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的没的住过不少酒店:四季酒店,和平饭店,国际饭店,锦江饭店等等。有的以奢华著称,有的因为地理位置好而闻名,也有的因为沉淀的历史丰厚。可是有一家酒店却是让我难以忘怀。它有很好的地理位置,有厚重的历史及故事,而且它的性价比非常高。关键它现在被关了,那些美好只有在记忆中。它就是浦江饭店,但是我更喜欢它原来的名字礼查饭店。
礼查饭店始建于1846年,当时上海开埠只有三年时间。英国商人阿斯脱豪夫·礼查(Richard)在英租界与上海县城之间、今金陵东路外滩附近,兴建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旅馆,名为Richard's Hotel and Restaurant(礼查饭店)。这是上海最早的一所现代化旅馆。
1907年(清·光绪33年),扩建为具有新古典主义维多利亚巴洛克式筑, 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西商饭店,也是中国及远东最著名的饭店之一。想想吧,这栋楼居然距今150多年。
打量这栋建筑:5层窗旁建有大弧形拱圈,3-4层之间贯以爱奥尼克式立柱。5层以上用凸线挑出横向的层次分割层,把整个建筑分成三种情调和风格不同的层次,设计师巧妙地将它们融入一体。
走进大堂,装潢非常有历史感。你可以看到整个装潢是比较古典的。据说是新古典主义维多利亚风格。
就是这样一家酒店,在19世纪后期,礼成了中国最早接受现代事物的场所:1867年,该店在上海最早使用煤气;1882年7月,在此安装中国首批的电灯,曾引来好奇参观的人潮;1883年,这里成为全上海最早使用自来水的地方。更神奇的是1901年,礼查饭店给上海的主要客户发邀请函,他们将主办一场交谊舞会,在此之前,西方的交谊舞会已经传入我国,但它主要是洋人的娱乐活动。而礼查饭店举办的舞会,是我国第一场交谊舞会,它促进人们了解交谊舞文化。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上海署理道台蔡钧为庆祝慈禧六十岁大寿,特意在该地举办过舞会。
穿过长长的走廊,我们进入房间。感觉房间好大,卫浴设施也不错。
想想很多年前,旅客凭栏既可远眺黄浦江上的越洋巨*和点点帆影,也可近观苏州河中如梭来往的船只。在夏日的傍晚,沐浴在落日的余辉之中,感受着拂面而来的夹带阵阵凉意的江风,那是怎样一种独特的享受。
在黄浦路与北苏州路及东大名路的转角处均呈半圆形,有门,楼顶上有一座塔楼,只是亭式的穹顶已毁。
从这里进来是这样的一个调高的穹顶。
进去不是大堂,而是一家西餐厅。看看时间差不多,我们陪爸爸妈妈在这里吃了下午茶。
吃完下午茶,关于这个神奇酒店的旅行才刚刚开始,想想有多少历史名人下榻在这里,他们又留下怎样动人的故事妆点了这座酒店。
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礼查饭店是世界各地的名人来到上海的钟爱的下榻地,他们的名单包括:英国爱丁堡公爵、美国南北战争中著名的五星上将、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将军(Ulysses S. Grant,1879年入住礼查饭店410房间)、英国哲学家伯兰特·罗素(1920年)、科学家爱因斯坦(1922年)、喜剧大师卓别林(1931年、1936年)、《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夫妇(1931年)等。最戏剧性的是在1922年,爱因斯坦来上海住在这个酒店的304房间,突然接到服务员送来的海外电报,告知他获得诺贝尔年度奖。我想对于爱因斯坦来说这个酒店一定是难忘的吧。
酒店有专门开辟的历史长廊,记载了这些精彩的瞬间。
我最喜欢的是保留哥特复兴式建筑原貌的饭店中厅
看到上面图片墙上的摇把了吗?以前顶是可以依靠下面的人力摇动打开的。这样的设计理念到今天依然是先进的。
浏览完酒店的犄角旮旯,我们就到外面晃荡。
想想吧!就在大名鼎鼎的外白渡桥旁边,当然最好的风景就是上海的名片——外滩。
出门就上了外白渡桥,这个桥历史也是非常悠久。 1856年苏州河上建造起了一座巨大的木桥,称之为“韦尔斯桥”,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外白渡桥”(1907年)的雏形。今天已经成为上海三四十年代影视剧的必有标志。更是上海年轻人婚纱照的必选点。
沿着黄浦江浦东的高楼大厦和浦西的百年老建筑。感慨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
