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上海的标志性景点,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有城隍庙和豫园了,其实这两处虽然一墙之隔,但确是不同的地方。老城隍庙的兴建早于豫园,其后由于商圈的形成,大家都习惯将它们放在一起,而且大多数老上海人都习惯说“去老城隍庙白相相”,记得小时候去城隍庙买过筷子、紫砂小壶、张小泉剪刀、还有一家瓶盖店印象非常深刻,里面有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瓶盖和瓶塞子,80年代后期福民街小商品市场零售批发很兴旺,钮扣、手帕、袜子、花边、包装、线带等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城隍庙商圈遍布着各大老字号品牌商家。
城隍庙,疫情期间暂不开放。
春风松月楼,老上海人再熟悉不过。这家售卖净素菜的本土老字号,发迹于豫园,扎根于豫园,除过桥素面外,净素菜包也是一绝,曾获上海名特点心、中华名小吃、中国名点“三桂冠”,更创下单日售出20000多只的纪录,是松月楼最近60年间的卖得最火红的招牌之一。如今,制作小小一个菜包,依旧十分考究:要求纯手工包制,挑选上等中筋粉和面,蒸出的包子外皮不粘牙,内馅选用有机上海青、安徽香菇,以及自制的特色面筋及本帮豆干,剁成馅混合后按比例滴入菜油和麻油,使口感层次分明,香气四溢,回味鲜甜。面皮和馅料的比例在三比七左右,且要求咬下去能“一口见馅”。 松月楼的素菜包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买几个趁热尝尝吧~~
五香豆、梨膏糖儿时的记忆,不过现在上海人自己都不太买这些食品了。
南翔馒头店的队伍始终不会缩短,现在也是价格飞涨,大部分的上海本地人已经走过路过了,市面上有很多口味好的小笼包并不输给这家店,性价比也比这家高。
绿波廊原是明嘉靖三十八年豫园西园的一个楼阁,于明嘉靖年间开业,设于上海老城隍庙九曲桥畔,原名“乐圃阆茶楼”。绿波廊酒楼的点心在沪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是上海点心的代表,素以小巧玲珑、色调高雅、造型清新、口味丰腴、集诸家精髓于一体著称。曾先后成功地接待了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女王伊丽沙白、日本首相竹下登、冰岛总理、西哈努克亲王、澳大利亚总理等四十余批外国元首级贵宾和江泽民、朱镕基、李鹏、刘华清、邹家华等几十位中央高级领导及无数中外名流,受到交口称赞。现在有外卖窗口很是方便,桂花拉糕20元/盒确实不错,“不沾碟不沾筷不沾牙”,一口一个满口桂花香,甜度也适中,非常有满足感,另外这个桃酥、蝴蝶酥也相当好吃。
在边上的宁波汤团店买了金团和汤圆,现如今龙凤、湾仔码头的速冻汤圆做的也很不错,所以芝麻汤圆并没有很惊艳,倒是觉得里面的咸味汤圆的还是有点鲜鲜的,估计里面加了点蟹粉吧,金团是榴莲馅的。
九曲桥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木桥,上世纪20年代因火灾而改建为水泥桥。九曲桥全长18米,宽2米,三步一折,五步一曲,弯来拐去,斗折蛇行,移步异景,池中汉白玉的荷花仙女雕塑亭亭玉立,含笑迎候来客。据说九曲桥有两绝:中秋有“九曲印月”和“曲桥泛鲤”之奇景。著名学者祝阳赞誉:“瑶台失落凤头钗,九曲卧水映碧台;待看中秋明月夜,九曲桥孔照影来。”
现在每逢重大节假日的九曲桥上游客密布,都会实行限流措施通行。
“北有老舍茶馆,南有湖心亭。”一个半多世纪以来,有着“海上第一茶楼”的湖心亭不仅是沪上不可多得的清茶楼,更是老城厢文化、江南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写照与表达。湖心亭茶楼整幢建筑为全木结构,且不用一根铁钉,木材连接处全用竹楔铆住。茶楼大门上方高悬着书法家蒋凤仪先生题写的“湖心亭”三字匾额,飞檐上挂着“海上第一茶楼”大王旗迎风招展。踏入茶楼,书法家高式熊先生题写的“海上第一茶楼”,古朴典雅。
湖中的鸭、鹅、乌龟、鱼和谐友好相处着。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是上海地区有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1986年10月15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江泽民、吴学谦等陪同下,先在湖心亭品茗听曲,后沿九曲桥步入豫园游览。豫园先后接待来自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但是大部分的游客和上海本地人,未必会购票进入参观,其实这才是精华所在地,里面曲径通幽,别有洞天。
位于“渐入佳境”游廊前。左雌右雄,铸造于1290年,底座上有款识:“章德府安阳县铜山镇匠人赵璋”、“大元国至元廿七年岁次庚寅十月廿八日”。
