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快到了女儿报到的日子,提前订了房间,提早一天去,可以笃定点,还有着那么一点点私心——想在松江女儿学校周边走走,逛逛,呼吸下“松江”的空气。
订了车,大包小裹的东东往车后盖一放,立马觉得轻松不少。也没有起大早,老妹“慷慨”地来“欢送”女儿——她唯一的外甥女入学,气氛更加轻松。果然,开到那里一小时左右。原以为松江大学城七个学校是连在一起的,原来也并非我脑海中幻想的那个格局。我们先驱车到宿舍楼门口。
正值中午,烈日当头,初秋的燥热已有显现。从这条路下来,提着包裹进入,就是女儿的女生宿舍楼。一路上学生真不少,还有送行的家长,学生多的地方青春气息正浓,那飘洒着“青春”的空气犹如这天气般炽烈,却让人无法忽视。
比想象中“门面”小的女生宿舍楼,但干净整齐。
欢迎“萌新”们入住的各类牌板。
这面墙上的介绍好励志。现场是看到几个漂亮的小姐姐志愿者,还有热心的小男生要帮忙拿行李上楼,算了,我们还是自力更生吧。
同宿舍有外地的妹子和送学的家长。房间不大,四人一间,上面是床,下边有桌椅及置物区。还算干净整洁。
宿舍走廊。
偷拍一张。
简单地放置行李,我们要出去觅食了,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出了宿舍,再往里走就是这座桥,这里应该通校园吧。
顺着进来的路走出去,本想到路口的一家美食城用餐,可是进入一看,密度较大,通风不佳,稍嫌闷热,就走出了。正午的阳光正晒,温度还是很高的,看似热闹的街道找到一家合适的用餐点并不容易。在一幢商务楼的楼上,看到这家叫“椒宴”的中餐馆,饥肠镳镳的我们也无从选择,便走了进去。
环境还不错,点的都是家常菜,不过上菜速度很慢。蕨根粉很好吃,鱼头也鲜美,偶乐吃一下炒猪肝也不错,只是高估了自己的胃口,饭点多了,最后是老妹抢着买单,性价比倒是不错。
吃完后想到附近的广富林走走。一来消食,二来做为松江有名的打卡地,还是很值得一窥究竟的。原来离工程大不远,就在华东政法大学的对面。
华东政法大学。
这里两边的道路比较宽阔,走在青砖石垒起的墙边,一种肃穆、大气、隐隐的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
马路上人很少,正午的阳光正烈,慢慢地踱步,也是消食的好方法。
用青石砖垒起的遗址牌。买了四十元的门票,可以看到中心的那个馆。
很想进去一窥究竟。
蓝天白云非常明丽。
一边感受着阳光的炽烈,一边体会着历史的厚重。
右手边联排的中式别墅低调大气,很安静。心里纳闷着:别墅建在遗址里?
路上小景。黑白灰的造景配着绿树蓝天,别有韵致。
走到这才检票,算正式入园。原来,别墅仍在外围的,但想想如果买在这儿也够低调的。
这里的仿古建筑都蛮有看点的。
这种青砖、红漆门和彩色牌匾装饰的建筑,很容易令人想到北京那些有历史典故的建筑。一不小心惊艳了时光。
精致的石桥很好看。
这里独享一片静谧。
红红的石榴份外引人。我和老妹问好吃吗?有人摘着吃吗?安保连说不好吃,小,有时果实熟了掉下就烂了,看得我们却很是眼馋。“榴生百子”,石榴的寓意还是很好的。
里面的路都很宽阔。游客不算多,但仍可看到一家老小的游客在慢慢踱步。也有象我这样送学的家长吧。
这是仿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吗?只觉得桥身蜿蜒秀丽,如一条卧龙葡伏于河面上。
冲入云霄的石膏柱引人眼球。
右边的建筑墙上的纹饰颜色很雅致。
一路随拍即景。今天的云真是美翻了。
知也禅寺,没有进入
很热,买了雪糕,老公和女儿走得太快,我和老妹吃完,带给他们的雪糕快化了,赶紧走。走到这个中心区域,曾经来过一次,那时馆内还没造好,没有开放,今天可以一饱眼福了。当中有个大厅,尖顶的木质外型,低调而大气。
松江可谓上海之根,海派文化的发源地。
虬劲的树根。
洞内体感舒适。
陶器碎片。
青铜器。
徜徉在遗址的天地中,仿佛走入了那些远古的时代。曾经单位组织的通讯员活动来过一次,那时这里还没有完全造好,现在已初具规模。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通过具体的器物和场景再现,展现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这对于上海这块历史根基较浅的地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现已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此身临其境一番,你会体验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厚。
随着转身,时光仿佛瞬间穿越。吴侬软语的评弹声将人们的思维带入了近代。
那些食肆、杂货店、典当行------仿佛令人感受到熙熙攘攘的市井气息。而石库门、洋行、电车、报馆、剧院、洋服店------又令人感受到老上海繁华、洋气的气韵。
