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节年为首,春节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祭祀活动,西晋时期民间就有了守岁的年俗。发展到如今,春节已经成为了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春节凝聚了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要说历朝历代最热闹的春节,那一定非盛唐莫属了。盛唐时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繁荣的经济,都成为了春节浓郁节日气氛的依托。
华灯初上,长安城灯火辉煌,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在除夕的晚上聚在一起守岁。唐朝时期还没有“春节”一说,除夕守岁也叫“熬年”,家家户户都在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大年初一,唐时叫做“元日”或“元正”等,这一天也是对唐朝人民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文武百官还有外邦远客都要进宫向皇帝朝贺,皇宫里会举行盛大的朝会仪式,仪式结束后,皇帝会赐宴群臣,群臣在宴会上饮酒作诗,诗词辞藻华丽,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这样的正旦朝会从汉代起延续至唐朝,到了盛唐时期规模阵势变得更加正式宏大。
除了在宫廷,大年初一坊间也有往来拜贺的风尚。在百姓之间的宴饮上,饮屠苏酒和花椒酒成为了一种春节习俗。由草药浸泡的屠苏酒在很多唐朝时期的诗词中非常常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新春佳节里,不少诗人作诗表达自己澎湃热烈的心情。唐朝人过年也爱吃甜食,像用大麦或小麦熬制而成的“胶牙饧”,就十分类似如今的麦芽糖,唐朝时期甘蔗制糖法并不普及,一般百姓家里这种“胶牙饧”也是一种比较贵重的美食了。
唐朝时期的新年,还有很多有趣、不成文的小习俗,像在除夕这天,唐朝人不会往家外倒垃圾,这表示家财不会流失;穿破的鞋子要埋在院子里,表示家里会出“印绶之子(当大官的儿子)”;用坏的扫帚要在子时丢进院子的火堆里焚烧,表示新的一年家里粮仓不虚....唐朝时期人们会在大年初一的一早,在院子里竖起长长的杆子,竿顶飘悬着纸或布做的长条型旗子,旗子随风抖动用来祈求长寿健康,这种“幡子”后流传至日本,成为了日本鲤鱼旗的前身。
人们对于年文化的表达在每个年代都有所不同,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家人可以幸福美满的团聚在一起这个精神内核,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也有着说不完的传奇故事,一年又一年,春节在不断的传承经典,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向前发展,变得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