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多人问小长假去哪儿玩?周末去哪儿玩?最好是能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最好能住上一晚休息放松一下。给大家推荐杭州周边两日游。
行程:
D1:杭州-龙门古镇-常绿镇,住常绿山居
D2:怀山乡诸家坞村-胡氏宗祠-胡震纪念馆
D3:上官乡球拍产业园-王在希纪念馆-大山寺水库-返程
【概况】她是隐匿在富春江南岸的江南小镇,潺潺龙门溪濡养着质朴的村落与人民;她有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三国孙权故里的标签让她平添几分传奇和侠气。
相传,东汉名士严子陵游历富阳,发现这块灵秀之地,即赋予一个响亮的名字——龙门。龙门古镇现有7000多人口,龙门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意蕴深厚的文化概念。
其中九成以上是三国吴孙权家族的后裔。据家谱记载,沿袭至今已是第65代,是一个名门大族的聚居地,远近闻名的“世外桃源”。
多少年来,孙氏一门自古多豪杰。孙权坐踞江东,成就一代霸业;上溯春秋,兵圣孙武写就《孙子兵法》;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都与龙门孙氏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厚重的人文,凝聚成富阳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龙门古镇位于富春江龙门山脚下,是长江以南最大的古村落群,距市区富阳约16公里。古镇的老街小巷都是用拳头大小的鹅卵石铺成的,所以千万记得不要穿高跟鞋。
古镇里面以独特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是现今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山乡古镇。村后有龙门山,海拔1067米,峰峦重叠,气象万千,为富阳群山之冠。
龙门古镇的古建筑种类有明代的砖牌坊、塔、庙、祠和数十座殿堂,这些功能各异的建筑历经沧桑和战乱,保存完好。与古香樟、小桥、溪流、街道一起,构成了古镇独特的景观。江南镇是一幅精心渲染的水墨画。
以卵石作墙垣的民居,显露原木本色的宽阔厅堂,尽染古朴灵气的古樟古桥,潺潺作响穿村而过的秀溪……我们仿佛在异乡见到了永康的母亲河。
【革命老区常绿镇】
常绿镇位于富阳区最东南面,东面萧山,南面是诸暨,属于“两市三地”交界处,是典型山区乡镇,常绿镇是浙江省级革命老区、国家级生态镇、浙江省篮球之乡,因此“红、绿、篮”是常绿的旅游文化金名片。常绿古称“长春”,因境内遍布翠竹,四季常绿,故解放后更名为“常绿”。常绿有八个行政村,居民以“章”姓居多,常绿章氏也是富春望族。
【大章村】
镇政府所在地大章村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宋代的苏东坡、清代的纪晓岚和章家人都有世交;西湖实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新西湖十景之一的龙井问茶和章家人也有渊源。我们一起进去看看
大章村西侧背靠城隍山,前有南北二溪环村,面水背山,可谓“山环水抱,藏风聚气”,风水极佳。
常绿老街,是富阳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老街之一,原为青石板、鹅卵石街面,现被埋于地下,主街全长800多米,从南往北穿镇而过,分前街、横街、后街三部分,现在所处的是后街。大章村早在明朝成化年间就成为富春江南岸最大的集镇,此处街衢林立,游人如织,是方圆几十里的商业集散和文化教育中心。
很多老房子的墙面两侧画了许多生肖动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老房子外层的石灰一片一片剥落,像烂疤一样难看。在小城镇整治中,一位浦江江南第一家的民间工艺大师根据墙面剥落的形状,现场创作成勾勒成动物状,栩栩如生。这个方法用最低的成本既巧妙的保护了历史建筑,又美化了墙面。大家和自己的生肖动物合个影,如果找不到的,就和这个四不象合影。
