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寒山寺,因唐朝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的七言绝句而闻名于世。虽说寒山寺的规模不算大,占地面积仅1.3万平米,但它却成为与嵩山少林寺、杭州灵隐寺、开封大相国寺、宝鸡法门寺、洛阳白马寺等相提并论的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就连邻国日本,都有一座仿建的“寒山寺”。
苏州姑苏区枫桥古镇,京杭古运河与上塘河在这里交叉,寒山寺就建在这块突入两条河中的三角洲上。史料记载,寒山寺的前身为“妙利普明塔院”,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至今已愈1500年。后来到了唐代的贞观年间,两位高僧寒山和希迁来此,才正式创建了寒山寺。
一百多年后的一个寒夜,一位进京考中了进士,然而又在铨选中落第的书生,郁郁不欢乘船返回自己在湖北襄阳的老家。途径姑苏城外时,夜不能寐,于是信手写下了这样的七言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位书生叫张继,清代人所编辑的900卷《全唐诗》,48900余首诗作中,张继仅被收录了一首《枫桥夜泊》。
就是这首千古绝唱的《枫桥夜泊》,一千多年来,捧红了原先名不见经传的寒山寺,以及寒山寺门前的枫桥。历史上,无论帝皇将相、才子佳人,都与寒山寺结下了不解之缘。1885年,日本书法家田口美舫游学中国期间,曾经慕名来到寒山寺,并恳请让他在日本仿造一座寒山寺。日本的寒山寺建造在离东京不远的青梅山上,《枫桥夜泊》这首诗,还是日本小学生的课本内容之一。
寒山寺其实也属于命运多舛的寺庙,一千多年来,先后五次遭遇火焚,几经重建。现今人们所见到的寒山寺,大部分建筑为现代翻建的。寺院的布局,也不像其它庙宇那么气度恢弘,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也不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倒是有着江南古典园林中那份曲折通幽的感觉。
寒山寺的镇寺之宝,当属那块《枫桥夜泊》诗文的石碑。可惜它已经是第三块石碑了。据记载,最早刻有张继诗句的石碑,是在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由郇国公王珪手书,也是在那年,寺院外面的那座桥,才正式被命名为“枫桥”。可惜第一块石碑早已不知去向。
第二块碑为明代江南才子、苏州人文征明所写,至今也仅存下“霜、啼、姑、苏”等数个字体。现今的石碑,为清末光绪三十二年重修寒山寺时,由俞樾手书的。俞樾,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一生著述不倦,共撰写了五百余卷著作。俞樾手书的石碑高约3.5米,宽约1米,为寒山寺一绝。
张继写《枫桥夜泊》时,也许并没有进入过寒山寺。因为当年从运河来到枫桥镇,所有南来北往的船只,夜间均是停泊于枫桥码头的沿河边上。码头距离寒山寺的正门,还有个三四百米的路程,所以才有了“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说法。
从前的寒山寺,一直有着半夜敲“夜钟”的习惯。而现在寒山寺的钟声,只有到了每年的元旦前夜和除夕夜,才会响起,而且是108响,它预示着除旧迎新之意。不过张继那个年代的寒山寺大钟,早已失传。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所铸造,一人多高,重有两吨。
许多游客到了寒山寺,以为寺庙门前的那座石拱桥,便是传说中的“枫桥”,其实它的名字叫“江村桥”。沿河道再往北面行走一段距离,架设在“铁岭关”前的那座石拱桥,才是张继诗中的“枫桥”。铁岭关,明朝时为抵御倭寇所建。从枫桥上下,均需要从铁岭关的城门洞里穿过。
只是如今的枫桥镇,正在打造枫桥古镇景区,景区是免费对游客开放的,但即便是当年张继夜泊处,也已经无法寻觅到历史痕迹了。沿河新建的古镇建筑,看上去确实太新,河道内用花坛搭建出的景观,也有点不伦不类。还不如停上一只摇橹船,点上一盏渔火灯,也要比现在的景观更有诗情画意。
冬雨天,相机也就无法掏出来拍摄了。这次游览寒山寺与枫桥,全凭新入手的荣耀V30手机。得益于荣耀手机强大的4000万超感光镜头+800万镜头+800万超广角镜头配置,应付这样的场景也是足足有余的。尤其是拥有F/1.8大光圈,主摄的ISO可达204800,拍摄夜景更不在话下。
在极暗光环境下提高相机的ISO拍摄,也会带来照片上的噪点增多。而荣耀V30的低噪点控制确实做的厉害,这也是荣耀手机所采用的相机矩阵,通过芯片、算法、光学器件深入融合带来的突破性提升。这次拍摄枫桥的夜景照片,包括前几天拍摄的夜间古运河,出来的照片基本上干净无噪点,不涂抹,影像通透,效果也非常理想。或许以后外出拍摄,可以不再背那沉重的摄影包了。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