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沙港是上海浦东北部地区一条人工开凿的古河道,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沿河自然有跨河石桥留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有浦东最长石桥之誉的四福石桥。2020年5月19日午间,冒着摄氏29度的高温,我特意前往寻访踏看。
来到浦东合庆镇跃丰村庄家宅,沿着一条乡村小路北行,就到了沈沙港河边,眼前就是建于民国廿年(公元1931年)的四福石桥。
四福石桥也称四福大桥,是由民国初期川沙地方上一批乡绅和工商业主成立的公济桥会所出资主持建造。公济桥会从民国13年至22年十年间共建造了11座桥,四福石桥为建造的第八座桥,故又名“公济第八桥”。
四福石桥之所以名为“四福”,是指此桥有四跨,通常石梁桥多为单跨或三跨,因为沈沙港河面宽阔,石梁桥三跨难以实现,因而增加了一跨,四跨也可谓是四幅,谐音讨彩取名“四福”。据说,桥梁中间两根桥石两侧镌刻桥名,一为“四福大桥”,一为“公济第八”,因距离较远,看不清桥名字迹。
建于1931年的四福大桥显然不能称之为古石桥,至多称为老石桥,但四福大桥最亮眼的是上海浦东现存最长的石桥。
四福大桥下的沈沙港,江面宽阔,登桥东西远眺,令人心旷神怡。沈沙港是一条有故事的河流,沈沙港俗称“沉沙港”,源于沈沙舍己救母的传说。相传古时河畔沈家宅沈沙遵医嘱,为让重病手术后的母亲喝上黑鱼汤使伤口好得快,与弟隆冬季节下河凿冰摸鱼。沈沙砸开冰窟窿跳下河,弟在岸边接应。过了好一阵子,忽然,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黑鱼扔上了岸,而沈沙在冰水里露出半个脑袋,弟来不及接应,沈沙就已沉没不见。人们为了纪念舍己救母的沈沙,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沈沙港”。沈沙港清澈明净,河宽约30余米,在1980年川杨河开通以前,沈沙港是浦东北部地区最大的东西向内河航运河道,曾经白帆如云、樯桅如林、纤绳如织、百舸争流。明代诗人顾彧吟咏:“两岸平川烟树里,楼船灯火万家红。”据民国《川沙县志》记,从合庆、凌家码头经沈沙港及其支港通往上海公义码头、永盛码头的定期航班,每天开航船(载干货)8艘、帐船4艘、鲜船(载鲜货)2艘。不过,现在的沈沙港东西向内河航运的功能已被川杨河取代,河道也变窄变浅了。
四福大桥桥长27米,宽1.34米,桥梁长6.8米,宽0.5米,厚0.3米。河中三根桥脚由相同材质的石条双拼而成,桥座为青石块垒砌,五块搁桥梁的枕石皆为长2.3米,宽0.48米,厚0.3米。
据说建桥以前,因沈沙港河面宽阔,行人只能靠小船摆渡,一遇风浪,险象环生,极不方便。公济桥会发起建造石桥,当地士绅百姓积极响应,共集资捐款2000余银元建造此桥。
建成后的四福大桥,成为浦东合庆至川沙的重要陆上交通节点,至今依然。
上一篇:青铜器,国之重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