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魔都,东西文化在各个角落里碰撞,新旧记忆在每个时空中交融。
要真正看懂深邃的中国园林,那是一定要去苏州的。但若说只因都市人心怀的一份游园闲情,那么上海的豫园是一个不错的目的地。
世界园林看中国。
豫园, AAA级景区,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部,毗邻老城隍庙 ,占地三十余亩。豫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从“流派”来说,豫园属于江南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因地域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特色,常见有江南园林、岭南园林、蜀中园林和北方园林。
江南园林的韵味和雅意,被豫园的亭台廊榭一一收藏。
先简单了解一下它的历史。
豫园是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家花园。据记载,潘允端最初建造豫园的目的是为了愉(谐音“豫”)悦父亲潘恩。建园期间,潘允端解职归乡,其父也去世了。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豫园后被他人所得。到了清乾隆年间,当地富商集资买下了豫园,重新修缮。鸦片战争后,豫园变成了兵营驻扎地,园景多次被破坏,面目全非。再后来,整个园林被建为公所,直到解放后豫园才得以保护,并于六十年代初开始对公众开放。
古典园林,谁又没有点故事呢?几百年间的豫园,时而官用,时而民居,时而破败,时而焕新,像极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也像极了园林里山水树木路石的布局,曲折,回转。
游豫园,大部分游客的顺序一定是自南门进,先从会景楼附近的空阔处开始,绕向北区的内园,然后折返向北,取道积玉水廊,最后由北门出园。我更喜欢逆向而行,北门入园,南门处结束,整体视觉感受上由近到远,由细至粗,倒也是一种不错的行走方式。
游园讲究随意,没有所谓先后秩序之分。中国园林的美,是集大成的美,是兼备了印象和工笔的双重大美。游园体验的满足感,关键还是要看游人对于园林背后的历史以及园林美学的理解和把握。
点春堂。进入北门映入眼帘的第一处建筑,五开间大厅,建于清道光初年。小刀会起义时,这里是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
学圃。假山之上,小轩静窗,旧时学习读书的好地方。
穿云龙墙。泥塑龙头,瓦鳞龙身,位于点春堂西,北门进入即可见到。园区中还有另外几处龙墙:卧龙、双龙戏珠、眠龙,各有特色。
戏台。俗称打唱台,临水而建。
和煦堂。堂内陈列榕树根所制家具,工艺精湛。
老君殿。旧时供奉太上老君的殿堂。
听涛阁。位于积玉水廊东,临池而建,阁顶上塑有一单腿独立仙鹤。听涛阁的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前有碧涵楼,右有长长水廊,假山奇石垂柳点缀水池四周,实为一处“听涛吟诗”的绝佳地。
听涛阁北部上下两层现作为展览厅使用,厅内时有系列不同主题的珍贵文物或书画展出,相关爱好者可以进去看看。
积玉水廊。一座连接水池两岸的廊桥,因廊旁有一石“积玉峰”而得名。水廊蜿蜒迂回,朱红木柱,很有质感,乃豫园一处经典景观,感觉有点像苏州拙政园里的小飞虹,虽然两者的长度相差很大。
碧涵楼。位于积玉水廊的南端,与听涛阁隔水相望。整栋阁楼由缅甸上品楠木构建而成,华贵,典雅。梁枋上有各种精致的花卉图案的木雕作品,又称楠木雕花楼。
中国园林艺术犹如繁茂森林,星辰大海。博大精深的建筑里融合了诸多人文关怀的温度,更喻含了浓浓的处世哲学。风吟,月啸,峰回路转,渐入佳境,山辉川媚,会心不远,全都是园林里人性的哲思。
豫园里有一处精美的“园中园”——内园,面积仅一千多平方米,园内亭台廊池紧凑,雅致,整体上贯彻了小巧而不失幽深的空间布局。
内园区内主要有静观厅、观涛楼、可以观、耸翠亭、九龙池、船厅、古戏台等景观。
静观厅。也叫“晴雪堂”,是内园主要厅堂,曾是清代钱业总公所。
“静观万物皆自得”正是静观堂的写意所在。坐于堂中,假山奇峰尽在眼前,其中一块“寿”形石尤为独特,与旁边的几块奇石构成了“三官献寿”的造型。
观涛楼。三层全木结构,昔有“小灵台”之称。
