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 饭店是 上海 市地标性建筑,位于 上海 黄浦区 南京 东路20号,处在 南京 东路与外滩 中山 东一路的交接之处,它是由犹太富商 维克 多·沙逊爵士花了500万两 白银 建造的,建成后的大夏以沙逊家族的名字来命名的,属于 芝加哥 学派哥特式建筑是 上海 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幢现代派建筑,拥有最具特色的九国式特色套房及众多别具特色的餐厅、宴会厅、多功能厅、酒吧、屋顶观光花园等。
上海南京 东路口的两幢大楼都称为 和平 饭店。
和平 饭店过去叫沙逊大夏、又叫华懋饭店,早在1996年就被中央政府第二批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和平 博物馆在 和平 饭店内,作为个独特的一部分存在着。可能也是国内第一家以饭店形式存在的博物馆了。
参观需要预约,微信打开“黄埔最 上海 ”公众号可以预约。在预约时间提前10分钟可以进入,有20分钟的讲解,小姐姐优雅温和,口齿伶俐,讲解的质量很高。除了小小的博物馆,大堂,电影走廊,卓别林楼梯也带我们参观了一下,讲解结束后还可以自行参观,拍拍照什么的,就很不错的一次参观。
和平 饭店在 南京 路上有三扇门,这是 南京 路上最靠东的一扇门,参观就从这门进入
旋转厅门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 意大利大理 石铺成,顶端古铜镂花吊灯,豪华典雅,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当年名门贵族的招待会客,休闲娱乐之处,如今普通民众也可进来体验。
和平 饭店酒店大堂八角形彩色玻璃天顶让自然天光恢宏撒落,是饭店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顶端的透光玻璃已经有百年历史了。
大厅的八角穹顶,还是29年建成时的样子,全部靠高挑的穹顶自然采光,这是我们中午晴天时的光线,还挺亮堂的
八角大厅有东南 西北 四个 通道
在八角亭下方的墙壁上有四面巨大的银色浮雕,整体内为硬石膏,外为银帛。
它们描述了当时旧 上海 外滩的生活气息与城市环境。
浦江 上商船忙碌的在运输货物
街道上黄包车与电轨车的铃声叮铃叮铃的响着
虽然那年代虽距今已久远,但依然让我仿佛让我穿越到那段岁月时光里。
大厅的正中央把放着一只 和平 鸽的工艺品,是在庆祝九十周年玻璃艺术家施森斌为 和平 饭店创作并捐赠,依托传统琉璃工艺塑造身形,用解构式的现代艺术语言将 和平 鸽展翅的优美姿态娓娓道来。
用1580片玻璃制成,重1吨, 和平 鸽姿势栩栩如生,稳重不失浪漫。与 和平 饭店寓意吻合。
在 和平 饭店的许多装饰和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两只灵缇犬的图案。这是酒店创始人沙逊的爱犬,据说沙逊酷爱赛马和赛犬。
古铜镂花吊灯,豪华典雅。
此门的右边是茉·莉酒廊,左边就是 大名 鼎鼎的爵士吧所在地。
茉莉酒廊位于 和平 饭店的一楼,这里蕴藏着老 上海 的别致情调,餐厅里放着优雅动听的慢歌曲,服务人员脸上的笑容给了我最深的记忆,在这里享受温馨的下午茶是在好不过的惬意时光。
当夜晚来临时,起身走向餐厅的另外一处,因为 和平 饭店最具代表的老年爵士乐团此时已经响起了乐器声。
老年爵士乐队由六位从事音乐事业半个多世纪的音乐家组成,现时平均年龄为八十二岁,门口这张屏风上的是爵士乐队最初的六位成员,乐队的创办人及队长周 万荣 与爵士鼓演奏者程岳强,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风靡 上海 滩 百乐 门舞厅,第一支由 中国 人组成的爵士乐队:杰米·金乐队的成员。乐队曾二十七次受邀出访 美国 , 日本 , 新加坡 及 台湾 等地,接待过的贵宾多不胜数,当中包括 美国 前总统奥 巴马 , 挪威 国王哈拉尔五世等。
通往西区走廊门,没敢走进去
和平 饭店大堂是一个丰字形的结构,这中间的一竖连接着通向外滩大门的走廊, 和平 饭店的走廊仿佛一条时光隧道,连接着长长的酒店廊道,称为电影走廊
和平 饭店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以其传奇、奢华的特质,成为电影拍摄的钟情之地。1937年,由赵丹、周璇主演的影片《马路天使》在外滩开拍。随后的几十年来,有40余部国内外知名电影曾在 和平 饭店取景,包括《不夜城》、《永不消逝的电波》、《阮玲玉》、《大 上海 1937》、《 大城 小事》等等。