“渐入佳境”这里有引人入胜之意。游廊石板铺地,中为小桥,两侧有鹅项靠,可以坐观山光水色。廊中间竖一太湖石立峰,高约2.3米,亭亭玉立,故名“美人腰”。
仰山堂为五楹,北有回廊,曲槛临池,可以坐憩堂内有录自晋王羲之《兰亭序》的“此地有崇山峻岭”匾额。卷雨楼名取自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诗句“珠帘暮卷西山雨”。
用数千吨浙江武康黄石建成,由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堆砌,也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山高约14米,潘允端在《豫园记》中对大假山的评价是:“峻 颇惬观赏”。
鱼乐榭周围古木参天,凭栏可观池中游鱼。榭前小溪上的隔水花墙体现了江南园林小中见大的特点。小溪长仅数丈,花墙把小溪隔而为二,墙上开设漏窗和半圆洞门。从鱼乐榭旁有一株已度过三百多个春秋的紫藤,每年初春时节,枝条上绽满白色的小花。
复廊,中间用墙分隔,两边皆可行走。墙上开设着形状不同的漏窗,从漏窗中左顾楼台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图画小品。廊西端连以方亭,亭中有匾,上题“会心不远”。
慵懒的花猫躺在清凉的石板地上午睡。
穿云龙墙位于点春堂西,龙头用泥塑成,龙身以瓦作成鳞片。园中另外还有几处龙墙:大假山后有卧龙,和煦堂西有双龙戏珠,内园“可以观”前有眠龙,各具特色。
“打唱台”,也叫“凤舞鸾吟”。戏台依山临水,台前的垂檐,雕刻细腻,涂金染彩。戏台四面的石柱上,分别有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对联。边上山上有双层楼阁,上层名快楼,下层称延爽阁。从快楼朝南而下,还有静宜轩、听鹂亭,周围绕以花墙,自成小院。
流觞亭,因其两面临水,取《兰亭序》“流觞曲水”之意。亭侧有三曲板桥,贴水而筑。三曲板桥西是浣云假山。山以湖石堆成,北倚得月楼,西临清泉。山洞盘桓,循洞可达山顶,洞内有泉,涧溪水从洞内流出。
内园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五十年代末修复豫园时,把内园与豫园相连,成为园中之园。内园面积仅二亩一分八厘六毫,但十分精致,亭台花木,池沼木石,妥为修整,是保存较好的清代小园。
上海豫园的镇园之宝,与苏州瑞云峰、杭州绉云峰并称江南三大名峰。该石峰高约3米,宽约1.5米,厚约80厘米,重量3吨左右,具有太湖石的皱、漏、瘦、透之美。孔多如蜂巢,可呈现“百孔淌泉,百孔冒烟”的奇观。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诗赞美:“压尽千峰耸碧空,佳名谁并玉玲珑。梵音阁下眠三日,要看缭天吐白虹。”
水廊南连会景楼,北达涵碧楼,因廊旁一石“积玉峰”而得名。廊长达百米,是江南古典园林中最长的一条水廊,漫步廊中古树苍翠欲滴,池中红鱼游动,亭榭流光溢彩。
原来这些小猫都是工作人员饲养的流浪猫,他们还有各自的名字呢~~
古戏台建于十九世纪末,坐南朝北,被誉为“江南第一古戏台”。戏台7米见方,左右两边有栏干,台柱高约2米。台正面有狮子、凤凰、双龙戏珠、戏文人物等木雕图案,全部贴有金箔。戏台顶部的藻井呈穹隆状,上有二十二层圆圈和二十道弧线相交,四周二十八只金鸟展翅欲飞,中心是一面圆形明镜。戏台后部有六扇木屏门,门上雕有山水、人物、花草图案。两侧石柱上镌有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想容”,为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先生的手迹。戏台正对面的还云楼设贵宾佳座,全部是清代的太师椅和茶几。两边有双层看廊,安放着仿古的明式红木靠椅和茶几,共有200个观众座位。戏台前的院落中,有一块特大金砖,这是浙江嘉善古典瓦厂特意为古戏台烧制的,砖每边长123厘米,厚16厘米,重近一吨,堪称金砖之最。曲苑古戏台总面积达600平方米,环境典雅,古趣盎然。
临近傍晚时分,豫园进入了沉浸式端午节的仪式,穿着汉服的美女们穿梭在豫园古朴的巷子里,纷纷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和抓拍。
看完汉服巡游,来到了松鹤楼品尝了小龙虾拌面,向来对苏式面有份好感,面很细柔,浓郁的葱油包裹着面条,点的麻辣小龙虾浇头味道确实不错,门口的外卖部的苏式绿豆汤里加了糯米饭,还有做八宝饭上面会放的那些蜜枣,冬瓜仁等,18元/杯性价比没有边上松月楼12元/杯的酸梅汤高,哪天去苏州的话去那里品尝一下网红绿豆汤,据说从口味和配料上都完胜这家。
夜幕开始降临凉风徐徐,华灯初上景色宜人。
晚上7点九曲桥的表演拉开了序幕,悠扬的乐声搭配着美景,使游客们的这个2020年的端午节进入了高潮~~~
上一篇:这一篇,写在蜜桃香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