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园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没有鸟儿,也没有美人,只为了这一串串紫色风铃营造的浪漫之春,我们起了个大早,去到上海嘉定的紫藤园。
这里是为纪念嘉定区与日本冈山县和气町开展友好交往十周年、建立友好关系五周年而建,1999年5月对外开放。布局既具有中国山水园林的特色,同时也融入了部分日本造园风格。
真心不容易拿到的入园凭证。嘉定人民的防控意识和措施绝对一流:下载“上海嘉定App”预约,现场一关查身份证,二关查健康码,三关查预约登记,四关测量体温,每关人员配备到位,认真仔细。
不大的园子因为疫情,只开放了几乎绕园子一周的紫藤长廊,其他大草坪等都围起了警戒线。
用当代女作家“宗璞”所作的《紫藤萝瀑布》里的片段,描写一下紫藤。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多云的天气,只能等待阳光的恩惠,我们和阳光追逐光和影,在太阳探头的不多时,捕捉紫藤的鲜亮。
现厂创意园区
厂房改建的“韩天衡美术馆”,我不认识韩天衡,只对改建后的建筑感兴趣。
建筑保留了老厂房原有结构,砖红色的烟囱、锯齿状的屋顶等都体现着设计者对工业文明的纪念。
有没有看见嘉定特色“竹刻”与“印章”元素?方格上的诗句文章仿佛镌刻的印章,而纵横的线条则像是嘉定竹刻细腻的雕工与精美,传递出浓郁的文艺氛围。
其实,感觉“钟书阁”越来越走进自己的重复之中了,除了第一家松江“钟书阁”给我走进去眼前一亮之感,这里走进去就像走进了闵行的“钟书阁”。
州桥景区
“法华塔”又名金沙塔,建于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金沙夕照”是嘉定的人文胜景之一。明末嘉定四先生之一、书法家娄坚题了“法华塔”之匾。可惜我们到时正上午。
老街正在修缮,修完的部分已经完全不似前几年我到过的样子了。
白墙黛瓦,一座座独立的江南院落开出一家家洋气的餐厅。
弹格路的石缝里满是飘落的柳絮,紫藤廊下有人演绎着唐韵遗风......
南翔老街
我们舍得“古猗园”门口那家人山人海,连车都停不进的“南翔小笼馆",去到这家位于南翔老街的小笼馆总店。
南翔小笼包始于清代同治十年,产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 据《嘉定县续志》记载,“……馒头有紧酵,松酵两种。 紧酵以清水和面为之,皮薄馅多,南翔制者最著, 他处多仿之,号为翔式……”。由于面皮以不发酵的方法制作, 因此其特色为“皮薄馅多”,故在嘉定出名。初名“南翔大肉馒头”,后称“南翔大馒头”,再称“古猗园小笼”,现叫“南翔小笼”。每只馒头折裥十四只以上,一两面粉制作十只。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南翔小笼制作工艺”已被上海市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中心,城隍庙里有“南翔馒头店”, 在台北及东京,便是“鼎泰丰”, 到了纽约则是“鹿鸣春”,都是用的南翔小笼制作工艺。
在南翔的街上,一路都是“南翔小笼馆”,闺蜜说,对哦,在南翔的小笼,不叫南翔小笼叫什么呢。好不好吃,哪家正宗,只有品尝者自知了。
江南的老街,大体雷同,人少的时候,春暖花开得时候,总能走出岁月静好之感。
古猗园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园”。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上海最古老的揽胜之一。
据说这里现在牡丹花正艳,进园就直奔主题,找牡丹,拍了不少后,发现有点花前立一牌牌“芍药”,这才知道,我是牡丹、芍药分不清。
估计,除专业植物园内,上海城里,能集中如此之多的牡丹和芍药是不多见的。
这里还有浓烈似火的杜鹃,暗香淡雅的木香,独立超然的竹林......
时间有限,山水留情,但愿在这人间四月天,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