这。
在这个广场上就能抬头仰望丛林中高高耸立的灵谷塔
顺着梅花瓣形公墓的外围继续往北
一侧就是香火很旺的灵谷寺庙。黄墙黑瓦,松翠林茂,环境幽静。这个圆门内是灵谷寺素斋馆。
绕过一号公墓围墙,看到松风阁。它是一座宫殿式建筑。屋顶为琉璃瓦面,重檐悬挂“松风阁”。现在的松风阁已成为民主党派的交流地。
松风阁北侧的画面
台阶而上,绕过松风阁,一鼎,一塔就在眼前。
沿着松风阁前的甬道继续往北
塔的第一层正面门楣上楷书阴刻的"灵谷塔"三个鎏金大字。塔身由钢筋混凝土及苏州金山花岗石建造。各层外面,都围以花岗石走廊。
时间不早,为了赶上落日,我拔脚就往塔尖奔。塔的中间建有螺旋形扶梯,可沿梯252级直登九层。中途在第四层的时候稍稍立定一会,喘口气,让急速跳动的心脏恢复平静。然后一脚到达九层。
塔身一圈有若干的门洞直达围栏。
正对塔身正面的那条灵谷寺景区的中轴线。今天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登塔看落日,所以完全是沿着中轴线的路线直奔塔顶。万工池——红山门——阵亡将士牌坊——无梁殿——阵亡将士公墓——松风阁——灵谷塔。
站在灵谷塔上环顾钟山风光及绿浪涛涛的林海。这林海就像像波涛起伏的大海一样,雄伟壮观。
今天的能见度很好,通透通透的,城市的辨识度很高。森林那端的湖泊是体育公园的那片湖水。因为生活在这个片区,所以那一片片住宅区我都能叫出名字。
翻滚如海的森林东侧是城市景观。
西侧连绵的紫金山,以及南京城西侧的城中片区,高楼林立。
满目青翠的紫金山掩映着雕檐雄伟的古代建筑群和山边那高低起伏如五线谱的现代城市交响乐。
一层层的紫金山脉之中,最靠近我的蓝黄琉璃瓦的是藏经楼,中间的那条山脉之上灰蓝色的中山陵,最远最高的山顶天文台都一览无遗。山脉边的城市风光中紫峰大厦很有辨识度。
此时的太阳躲在云层中,把云染成漂亮的桔色,淡淡的粉。云儿借着太阳的余晖散发出柔和的光芒。
身处山林之中一切安静极了。因为时间的缘故吧,也没有游客,整个塔上就我一个人,更加感觉我所面对的场景有多大。风很大,耳边只有风吹动山林发出的声响。在塔顶感受世界静好的安详。
此时我给在长春学习的孩子拨通了视屏电话。长春已经封城四十天了。孩子学校先是封校,不久就封寝了。疫情时期每个人都经历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实属不易。通过视频电话和他分享一下他熟悉,喜欢的紫金山。
秒秒钟都在变化的夕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化妆师。随着夕阳的变化,天空,大地和城市都发生着奇妙的变化。
沿着围栏行走一圈,带着孩子一起云游一番。很庆幸虽然封寝了,生活中面临了以前不可想象的困难,但孩子的精神状态不错。疫情之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唯有适应才能前行。希望疫情赶快过去。孩子回家,我们一起来这里看落日。
上一篇:南京金鹰美术馆之“社会细节”
下一篇:南京乡村游——郭外青山之郭兴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