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灶老街向学街是上海浦东7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几年前曾走过。2020年1月12日下午,车经六灶,特意下车又重走了一次。
上海浦东南汇的东部地区在宋元时期大部分还是大海,因而熬波制盐是当地的主业,滨海盐场形成场、灶管理机制。灶,即盐灶,熬波煮海制盐的灶,灶是盐场最基层的管理单位,自南向北排序。六灶盐场排序第六,故名“六灶”,境内东西向的河道六灶港就是西运海盐的航道。六灶成集镇于明代,到清代已具有一定规模,主街向学街是一条全长3里许沿六灶港修筑的对面街。沧海桑田,随着海岸线逐渐向东延伸,明清时六灶由原斥卤之区变成可垦农地,盐业逐渐为农业所代替。市河六灶港里货船装卸和六灶街上店肆里贩售的已不仅仅是食盐,而是稻米、棉花、布匹及南北货日杂用品等了。今天的六灶不再是上海南汇的乡镇,而是上海浦东川沙新镇六灶社区。
从南六公路六灶港桥下走进前街后河的六灶向学街,由东西行,眼前是一幢两层小楼。这应该是建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建筑,二楼栏檐还有简洁的木雕花纹。
向学街已无商铺,临街都为住户,当然不乏来沪外来人员租客。向学街南北两侧有不少老屋已被翻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更近的新屋取代,不过传统的浦东民居老屋也有不少,因而江南水乡集镇历史文化风貌还能断断续续看到一些。
眼前处于街转角处的钱家厅是新修缮过的老建筑,看上去有点精致精巧。
当然向学街上更多的老屋还是未经修缮的原貌,历尽沧桑的模样更有韵味。
这些老建筑因为原先是店铺,改为民居后仍能看到原先作为店铺时外墙布局,如排门板等。
行至中市,走上六灶港上的大桥西眺,在阴霾天气下,六灶老街的水乡集镇景色有种苍茫落寞的忧伤。
继续沿向学街西行,来到六灶关帝庙。此庙建于清乾隆年间,仅一间门面大小,约35平方米。庙门紧闭,无缘入内观看。
几年前走六灶老街,过六灶关帝庙西行一段见未有老建筑便折返了。此次因为想寻看六灶古戏台,便继续西行。
街北侧一座年久老屋引起我注意,老屋墙门间西侧粉墙上有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写上去的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时光倒流五十年,多少事,光阴迫。
过小桥,桥西可见青砖砌就得河埠岸,这是江南水乡集镇较常见的河埠岸形制。
桥西堍南侧还有条石铺砌的石级通向河边,这些显然是当年原物,而小桥已变作水泥桥,原先的石桥板已不在。
继续前行,街上时或能看到几处老建筑。
一处老屋院墙里腊梅花枝出墙来,给人以冬未尽而春将至的清新气息。
继续眼前一幢很有韵味的两层斑驳老楼令人眼前一亮,原来这就是六灶城隍庙原址,古戏台就在楼后。此楼所在区域现在是一家小工厂,时过下午4时,楼门上锁,未能入内一看,有点遗憾。
沿先学街折返至南六公路六灶港桥下,继续东行,想看看据说已有二、三百年历史的傅家祠堂。见有一幢浦东传统民居,老屋有些破败,为来沪外来人员租住。
通往屋前的路面是青砖铺砌的弹格路,庭院地面也是青砖铺地,很有浦东传统民居的风格。我意为那就是傅家祠堂,后来知道不是。傅家祠堂应该还要东行,我见前方未有老屋迹象,加上有柴犬挡路,天色渐暗,也就没有前行。
六灶老街,一东一西两座古建筑傅家祠堂和古戏台,就留在以后再寻访罢。
下一篇:奢华的周末 上海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