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11_08立冬
上次,我在一年二十四节气中记录的是“植物”,这次是“建筑”……
2019_12_07大雪
如今的上海建筑还是各式各样。我从去年2019年立冬(11月7日)至今年2020年10月霜降(10月23)日,在二十四节气的日子里又记录了一下上海的建筑……供大家指点!
2019_12_22冬至
在中国文化中,海派文化是近代崛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它也可以代表上海的近代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实质,能在上海的近代建筑形象中得到显现。
2020_01_06小寒
2020_01_20大寒
2020_02_04立春
2020_02_19雨水
上海文化的原型,其实是江南文化,这种文化表现在建筑上,现在还可以在郊区的一些遗留建筑中见到。近代的上海是新的文化时代,当时西方文化大举东渐,西方列强在此建立租界。而随着经济和商业的发展,上海便逐渐变成一座近代的大城市了。它的文化特征就是“海派”,即吸收许多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共存共容,不拘一格。这些文化特征反映在建筑上,其特点是多方面的,有住宅方面的,商业建筑的,以及其他建筑形态……
2020_03_05惊蛰
2020_03_20春分
2020_04_04清明
2020_04_19谷雨
上海近代的住宅,可以说是以里弄房子为主。这种形式是:一条弄堂进去,两边都是住宅,叫石库门房子(门框用条石筑成),一个门就是一家,但现在已是三、四家合住。大门形式利用传统的江南民居形式(石库门),但门上门边,也可以装饰西方古典建筑上的浮雕图案,可谓中西结合。
2020_05_05立夏
2020-05-20小满
2020-06-05芒种
2020-06-20夏至
原来,中国传统的住宅是按社会等级来分类的,按官品的大小来确定住宅的大小和式样,官品低微或平民百姓,就不许用斗拱、画龙凤、堂屋的大小也有规定。而上海的近代住宅就不是以这种关系来分类,而多是从经济条件出发。有钱的可以住别墅小洋房,没钱只好住得差。能住上别墅的多是洋行、大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等。略差一点的如中等公司总经理、大律师、大学教授等,则住花园里弄或高级公寓。再次一等的如小公司或商店的老板,高极职员等,则住里弄房子。比这更差的,如浴室、理发店等服务性行业者,一般的工厂工人、小店小摊的等等,则住老式里弄住宅或大杂院,这些人家房子小。更差的就是棚户,两边砖墙,找一些木条搁置,上铺油毡。这些人多为北方逃荒来上海谋生者,如黄包车夫、打短工的等等。还有一些从皖北、苏北来的灾民,以拾荒糊口,住的条件更差,找几根竹竿,弯一下,两端插入泥地,上盖破油毡,称“滚地龙”。地面很潮湿,只铺些破席,蜷居在内。有的灾民还找不到睡的地方,只好露宿在金陵东路的人行道上,因为这里有骑楼,即上面有楼屋,可挡雨。这可见近代上海的贫富差别。建筑,活生生地描述着上海近代社会。
2020-07-06小暑
2020-07-22大暑
2020-08-07立秋
2020-08-22处暑
从商业性建筑来看,海派还体现着它的竞争机制。上海南京路,在中国近现代称得上是全国第一繁华的商业街了。这条街两边的大小商店鳞次栉比,数也数不清。其中先施公司(今为时装公司)建造得较早,1915年,其形式和规模十分引人注意。后来在它的对面又建造了一座大型的商业建筑,永安公司(今为华联商厦),他们想方设法要超过先施公司,所以在屋顶上造了个“倚云阁”,起到招徕作用。从此,先施公司的生意受到影响。于是先施公司也设法在建筑上动脑筋,便在南京路浙江路口加建一座三层高的屋顶空塔,不但高度超过永安公司的倚云阁,而且名字也更妙,叫摩星塔。于是生意又回到先施。但后来永安公司又做大动作,他们在浙江路对面建起一座高达20层的塔式高楼,称“新永安”,不但高,而且形式新颖,使永安公司在上海滩上大放光彩。后来由于抗战爆发,城市经济和商业大受影响,故这场竞争也就此作罢。这些现象,也就是上海近代文化的建筑表述了。
2020-09-07白露
2020-09-22秋分
2020-10-08寒露
2020-10-23霜降
上海的“海派建筑”,更表现在建筑形式上,上海的近代建筑形式多样,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西班牙的、美国的、荷兰的、挪威的、日本的、印度的等等,应有尽有,而且古代的和近代的也都有,外滩江海关大门口的四根柱是最标准的古希腊陶立克柱式,而大光明电影院则是当时最“摩登”的建筑了。以上海外滩为例,北起苏州河北岸的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南至金陵东路外滩,这里的建筑形式丰富多彩:东方汇理银行是法国巴洛克式的,中国银行是近代中国式的,沙逊大厦是近代美国式的,汇中饭店是文艺复兴式的,江海关大楼是折衷主义的,汇丰银行是罗马复兴式的,英国总会是英国古典主义的等等。这些建筑虽然风格多样,但从外滩建筑整体上看,却又显得是那样的协调、美观,真可谓难能可贵了。上海近代建筑的海派特征,具有积极向上、不拘一格和追求发展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但对今天的建筑,而且对今天的社会文化也都是有益的。
津门网作者 陈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