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演艺是从最初的文化表演发展而来的,是旅游与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能让人深入了解景区文化,以一种全新的表演形式吸引观众。我国第一部称得上是旅游演艺的作品是1982年在西安演出的《仿唐乐舞》,此后全国各地的景区表演形式层出不穷。直到2007年,西安的《长恨歌》才正式推出,并且在这一次找到了合适自己发展的舞台。借助华清池这一大IP搭建与游客的互动关系,强化了地区的旅游影响力,让游客不必重复“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这种单一的旅游结构,《长恨歌》也一举成为西安旅游的金边名片。
但想要复制《长恨歌》的成功并不容易,后续推出的几个大型演艺表演并没有达到一票难求的火爆程度,上座率也是一般般。从网上数据分析,现在的游客已经不单单是之前的看个新鲜热闹为主,会从演出实景、接待服务、历史文化、视觉效果、表演水平等多种因素去评价一个剧目的表演。这也能看出现在游客的审美水平正在上升,那么作为景区就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提升自己。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的旅游演艺也在发生着改变。想要靠着单一的旅游演艺吸引游客已经变得不现实。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这几年,“见过世面”的游客越来越多,对表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游客在白天游玩赏景,晚上在景区观看表演的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怎么做才能提高上座率,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成了现在景区所要思考的问题。当游客到达一个景区,演艺就成为了观众和景区的一个桥梁,表演形式能让游客更加快速的了解这个经典的特色文化。西安东郊白鹿原上正在开展一项外景演出,这个演出不同于以往的大型演出,舞台与观众的区分明确。这个能使观众融入剧情加入表演,双方的互动更密切,观众的反应更重要。这就是白鹿仓民国街即将上演的沉浸式演出。
这种新颖的表演形式打破了原有舞台的概念和演出习惯,将整个演出与观众观看空间融为一体营造出互相交融的沉浸式的感觉。整个街区没有座位,观众与演出一起随着灯光的照射,剧情的推进不仅可以体验到演员就在身边的独特感受,更可以互动游戏影响剧情发展。根据观众视角的不同,剧情也会呈现不同的效果,身临其境的观赏场景更激发了不一样的感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