正因为大章村有这些独创的保护历史建筑的措施,所以被列入浙江省重点文化名村保护村落。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台门多达32个之多,另外还有纸糊高照、常绿纸伞、常绿板龙、常绿米粿,都是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聚和台门在1940年10月被日寇烧毁后,主人重建家园,新置建房材料在1942年6月再次被日寇飞机炸毁,隔年重建。也正因这波折的历史,聚和两字也更加意味深长:家庭小聚要和睦相处、国家大聚要和平共处。
这里在大跃进时期曾开办过食堂,墙上还留着当年大搞生产建设比武擂台赛的表,左边进度最快的是宇宙速度,依次递减为卫星速度、飞机速度,到最后变为乌龟速度、蜗牛速度,非常形象有趣,也充满了智慧。
老台门还诞生过一位全国古典式摔跤冠军,他就是原中国摔跤协会教练委员会副主任章守律。这里看到的是大章村村民在老台门里的老式日常生活的状态,五六户人家和睦共处;还有人和燕子同在一个屋檐下和睦共处,所谓称聚和台门可谓名副其实。
章氏宗祠的旧址于明朝初年修建,面积冠诸、萧、富之首,是富阳唯一状元祠堂,堂前曾立进士、举人旗杆八支。
现在建筑内存放有板龙和纸糊高照,都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正月,章氏族人舞龙、竖高照,以迎接新年,祈祷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项常绿民俗活动,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
章氏大宗祠向前走便来到了同春行(房),始建于明天启年间,落成于崇祯戊辰年,时先祖应明公为建祠执事,曾让基于祠并与祠堂同日上梁,被传为美谈。1942年8月前厅被日寇飞机炸毁,因年久失修故居亦相应改建至现面貌。同春行和章氏大宗祠所用的砖块巨大,类似于城墙所用的砖块,很少在江南地区看到,足见当年同春行和章氏大宗祠昔日的往昔风华。
过了同春行向前走就是元宝石遗址,元宝石因形似元宝而得名,边上是永年台门,由先贤章桂初建于民国二年。章桂初的儿子章永年,精雕细琢创作的民间瑰宝一一纸罗伞,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家印象中常绿最有名的特色菜是什么?对了常绿沃豆腐、还有常绿的烤禽卤味;另外还有常绿焐猪肉、常绿狗肉、常绿炖三鲜、常绿各类笋,常绿最有特色的是水竹笋,但产量不大,市场上几乎买不到。
【常绿石梯】
常绿石梯是常绿最有名的自然风光之一,这座石梯山势比较俊俏,然后怪石奇林,我们还可以在这里看到有大大小小的瀑布,石潭等等。
不失为是一个做慢氧运动的地方,走这个石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观看路上的风景,平日工作的时候不是站久了,就是坐久了,那来到常绿石梯活动活动也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
【常绿山居】
常绿山居是当地很有名的一家民宿,历时3年,这座梦想中的,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建筑,终于在世人面前还原了。常绿之所以“常绿”,因为这里漫山遍野都是竹林,环境清幽,风景怡人,是个幽静生活的好地方。一年四时,这里的风景都不一样,比如春日怒放的映山红,秋天次第交错的黄、红枫和冬日的银装素裹,当然,最浓郁的颜色,还是绿。
旁边这幢欧式建筑,曾是老章的住宅,被他用作接待大厅和餐厅,和这座徽派宅院一起,取名为“常绿山居”。
推开厚重的古旧木门,眼前是一方藏风纳水的天井,门前一堵壁罩留住进来的风,水沿着屋檐流淌,流过暗沟,汇集到中间的水池,这方小小的天地,蕴藏了古人生活的智慧。
常绿山居这里住一个晚上,这里的民宿不仅仅房间的环境不错,这里的美食也是可以的。常绿山区,它的用餐呢,都是比较原生态的食材,比如说,大豆腐,笋干,常绿老三鲜等当地的特色美食,味道都特别好,很适合喜欢养生的朋友哦。
觉得这里就是古建筑和现代装饰相融合的地方。在春天时,这里便是绿幽幽的一片片竹海,夏天的时候,就会有一丝丝的清凉的,秋季阳光是温馨恬静的,冬天,当然这里就是一个淳朴又安静的江南冬景。
