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国家宝藏3》的开播,带我们见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地下世界。节目中,有明星分别演绎了秦始皇陵陪葬品青铜仙鹤、铜车马和跪射武士俑的前生今世,这些最能体现中华悠久历史文明的遗产正是来源于九州共贯的秦王朝。秦文化务实坚韧,其内涵至今沿用,在陕西临潼的秦陵地宫,除了散发着古朴沧桑的兵马俑,还有哪些宝物呢?
虽然还有没有能力揭开秦始皇陵神秘的面纱,但是根据考古人员采用专业仪器绘制出来的布局图可以推测,秦始皇地宫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面积之大引起了考古届的震动。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建造之初,动用了七十万余能工巧匠,地宫内以水银为河流、人鱼膏为蜡烛,“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奇珍异宝皆在于此。
秦始皇算是最早的“手办达人”了,在秦始皇陪葬墓中还发现了骑兵俑、武士俑、御手俑等等,其中与上节目的跪射武士俑一起出土的,便是立射俑了。由于其形态很像是站立射箭的姿势,所以起名立射俑,它们头绾发髻,脚穿短靴,身穿战袍,装束轻便灵活,目前共出土了173件立射俑,各个都在一米八以上。秦朝时期弩兵的射击技艺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了,而技艺更加高超的工匠便抓住了这个瞬间制成了栩栩如生的兵马俑。
在兵马俑的二号坑里,出土了一把长86厘米的青铜剑,刚出土时锋刃锐利,光洁如新,这把剑比当时其他诸侯国的剑长出了将近30厘米,可以看出这把剑是经过精心的打制而成,剑体表面组织细密,经过了磋磨、抛光等工序,从长度、重量都可以得知秦朝士兵强健的体魄。
人们在观赏兵马俑的时候往往会好奇为什么士兵们都穿着铠甲,而没有带头盔呢?在1998年,考古人员在秦陵石铠甲坑出土了大量的石质铠甲和石胄,石铠甲坑总面积达1.3万多平方米,它们的出土为研究秦代甲胄提供了实质的资料,经专家计算手工加工一件甲衣可能需要一个人一年的时间,一件甲衣有大约600片甲片,而陪葬坑内共有约超过500万片,如此恢弘庞大的工作量可见当时秦朝经济实力的雄厚。
除了兵器铠甲,秦始皇的业余生活也是很丰富的,像在飤官遗址出土的秦乐府钟花纹基本完整、清楚,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比较有趣的是与今天骰子十分类似的石博茕,石博茕有14面,每面都刻有一个数字,据专家推测这应该是秦始皇娱乐玩耍的东西。
每年都有不断的游客前来参观这些秦始皇的“手办”,守护这些千百年前流传下来的珍宝也是每一个现代人应尽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