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
是森林资源的瑰宝
是大自然和祖先
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古树名木是一座城市的
自然文脉和历史路标
分散在城乡的土地上
作为西安的中心城区
碑林区存有大量的古树名木
生机勃勃的树干和枝叶
篆刻着这座城市的记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在这样难得的秋日暖阳中
和『遇见碑林』一起
寻觅古树踪迹
访问城市的“活文物”
【科普时间】
✿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 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根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公布的结果显示,全国散生古树的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99年间,共有98.75万株;树龄在300—499年的有16.03万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6.82万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树有5株。
小雁塔景区
古树名片
国槐(树龄1300年):“槐”者,“怀”也。树型高大,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
楸树(树龄800年):原产中国,为紫葳科梓树属乔木。据研究,上溯至地质年代四季冰川前的始新世华北及其它地区就有楸树分布,是经历中国史前地质地貌结构变迁得以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古老活化石树种之一。
小雁塔景区中的几株古树,最年轻的都有八百岁,而大多数的古树,已有一千三百岁了!岁月雕琢了它们奇特的身姿,却没影响它们的繁茂。
这些古树伫立在小雁塔大雄宝殿前,景区中轴线的两侧,穿过慈恩阁便能看到。每一棵树都被石砖砌成的围栏保护了起来。树冠相交,亭亭如盖。
这几棵国槐,已经在风雨中挺立了1300年,其中一些树干已经枯了,却从旁支侧干中重发新叶,即使在其他树木开始枯黄的秋天,也依旧郁郁葱葱,有着让人叹服的生命力。
院中树龄800年的楸树,和国槐同样珍贵。楸树又名梓桐,韩愈一句“仰视何青青,上不见纤穿。”说尽了它的茂密。抚摸粗糙的树皮,可以感受到树干内勃发的生机。
站在成荫的树下抬头向上望去,秋日的暖阳穿过树叶,每一片的脉络都被照得通透。
碑林博物馆
古树名片
国槐(树龄1100年):“槐”者,“怀”也。树型高大,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
侧柏(树龄300年):侧柏为中国特产,除青海,全国均有分布。寿命很长,常有百年和数百年以上的古树。
不知道是否是文脉深厚的缘故,孔庙、文庙、西安碑林博物馆一带的古树尤为密集。茂密的国槐、苍劲的侧柏,遒枝峥嵘,犹如一幅幅笔触锋利的翰墨名作。
许多人到西安碑林博物馆,都是冲着国宝碑石而去,但博物馆内的“活文物”——古树名木,也值得一观。
当你走进碑林博物馆的大门,便可看见一棵冲破房顶的侧柏。这棵树龄300年的侧柏,有着“我命由我”的势头,展现着磅礴的生命力,顽强且正直。
碑林博物馆还有3棵千年古槐,因为碑林博物馆建在原孔庙的旧址上,这三株国槐又被叫做“太庙古槐”。古树参天,碑石在旁,历史仿佛就在转眼之间。
关中书院
古树名片
国槐(树龄250年):“槐”者,“怀”也。树型高大,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
皂荚(树龄300年):又名皂荚树、皂角等,高可达30米,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
古人种植松柏以示淡漠名利,志存高远。但关中书院作为明清时期的著名学府,如今留下的古树却多为国槐。
“无心插柳,柳却成荫。”这几棵百年国槐,都为这满是书卷气的院落,添了几分古朴葱郁。
除了国槐,关中书院还留有树龄300年的皂荚树。结果的时节,满树的皂角香气,温柔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此外,府学巷、咸宁学巷、卧龙巷等碑林区最古朴的巷子,有种与世无争的古意与幽静。巷里的古槐巨冠如伞,历经了百年风雨沧桑,依然焕发着生机。
目前,碑林区已登记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共60棵,其中一级19棵(国槐18棵、楸树1棵),二级17棵(国槐12棵、侧柏2棵、皂荚2棵),三级24棵(厚壳1棵、国槐6棵、侧柏11棵、皂荚1棵、紫藤16棵)。这些古树名木见证着千年古都的历史沧桑,讲述着碑林无言的老故事。
古树名木是生态资源的瑰宝,是地方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保护古树,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乡愁记忆。让我们一起了解古树,保护古树,共同守护这些城市“活文物”。
来源:遇见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