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十三朝古都,除了浓缩的唐文化,西安城里还有随手可触的明文化,比如城市中心的钟楼、鼓楼。二者合称西安钟鼓楼,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钟楼位于西安城东、南、西、北四条街道的交汇处,鼓楼位于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两座建筑就像同胞兄弟,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来西安之前,我以为钟鼓楼是唐王朝的杰作,来西安之后,我才知道这两座城楼修建于大明王朝。并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当年,朱元璋最初想把国都迁至西安,并特派太子朱标去考察,并按帝都标准修建钟鼓楼。当太子圆满完成任务,回到南京献出陕西地图后,却突然病倒,不久便一命呜呼。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晚年失去自己最挚爱的儿子,深受打击,从此西安迁都的事就此不提。
但这两座建筑却完整的留给后人。钟楼、鼓楼如同西安的天安门、前门,它们历经百年高大雄伟、巍峨壮丽。
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可谓是中华文化名楼。
鼓楼有4大特点:1.鼓楼与钟楼相距200米,两座明代建筑是中国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鼓楼遗迹之一。
2.全楼构造无一铁钉,在唐朝风格基础上,用宋代建筑手法并加以创新的建筑。
3.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名“鼓楼”。
4.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楼体古雅雄健,富有民族特色。
当我登上鼓楼,一目了然的能够看到一面高1.8米的大鼓(原巨鼓已不复存在),还有24面刻着24节气的红鼓,有敲更的更鼓,特别大,下面有文字解释,看到这些我才确认知道暮鼓晨钟出自这里,一排排整齐划一,非常有气势。
仰望鼓楼,鼓楼的构造技术,在应用了唐朝风格、宋代建筑法则的基础上又有不少创新。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构建于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全楼结构无一铁钉,楼檐和平座都使用了斗拱构造原理,外观楼体古雅雄健,富有民族特色。
最令我欣赏的是这鼓楼的色彩,在中国君主专制社会里,建筑色彩使用同样具有严格的等级限制:金、珠、黄最尊贵的和玺彩绘为第一等,只用于帝王贵族象征皇权的建筑。青、绿的旋子彩绘次之,用于文武百官的宅第;苏式彩绘则位居第三。在西安鼓楼上,你会清晰看到,建筑分别使用了和玺彩绘和旋子彩绘,并绘有沥粉金龙,由此不难看出,鼓楼是古建筑彩绘的精品之作。
屋面覆盖以剪边灰瓦,楼基除两端尾外,不加其它装饰,尽显雄浑庄严。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
鼓楼的南边有牌匾“文武盛地”;与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牌匾被誉为“中国两匾”。
可惜在动乱的年代被毁,现在看到的是后来仿制的。由台阶踏步上至基座的平台,可进入一层大厅,大厅四面有门,周为平台,顶有方格彩绘藻井,二层四面有木格窗门与外廊相通。
此鼓楼内还展览着明清家具、瓷器和齐白石的书画,并陈列着各种各样不同的鼓,有兴趣的慢慢欣赏。
西安的鼓楼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仅次于故宫、太和殿、长陵棱恩殿的一座大体量的古代建筑,且在中国同类建筑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无论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性方面都属于同类建筑之冠。
游玩鼓楼时,还可以欣赏到访古的“晨钟暮鼓”的表演,此外还有传统民乐和舞蹈的演出,每天日间6场,具体演出情况可详见官网。
个人觉得钟楼的夜景远胜白天的景色。晚上来这边游玩,在鼓楼附近的话很容易看到有很多乐队或者是个人在这边自弹自唱,唱的还是不错的,闲来无事可以听一听。
落日的余晖,照耀着这座历史古城,皇城天子脚下的车水马龙,总会有一种恍世感。
游玩建议:1.门票: 钟鼓楼门票各35元,套票50元;凭学生证单票15元,套票30元;
2.开放时间:8:30-18:00
3.乘车:地铁二号线可以到达鼓楼站,很多公交车到达这边的。
4.如果想要拍摄的话,推荐在鼓楼拍摄钟楼,或者反之,效果都会不错。
5.表演:每天上午9点、10点、11点和下午3点、4点、5点整点有仿古的“晨钟暮鼓”的表演,还有传统民乐和舞蹈,颇具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