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这个秋天,中秋国庆小长假好像一直浸泡在雨水一样,每天都沉浸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
其实在秋雨缥缈的小长假里,我一直在河北正定古城中在绵绵秋雨中一边游玩一边迎着雨漫步于古城街头。
2021年中秋、国庆还未过完,就雨过天晴。气温也从只有十度一下子回升到二十度左右,穿上没几天的保暖内衣也脱了下来再次换上了短袖体恤或长袖衬衫,骑上自行车每天奔跑于大街上。双节小长假刚刚过完,受合作单位邀请到青岛即墨拍摄一组有关研学旅行产品包装方面影像。
以前我是对山东比较熟悉的,多年前刚参加工作(一家某经济类报社任编辑记者)被派前往山东聊城进行有关经济发展方面新闻采访,同时单位还分给一个艰巨任务就是还有报纸发行的事儿,在那段时间,我好像连续一个多月我都在山东聊天地区昏天地暗的跑。为了能方便随时出去,还在汽车站附近租了一辆二八破自行车,每天从早到晚骑着那辆自行车满街的跑。白天到企业里去采访对象聊工作,了企业和车间,到后来的聊生活,一切为了就是让新闻内容更加吸引人。就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让我在山东聊城认识好多朋友,虽然这几年由于工作变化,断了联系,但是每每想起让我感受到了山东大汉热情、坦诚。
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滨海城市——青岛。
其实我们的所在地是即墨区——以前是即墨市。当我们的车从高速口下来时,感觉这个城市很寂静,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到处一片车流的拥挤缓缓而行。到达即墨时,天还很早,大概下午4点多,先到酒店登记了居住的房间后休息了几个小时。晚上是客户单位热情招待,山东喝酒还是很豪爽,但是孔孟文化礼节合作单位按个敬酒致欢迎词。在即墨这几天除了忙于拍摄外,就是希望能腾出时间到处走走看看,就是希望能更深的了解这个地方。这也是我去即墨之前的一个想法。希望能到一个具有区域地标性地方看看,获取能获得意想不到旅行效果,第一目的地就是即墨古城。
即墨位于我国山东半岛西南部,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战国时期,即墨已巍然屹立在齐国的东方,与西面的临淄遥相对峙,并夸富饶。从秦汉到南北朝的700多年间,虽然朝代变换不断、战乱不断,但即墨县的编制一直没有改变。南北朝的宋代时,壮武县被废除,并入即墨县。即墨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厚的积淀,有太重的背负。即便是“即墨”这个名字,也引人遐思。即墨本地人都将“即墨”称为“即密”或者“即魅”(音),即便是外来朋友也常常故意学念“即密”或者“即魅”二字,以显示自己对即墨的熟悉和亲切。秦汉之后,即墨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开始失落。自魏晋至宋元的1000余年中,中国的封建文化得以长足发展而臻于鼎盛,然而即墨却逡巡在“俗尤朴鲁,人鲜文艺”的荒谷里。这一时期的文化星河洋洋灿灿,群星灿烂,但从中却难以觅到即墨文化星座的光亮。唐诗五万,竟没有即墨人的一首;宋词九千,而不见即墨人的一阕。
那天中午喝了点酒,一觉醒来快四点了。眼睛还未睁开,只能到洗手间用凉水好好洗洗,随后穿上衣服并背上包下楼前往公交站。初次来即墨虽然听当地人简单的介绍了下即墨这几年发展情况,也知道大致的方向,可是怎么走还是未知一二。最后从路边报摊上买了一张即墨地图,看了看,虽然地图指的很详细,但是本人对于使用地图不是熟悉。等公交车还得一段时间,打车,据说特别近,最后选择是徒步走过去得了。后来算了算,也就两站地。达到即墨古城时已经接近下午5点多了。秋天的五点多基本上已接近黄昏时分,映入眼帘是一座秦砖汉瓦建成的古城,我是从西门进入古城的。
在即墨这几天中,我通过与当地朋友的聊天,得知了即墨古城一些情况。据了解,即墨古城是在原址的基础上复建的。 古城的位置,傍山可以放牧,近海利于渔盐,西面千顷良田,左右河流萦绕,水质优良而且水源丰足。从公元596年的隋朝至今,它已走过沧桑的1400多年。如今你看到的即墨古城,是对历史的完美复刻。