走出场馆,觉得这门票花得真值。一部松江广福林的活地图。没想到这里曾经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迹,涨姿势。这里的场馆,如果在外围桥上看,特别是晚上,影影绰绰的灯光映衬下,更显美丽和大气。静默中,诉说着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平缓地让文化气息植入这片土地。
走在这里的青石板路上,人格外地沉稳和静心。这里的石桥也很安静。整个园子地方很大,今天只走了其中的一部分。在路上还看到一只肥硕的小松鼠,还没来得及拍照,已经窜到树上去了,说明这里的生态很不错。假以时日再来,可以把整个园子逛遍。
这里的小花、小景也很漂亮,如果是深秋时来,层林尽染,遍地金黄,应该更有一份成熟的景色吧。
依依不舍地从这道出口离开。
女儿和老公要去寝室整理细软。打车将他们送到后,我和老妹回我订的酒店想小憩一会。
订的这家“丽元”LOFT酒店离大学城不远。小复式,还不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点小小的工业风。老妹休息了会赶回去了,不一会老公和女儿也到了,这里是我们今天的休憩之地。
这里的餐巾纸都放在这种袋子里。
晚餐时间。一路走,两边都是各种店,以重口的烧烤、火锅为主。老公想吃农家菜,我们走到路口,看到这家“松江名灶”,立马进入。里面人很多,先点菜再落座。点的都是家常菜,胜在食材新鲜,烹饪鲜美,所以,吃得还是很满意的,价格也不贵。
吃完慢悠悠踱回酒店,仿佛隔绝了外面的喧嚣,洗浴后看会杂志,泡杯咖啡,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今天陪女儿报到,可谓初会松江大学城。看了广富林,品尝了农家菜,小确幸。
一大早,起床后,收拾了东西,退了房,便来到昨晚看中的一家饮食店早餐。昨天还是晴空万里,今天突然下起雨来。
这家店有许久未尝的“四大金刚”,特别是大饼、油条,昨天看到时已经馋吐水嗒嗒滴。店里人不少,要了甜大饼、油条和小馄饨。老公还点了浆和荷包蛋。大饼、油条的味道蛮正宗的,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只是量很大,小馄饨的量也多,给了老公许多,最后蛋还打包了。也算过把瘾吧。
本还想在这家超市买些洗浴用品,没看到合适的也就罢了。
在这里叫了车去学校,还是很方便的。
到啦。今天其实是真正的报到日。
办好相应手续,缴了该缴的费用,便坐在离宿舍不远的4号餐厅休息兼躲雨。
餐厅有两层,人还是挺多的。时间尚早,有些人已经吃上了。老公说菜不贵,也挺多。女儿排队充卡,我们没有在里面吃,等她充完卡便离开了。
女儿回了寝室,说一会和同学一起用餐,下午还有开学典礼。言下之意不言而喻,我和老公有点被“”嫌弃“”了,哈哈。我们便叮咛了女儿几句后,“识相”地准备用完午餐后离开。后来一想,既来之,为什么不到校园看看再走呢?于是便往校园方向走去。
一路上,已隐隐闻到早桂的芳香。学校在郊区的一个优势是地方宽大,空气清新。
草坪边红色的花很漂亮。
这是间体育馆。
远处其它校区的建筑一角。
这里好象是图书馆。
里面的会场。
飞行学院门前的大飞机。
校区环境还是不错的,貌似绿化不少。
荷香满溢,荷花娇美。荷叶上大大的露珠似水晶一般透亮,荷叶亭亭叠璋,虽不是盛夏,却有盛夏的光景。粉色的荷花点缀其间,粉嫩娇弱,如仙子一般。这荷塘景色已如画一般,沁入我心。
穿过荷塘往右拐,走不多远,就能看到管院教学楼啦。说真的,比我想象的要简单些。
内里的宣传板。
偷拍一张上课的学生。
记得曾经去过复旦和交大的校园。复旦的外围栅栏上都有“复旦”标记,里面的建筑都很有人文特色。那些教学楼、宿舍和绿化,好象满满地浸润着文化的气息。走在学校的林荫道上,仿佛都能闻到“文化”的味道。还曾偷偷跟着学生进“书院”看看环境,皆是文化气息满满的样子。也许,老牌名校经过岁月的沉淀,自有一种独特的气场传播开。而交大虽然人文气息未必如复旦,但那大大的草坪、欧式建筑的图书馆和校区、复古而书卷气满满的校门------也在默默地彰显着名校的气息。今天看到这里的校园,也很美,大学是传播知识的地方,总有浓浓的书卷气环绕。虽然未必有复旦、交大这样的名校出彩,但相信事在人为。只要够努力,只要心中有美好的目标,谁说几年后没有惊喜呢?女儿:加油!
看到校园里学生渐渐多起来,也许是午餐后赶到各学院熟悉环境,还要参加开学典礼吧。
中午和老公吃了热干面。味道一般,我们实在饿了,也不想走远,就近吃了。好处是可以边吃边手机充电。
吃完后小憩片刻,然后去坐马路对面的18路车。只要一元钱,车其实是绕圈子的吧,可能为了方便学生去地铁站。路上有些堵。车到松江大学城地铁站,下车,走过天桥即是9号线,然后换乘11号线到家。全程大概要一个多小时。9号线上能够玩的地方还是蛮多的:七宝、九亭、佘山------等以后有机会慢慢打卡了。
两天的送学,加上微旅行,有对女儿大学生活新开端的憧憬和好奇,有打卡文化遗址的感慨和满足,有农家菜和小吃味蕾的满足,有初涉大学校园的感触和沉思,还是很有收获的。
期待着与松江的再次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