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的酒店距南京路步行街很近
办好住宿,急忙赶往南京路步行街。南京路变新了,变的更现代了。路面换上了光洁的地砖,路边冒出了不少现代化大厦,高大立体的灯光广告似乎提示这是大上海,逛街的行人并不多。终于,在一长溜漂亮建筑中找到了旧时的第一百货大楼、上海时装商店、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儿时抬头仰望的大楼如今在新的摩天大楼群里很不起眼。
南京路灯光亮丽但行人不多
外滩是游客必到的打卡地,夜幕下的外滩灯光绚丽夺目,显现出国际大都市的风范。
晚上的外滩更好看
上海的生煎包一直盛名在外,是儿时念念向往的特色小吃。也是这次计划必吃的美食。“大壶春”是上海的老牌生煎包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特意去往“大壶春”生煎包总店品尝。这儿的生煎包肉馅扎实,不像一般的小笼包,生煎包是发面做的,如同一个小馒头,一口吃不下。没料想价格很亲民,一客生煎四只11元,咖喱牛肉粉丝汤11元,葱花鱼圆汤10元。两个人一起只花了51元。
生煎包价格很亲民
田子坊是上海的一条老式弄堂,旧时的石库门建筑经改造后成为3A级旅游景区。不知道是不是旅游行情还没恢复的缘故,我们去时人极少,基本没有游客,大多店家都关着门。
田子坊—上海的一条老弄堂
淮海中路上的武康大楼,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始建于1924年,如今成为上海新的旅游打卡地,来此拍照的人络绎不绝。
建于1924年的武康大楼
淮海中路的老洋房用花卉装扮着
中午来到淮海中路上的老字号名店光明邨大酒家,打算在这午餐。门前排队等就餐的人群吓我一跳,问了一下,至少要等一个小时。这就没必要了。转而来到附近的“老人和”饭店,这儿也要等半个小时,但还在我们忍受范围内。
点了糟鸡、红烧肉、荠菜黄鱼羹、酒香草头。饭店的服务值得点赞,楼下排队有凳子坐等,上到三楼餐厅,服务员迎候在电梯口,餐桌已收拾好,送上菜单,点餐、上餐到就餐,餐厅里大概七八桌客人,非常安静。服务人员静站一边,菜肴口味也很好。
“老人和”饭店的菜很精致
饭后去豫园和城隍庙。
这两个地方多年没去,只残存点滴印象。豫园保护很好,亭台楼阁都精心维修过。城隍庙是人气最旺的地方,九曲桥上人群熙熙攘攘,元霄节的花灯还在。
豫园很清静
城隍庙游人多
我们在城隍庙的松鹤楼面馆吃晚饭。苏式汤面价廉物美,一碗红汤面才12元。
开在城隍庙的松鹤楼面馆
12元一碗的红汤面
细豆沙圆子22元一碗
离开上海的那天,慕名去国际饭店一楼的帆声饼屋买吃货们推崇的蝴蝶酥。大蝴蝶酥一袋五个32元,据说这里天天排队,休息日排队人更多。历经一个小时的等待,买了大蝴蝶酥和鲜奶哈斗。尝了一下,鲜奶味很足。
国际饭店西饼屋前排队的人群
国际饭店的蝴蝶酥
回住宿酒店的路上,经过一条小马路,见路边一家菜饭骨头汤中式快餐店,店面小、吃客多,挺干净的,肚子也饿了,一头扎进去。点了菜饭、米粉蒸肉、肉沫蒸蛋等,两个人一共33元。
小饭馆生意兴隆
菜饭加粉蒸肉
这次去上海连头带尾三天,逛了南京路、淮海路,外滩,还有豫园、城隍庙、石库门老弄堂、上海博物馆,上了大饭店、下了小饭馆,吃了中餐,尝了西点,寻旧看新,了了心愿。
总的感觉,“老”上海变化很大,建筑新了,街道靓了,但是街上的行人少了,甚至有些冷清了。过去那人来人往走街逛店,手提大包小包,围着柜台采购抢购的情景再也见不到了。
另外,在上海吃顿简餐真的不贵,12元一碗的面条、14元一份的菜饭快餐,在南京或其他很多城市是吃不到的。都知道上海的房价高,不知道上海的小吃、快餐这么便宜。当然你要是去高档酒店用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