离开外滩一点点距离,还有一个值得驻足的地方——外滩源。
“外滩源”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东起黄浦江、西至四川中路、北抵苏州河、南面滇池路,占地16.4公顷。具体位置就在传统外滩往西一条路。区域内保留着一批建于1920年至1936年间的各式近代西洋建筑,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区域,现存有15幢优秀历史建筑和一批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格多样的历史建筑:原英国领事馆,教会公寓,光陆大楼、广学大楼、兰心大楼、协进大楼、哈密大楼、女青年会大楼、圆明园公寓、安培洋行大楼、益丰洋行大楼等历史建筑。这些建筑
保留着欧洲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折中主义、装饰艺术派、现代主义等建筑风格。这些经历了岁月风霜的老房子,看似洗尽铅华,却是今天仍可触摸的文化遗产。
新天安堂,又名联合礼拜堂,位于南苏州路107号,1886建成。设计者英国建筑师道达尔,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礼拜堂总体平面呈双十字结构,中间有高达33米的钟塔,曾是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呈现出带有乡村风格的哥特复兴式教堂的形象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罗素在这个教堂做过公开讲演,而他住宿的酒店就是礼查大饭店。
这栋楼叫圆明园公寓,它位于圆明园路115号,建于1904年前后,由近代上海知名建筑师事务所爱尔德洋行设计。清水砖墙、砖雕,整个建筑表现出典型的英国安妮女王复兴风格。是上海最早的英式公寓。
这栋是安培洋行,它建于1907年,建筑由通和洋行设计,4层砖木结构,立面局部采用变形的古典装饰符号,坡屋顶,红平瓦,南北两端置硬山墙,东立面基础用花岗石砌筑,底层立面清水红砖墙,砖工精细。入口开间强调竖向构图,饰有半圆形挑出窗。
这些古老的建筑有故事,有内涵,也有颜值担当。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风姿绰约。
第二天早餐在大名鼎鼎的孔雀厅,那金碧辉煌的穹顶非常吸人眼球。
整个大厅调高差不多有十米,12根保存完好的大理石罗马壁柱,支撑起孔雀厅内弧形内弯顶的半透明彩色玻璃天棚,日光可透过一只开屏孔雀尾巴的图案投射进来,令大厅内充满戏剧般的光影。
在这个西式空间,流传于欧洲公共舞厅的舞蹈——英国的快步舞、布鲁斯舞,美国的狐步舞、波斯顿华尔兹舞,一曲曲被生动演绎。为此,孔雀厅号称远东第一交谊舞厅。据说这里只宴请活跃于政商各界的洋人,连在里头端茶奉水的侍应都是从白俄流亡至此的贵族豪绅,可谓架子搭足。
扇形景观包房,视觉上,给人恢弘大气、传奇不凡的感觉。
更难以想象的是改革开放后,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设在这里。1990年的12月19日,随着黄浦江边的开锣声,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海浦江饭店举行开业典礼,告别40多年的证券交易机构重回上海滩。初生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只有8家上市公司,25家会员,3万名投资者,12.34亿元市值。
吃完早餐,我们再次游览酒店,看那些充满故事的细节,看它的前世今生。
2019年这座百年饭店居然停业了,据说要改成证券交易博物馆。在心里我非常的不舍,不满。因为那样留存下来的只是外面建筑的空壳,没有了新的客人,百年的礼查饭店就不再有灵魂,它的历史就是冷冰冰的数字和照片。
我不仅想起它在历史走廊上的一句话:从东方的华尔道夫到新中国第一家挂牌上市的证券交易所:她接待各国政要,文化名流,也容纳自由的灵魂,疲惫的旅人,她两落两起,历经世事,坐看风云,看黄昏老去,看朝阳新生。
流水年华的无情消逝,反而为浦江饭店积淀起厚实的历史文化氛围,使她氤氲在云山雾罩般的人文气息中间,令中外游客留恋徘徊,一咏三叹。入住这栋楼,你会感觉旧时光如音符般流淌在这栋大楼,一曲终了,余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