可以观。小型方厅,精致幽静。清新脱俗的名字,不免想起了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也想起了苏东坡的明月和清风。
优秀的中国园林里建筑和景点的名字,蕴含着浓浓的文化底蕴,讲究诗意,追求境界。
古戏台。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享有“江南园林第一台”的美誉。观众席两边有双层的看廊。
还云楼。正对古戏台,看戏的最佳处。
船舫。为“旱船”造型,筑于假山之上。
中国园林讲究层次、曲折和变化。优秀的园林设计大师,可以用方寸之地,打造出磅礴恢弘的气势,也可以在大型的山水丛林中,尽显局部的细致精巧。
个人觉得,内园的总体格局略显偪仄,空间的留白还是不够,游人的想象力度也就有所欠缺了。但这终究只是从我这样一个园林艺术的外行人的角度来看罢了。
离开内园,开始反向往北走。
环龙桥。位于碧涵楼西,内园大门正对面。桥体由青石建造,单孔拱形,古朴,厚实。
在园林构建艺术里,桥往往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桥还肩负着连接所有零星小美成就一片大美的重任。在园林摄影发烧友眼里,桥也是构图取景营造视觉意境的关键因素之一。于是,见此美桥,我毫不犹豫地打开了我的破手机的后置四摄,然后才发现,心中所有园林空间美学里关于桥的诗文画意的幻想被摆放在桥头桥中桥尾橙黄艳丽的“小心台阶”的塑料警告桩一一击碎……
照壁。用于衬托其后的玉玲珑,四个篆字“寰中大快”,意为在园中游玩,身心可获得极大愉悦。
玉玲珑。被誉为豫园的“镇园之宝”,江南三大奇石之一,宋徽宗时期的“艮岳遗石”,距今约一千年历史。四个字可概括此石之美:瘦、透、皱、漏。据传“以一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
玉华堂。系园主人潘允端的书房,堂内陈列文房四宝、明代紫檀木画案等书房用品。
在玉华堂向北方向,经过一道圆形拱门,有一大片空间与视觉甚为开阔的山水园区。切不可忽略了路途中的风景,站在拱门处往北望去,背后园区内的池柳楼台,与拱门一起构成了一幅装裱精致的写意画。
框景艺术是园林建筑中的常用构景方法之一,空框结合其背后的优美景物,隔框看景,产生奇妙的空间美感。框景在传统的东方园林中经常可见,豫园也不例外。
优秀的园林设计讲究层次与过渡,刚刚体验过了内园的紧凑,经过拱门行至此处,突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畅神感。
流觞亭。此处的视野非常开阔,园林意境也属上佳。如果一定要在豫园里评选一处“最佳”景点,我一定会选择流觞亭,山水写意在这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会景楼。位于豫园中心位置,三面环水,四周林木葱茏。据说此处登楼可观赏到全园景物,会景楼因此得名。
九狮轩。位于会景楼的西北方向,也属豫园的中心区域。九狮轩前置月台,夏季可凭栏观鱼赏莲。
大假山。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仅存于世的作品,由数千吨浙江武康黄石建成。
白墙,黑瓦,拱券,石花窗,满满的历史和岁月的斑驳痕迹。假山,石刻,木雕,长廊,处处都是炉火纯青的造园艺术。
万花楼。四角有梅、兰、竹、菊图案漏窗四幅,主体朱红,原为明代花神阁遗址。飞檐,回廊,曲槛,精雕细镂,富丽,精巧。
万花楼南面的湖石假山,奇峰林立。白墙花窗外栽植有一排翠竹,衬映成趣。一眼看去,俨然就是大自然中丛林丘壑的缩影。
万花楼西面的复廊、两宜轩。
仰山堂。五楹结构,北部回廊临池而建,游人可穿堂而过。
三穗堂。系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建西园时所建,在清代曾是官府庆典和“宣讲圣谕”的地方,也是地方上文人士绅聚会活动的场所。
仰山堂和三穗堂之间的造景,无疑又是一处园林框景艺术作品的典范。
三穗堂紧邻南门。一步跨出大门,恍如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豫园老街终年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似乎从来没有停歇下来的时刻。一墙之隔,我在外头,故事在里头。
天下熙熙,皆为缘来;天下攘攘,皆为执往。
上一篇:魔都上海,追梦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