映入眼帘的即墨古城,它不仅浓缩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文化精华。穿越这座一千多年在古城遗址上重建的那座具有历史沧桑古城,仿佛在向游人讲述即墨古城历史。以往在深秋季节的海滨城市肯定要比内陆城市的气温低一些,去即墨之前,单位领导还嘱咐我说:多穿点衣服,早晚即墨哪里要比咱们这里凉。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在即墨这几天里,一直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就是在黄昏落日之时,这里也是暖意十足。迎着吹来的暖风里,行走在古城中,仿佛是一场时空的千年穿越。在千年的岁月时光中,好像就浓缩在了座座仿古建筑里,青石板铺就的甬道里,又彷佛回到了历史的长河中。沉浸于想象与回味中,一种乡愁文化同样也油然而生。
即墨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厚的积淀,有太重的背负。即便是“即墨”这个名字,也引人遐思。即墨本地人都将“即墨”称为“即密”或者“即魅”(音),即便是外来朋友也常常故意学念“即密”或者“即魅”二字,以显示自己对即墨的熟悉和亲切。我是第一次光临即墨这个具有一千四百年的古城,在与当地聊天中,即墨这里的人方言与山东其他的地方有很大的,有些日常生活的词语真是很难听懂(喝水,他说是哈水或哈酒,地名即墨,他们称之为吉咪)。在即墨这几天通过与大家打交道、聊天才慢慢听懂当地的一些方言。
有儒家传统文化承载地 即墨 文庙,有记载明清以来功德显著的人和事的牌坊街,文化、商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即墨 古城,正在努力成为一座有着生活温度的古城。在这次游览即墨古城中,虽然时间有些短,几条主要的街道还是去逛逛的,特别是比较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店铺还是要看看的。特别是一家非遗文化工艺创造坊门前摆放工艺品比较吸引着前来游玩的游客,也让我眼前一亮。在众多非遗中,我最喜欢的是具有民族特色不浪鼓。精美的造型,浓郁的色彩,清脆咚咚打击声深深吸引着人们。游客中携带的小朋友更是目不转睛的盯着不浪鼓,当店员拿起不浪鼓用手指不停的转动,发出咚咚响声时,好多家长购买了一个。看到此时的情景,也让我想起了儿时过年时赶集购买年货时的热闹场面。七、八十年代,虽然处于经济改革之初,但是集上商品也丰富了许多——肯定与现在商超柜台上琳琅满目无法相提并论,但是那时过年前到集市上采购年货也是必须的,这是老辈子流传下了传统。进入二十几儿里,集市上街道两侧店铺里和门外面摆放着许多过年时的年货儿:如男孩儿喜欢鞭炮,屋里墙上粘贴的年画,还又祭祖用香还有各种各样的干菜——黄花菜、海带以及调味品。大概在我四岁那年春节,来我家串亲戚的两个姑姑,除了给我和弟弟5角儿压岁钱还送给我和弟弟一人一个画纸糊成的不浪鼓儿。右手不停转动不浪鼓儿发出咚咚响声,我与弟弟一块满街跑着,就这样春节在鞭炮、不浪鼓声中过去了.............
多少年后,每次提到这事儿,大家都哈哈大笑着。这一切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果冷不丁拿出儿时的不浪鼓儿,现在的孩子很少能接受了。只有在非遗坊店铺里的柜台上和回忆的画面中,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到达即墨古城基本上进入黄昏落日时。
在即墨古城转了没有多少,就进入了夜幕之中。
街道的暗黄的路灯也渐渐亮了起来,随之店铺外红黄两种颜色的灯笼也亮了起来。看到深蓝的夜空,还有城外一家以客栈门前高高挂起的红灯笼,让我想起二十多年前著名电音导演张艺谋以晚晴民国之初的一个大户人家姨太太们争风吃醋,相互争斗为题材的电音从电影开端到故事情节的结束让人沉浸在庭院深深高墙大院的幽暗之中。剧中哪声悠扬高亢京剧唱腔和一声凄惨的叫声,更是让银幕前的观众有些恐惧的感觉。这部电影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我红色的灯笼有一种说不出感受。这次在黄昏之后游览即墨古城,看到摇戈店铺门前的红灯笼,把我再次回去三十年前那场电影剧情中————
游览即墨古城时间有些短,远远没有达到自己所要了解那般目的,但是在游玩后我又通过文字资料对即墨区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特别是即墨古城是在即墨古城遗址上建起来的一座历史古城,但是墨古城不只是一座城,更是一座区域文化交流的空间。这里有千年沉淀的历史文化韵致,学宫、文庙、牌坊街、鸭绿池戏台、财神庙……一座座建筑无声胜有声,默默传递着悠悠千古风韵。在东西门大街上葛村榼子、烙画葫芦、糖画、泥老虎官庄竹编、大欧鸟笼、即墨麻片瞬间“点燃”回忆。韵昧十足的大鼓书唱出风趣生动的乡音,即墨柳腔开场欢快热闹。一幅幅场景,仿佛让你穿越时光回到儿时,找到那时过大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