【乡邦文化环山乡】
环山乡位于杭州市富阳区西南部,距区政府所在地15公里,杭千高速-中埠段下高速便是。环山因驻地环山村,且辖区四周环山而得名。
环山乡诸家坞村,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与胡公家乡永康胡库相似,诸家坞村大部分村民都姓胡。更巧的是,挂在祠堂墙上的《胡氏家训》也和永康的《胡氏家训》不谋而合,告诫子孙要“读书,勤俭,和顺,谨慎,忠孝”。
【胡氏宗祠】
胡氏家族淳厚朴实的家风孕育出了众多人才,乡邦文化让诸家坞的底蕴更显深厚。村内有清朝帝师董邦达的私塾、嘉庆皇帝赐给孝子胡谦的“六胜园”、晚清篆刻名家胡震等名人的文墨遗宝。
胡氏宗祠,又称“宝训堂”,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同治二年毁于战火,光绪年间又得以重修。
正厅中堂高悬着一块书写着“韡堂馥桂”的金匾,这是明代万历年间襄国奉政大夫在襄国长史胡宁退任时为他亲笔书写的,对应天井中的两株古桂,显得十分古朴雅致。
右边高悬的“钦褒纯孝”匾额是乾隆皇帝感念胡谦的孝德,下旨钦赐的。左边的“国华家庆”之匾,则是董邦达之子,同为大学士的董诰的存世墨宝。
正厅中间设有戏台,台上进出两门,分别写着“出将”、“入相”。这既是戏中场景所需,也是胡氏族人数百年来追求的人生目标,激励着一代代的子孙自强不息。
戏台后面,也就是宗祠正门所对的影壁上,悬挂着木刻的“胡氏家训”条匾,言简意骇,哲意悠远。
胡谦当年身体力行的孝德,至今没有过时,因为有孝的理念,胡氏家族的家庭、邻里关系尤为和睦;胡震出生于书香之家,为人特立独行,对书法、篆刻有很高的造诣,是影响深远的浙派篆刻奠基人之一。
【胡震纪念馆】
胡震为晚清著名篆刻家。胡震纪念馆由富阳市人民政府牵头建设,2012年秋动工,主体建筑面积为700余平方米。馆址位于胡震故里——环山乡诸佳坞村的清代私家花园“六胜园”内,原址系其五世祖清乾隆朝孝子胡谦的神祠。整个纪念馆以大量详实珍贵的文史资料和现代化多媒体表现形式,全面生动记述了胡震大师追求艺术的光辉一生。
纪念馆内部共分为一个正厅和六个展厅。馆内藏品精美丰富,既包括胡震先生的作品与相关资料,也包括孝子胡谦的生平事迹和孝文化展示;既陈列西泠八家的典范,也呈现富春印社的风采。馆中还收藏了数百名当代西泠印社社员的印谱和作品集
【中国球拍之乡上官乡】
富阳区上官乡,两山夹一溪,具有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也拥有独特的茂林修竹的山乡美景。因全乡拥有2.3万多亩毛竹林,是全省有名的“毛竹之乡”和“杭州市十大特色竹乡”。
靠山吃山。勤劳智慧的上官人,在党的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开启灵智,敢闯敢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让万亩修竹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这个小山乡涌现出了上百家羽毛球拍的生产厂家,球拍特色产业应运而生。
上官人利用漫山遍野的毛竹资源,将球拍做成了大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国内外主要球拍生产基地,被授予“中国球拍之乡”“中国球拍出口基地”等称号。
从上世纪70年代成功生产出第一只竹制羽毛球拍起,该乡逐渐发展到可生产各种球拍产品,形成从制杆、水标、喷涂、印刷、包装到外贸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共有球拍企业300多家,年产球拍逾一亿只,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上官乡还出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叫王在希,一个曾经引起海峡两岸乃至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风云人物。这里有他的旧居叫:国全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