走廊通往东门卓别林楼梯的走廊,挂着一些在 和平 饭店取景的电影剧照。一路上的吊顶,壁灯等等,这配色,这花纹都太美了
在走廊的过程中看到走廊两旁的墙上都有照片挂着,讲解员说这些都是 上海 的知名摄影师拍的
和平 饭店独特的建筑风格是“ 上海 万国建筑博览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南楼系仿文艺复兴时期的均衡式公寓建筑,而北楼属 美国芝加哥 学派的哥特式建筑。
沙逊爵士过去住宿的房间,现在是沙逊总统套房的图片
和平 饭店的“九国式特套”,中、英、美、法、德、印、日、意、西九大异国风情套房图片,这也是 和平 饭店的一大特色
走进这个门洞就是走进了三十年代的 和平 饭店,因为里边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模样;
一个复古的老阶梯是有名的打卡地,这个楼梯也是《小时代3》的取景处,就连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也曾这次入住过。
名为卓别林楼梯, 和平 饭店最有特色、最漂亮的地方
那张照片完全看不出是在啥地方
这个雕塑不知怎么称呼,庆祝九十周年庆典前是放在大堂的
下图是网络照片
这东大门同 和平 饭店的其他大门一样,都是黄铜的旋转门,有着高高的穹顶。门不甚宽,但一人进入阔绰有余。
靠近外滩 中山 东一路的这扇门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关着的,据说风水先生说:“门内对着楼梯因为,门外对着黄 浦江 ,门一开,银行的钱都流向黄 浦江 了。”
和平 饭店博物馆就在 和平 饭店内。可以免费参观。一进门右手边有个小楼梯,走一段狭窄的楼梯,到达 和平 饭店夹层。它是作为一个独特的一部分存在着。
馆内展出了镌刻着“华懋饭店”字样的铜制冰筒壶、铜钥匙牌、铜制保温瓶、铜烟灰缸、银制调羹等一批“古董级”用品,各种古着器具,装饰艺术风格的家具、与相关的旧报纸和书籍,充满斑驳的历史印记,记录下原主人沙逊和他那些明星政要朋友们留下的辉煌。这是国内第一家以饭店形式建立的博物馆。
在这座静谧的、酒店专属的 和平 博物馆内,陈列着 和平 饭店的各式银制器皿、瓷器、水晶摆件和古董;酒店内使用的各种物品、、曾经在此下榻的名人及政要的照片、酒店各个时期的宣传册等。馆内部分藏品为酒店客人或曾经在酒店工作过的员工捐赠而得。
这里也是一个小小的展厅,展出的亦是当年使用过的历史文物。你可能未必祥知其中的故事,只不过感受点这里的氛围。
参观时间有工作人员的讲解,通过讲解你可以略知这座饭店历史人文故事的一二。
29~52年“华懋饭店”酒店内使用的各种物品,打着logo--CH
酒店博物馆里的老物件儿,透露出那个时代的印记。为了保护出入酒店的名门商甲而特制异型的钥匙牌,置于包中过于尖锐,装于裤袋中难免伤及自身,唯有放在酒店前台最是安全。
30年代,凡在华懋饭店里举办生日。婚礼,纪念日等庆典,饭店可为顾客灌制一张小型的铝制唱片以致记念,由于录音设备有限,一张唱片只能录4分钟。回去可以在78转的手动唱机上用竹针播放
52年“华懋饭店”到“ 和平 饭店”,物品logo换了
这幢大楼在1929年建成,耗费500万美元,那时候叫”沙逊大厦“,是 上海 第一幢真正的十层以上的大楼。创始人是 维克 多·沙逊,当时他决定在沙逊大厦创建一个最高端的现代化饭店,可以代表 上海 最顶级生活的饭店。于是“华懋饭店”应运而生,沙逊很爱 上海 ,把整个酒店的10楼作为自己的私人公寓,这个占了一整层的奢华空间为沙逊一人所用,高约10米的墨绿色金字塔屋顶成为外滩的一显著标志,内部设有英、意、印、德、法、美、日、西、中九国套房。
沙逊大厦(Sassoon House)是英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40万元,在 上海 外滩20号( 南京 路口)兴建的一幢10层大楼(局部13层),总高77米,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1872年,英籍犹太人 伊利亚 斯·沙逊在 孟买 成立新沙逊洋行。1877年来 上海 设立分行,买下外滩20号美商琼记洋行的房地产(11亩7分)。1926年4月开始拆除旧房,1929年9月5日落成新楼。大楼的建筑风格属于装饰艺术主义(Art Deco),它的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多年来成为外滩又一个显著的标志。设计者是著名的公和洋行。底层西大厅和4-9层开设了当时 上海 的顶级豪华饭店华懋饭店(Cathay Hotel),有9个国家风格的客房。底层东大厅租给 荷兰 银行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
1929年时候的西方,装饰艺术派建筑刚刚兴起。沙逊大厦,是当时 美国 流行的 芝加哥 学院派的设计手法。从体型、构图,到装饰细部,都已大幅度的简化。顶部19米的墨绿色方锥体,是外滩建筑的历史折点,它标志着外滩开始从新古典主义,向装饰艺术派的转变。
宝石顶19米,几近整座楼的1/4。对面现在是陈毅广场,最早当然不是陈老总,是 英国 什么总督之类的, 日本 侵华给毁了,解放后放置了陈毅像
绿宝石顶一直是 和平 饭店弹眼落睛,标志性的存在,但它为什么是绿色的呢?——其实最早它是黄色的,铜的,铜会氧化嘛,风吹雨淋,渐渐成了斑驳不堪的铜锈绿,最后为了好看索性全部涂成绿色~这个来源也是意外的
历史时刻:29~52年,29年建成后在远东地区是属于第一高度的,大夏内的设施极其奢华,几乎每样东西都是从西方进口的,是远东最漂亮、最奢华的一座饭店,吸引了当时的一些达官贵族、一些世家名流人士纷纷入住,像卓别林、玛琳黛德丽、黄柳霜等一些电影明星都入住过这个饭店;这个饭店据说当时在全球也是排得上的,云集了欧美各地的物品,每个房间都有室内电话、24小时热水这样,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另外华懋cathay现在都翻译成国泰这样,其实在古 欧洲 语中是契丹或者华夏的意思,也就是指 中国 。到了1940年, 日本 人开始将枪口瞄准了英美租界国家,这些国中之国的土地也开始被占领,沙逊大夏也难逃其咎; 日本 人占据沙逊大夏后把这里作为软禁的地方,将一些 上海 及沿 海地 区的大老板们关在这里,虽然有吃有喝,华懋饭店也提供优质服务,但人生完全失去了自由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沙逊在 上海 的不动产作为敌产全部被日伪没收。日军战败后, 维克 多·沙逊虽然逐渐收回了财产,但生意的黄金时期已过去,遂萌退意,陆续将资金抽往海外。后来大厦被孔祥熙的 山西 裕华银行收购 。1949年, 上海 解放后,沙逊洋行已入不敷出,后经 上海 市政府协调,同意用沙逊大厦作资产,偿还洋行所欠下的土地税、管理费、水电费、职工工资等。
1945年后, 日本 人离开了,租界100年的契约也到期了,那些海外大老板们看看自己的国家安定了, 中国上海 也不是个久留之地,纷纷回自己的家乡了;那些有钱的内地商人基本上都到 香港 、南洋等地去发展了;1949年后政府出台了一些房产税、地产税等等政策,对华懋饭店影响很大,没有高端消费,入不敷出,其经营每况愈下,1952年时因资不抵债,将整幢大楼转让给了人民政府,后这里作为 上海 市政府所在地,陈毅、潘汉年等在此办公,
52-56年是政府办公场所,1956年, 上海 市政府将其办公地点搬至外滩、也就是今天的浦发银行,这里又恢复成饭店,此时将华懋饭店改名成 和平 饭店,取材于55年召开的国际 和平 大会,易名为 和平 饭店。1965年外滩19号原汇中饭店(Palace Hotel)并入后,分别称为 和平 饭店北楼(外滩20号)和南楼(外滩19号)。
2007年4月1日起 和平 饭店暂停客房预订业务,为上半年即将开始的全面停业改造做准备,07年装修后南楼租给了swatch集团,租期30年,底楼是四大手表品牌专卖店,楼上是27间房间,但不对外,只邀请全球知名艺术家,免费入住,留下作品
07-10世博会前装修。2010年7月28日,历经三年修缮,耗资5亿港元,已有百年历史的 上海 滩标志性建筑、曾有“远东第一楼”之称的 和平 饭店正式恢复营业。翻新后的饭店虽然中文名称保留了“ 和平 饭店”,但英文名称却更改为“Fairmont Peace Hotel”(费尔蒙 和平 饭店)。
进博会国宴上呈现了“进博盛宴”及“玉兰花开·珐琅彩”系列餐具。“进博盛宴”餐具采用 德国 进口金膏,结合繁复有序的工艺和浮雕技艺,呈现出层次分明的华贵。“玉兰花开·珐琅彩”餐具跨界采用在传统钟表中的“珐琅彩”工艺
餐瓷凉菜拼盘半球形的尊顶盖富有特色,前后各有对称的 上海 石库门图案,周边饰以 浦江 两岸经典建筑和 上海 市花 白玉 兰图案,简洁而典雅,是引人注目的器具。
邀请函,也是石库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