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广州,有一个未经过度开发的地方很好地保留了老广州的风貌 !然而,历经数次规划变迁再翻开新的广州地图已经找不到它的名字了。这里有麻石街、趟栊门,低平房和二三层楼房屋一间挨着一间”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概诸圣”狭街窄巷纵横交错这里是古老的龙导尾!
在广州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我们经常会有这样奇妙却不违和的体验:而说到“旧”,龙导尾便是其中一个“旧中之旧”的存在。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汉时期,如今却消失在新地图上。
龙导尾据记载,它曾以水松基的石碑为起点,北面是龙船岗,东面有将军庙和邓世昌故居,南面有多间挂牌广州历史建筑房屋,西面则是龙导尾市场。
地名来源五代十国时期割据岭南的南汉皇帝刘岩,他登基后下令在现宝岗大道筑起“南郊坛”以祭祀天地,坛前修起一条仿长安含元殿升殿甬道的皇帝专用通道,名为龙尾道。不久宋朝统一中国,所有宝殿都被焚毁,但在龙尾道遗址形成的村落仍叫龙尾道。清初时有人讹写为龙尾导,到了清未又误称为龙导尾,曾在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祖居亦在此地。
龙导尾在清末时仍是属番禺县的一个乡,面值很大,差不多有两平方公里,清末秀才何惠群为龙导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粤曲小调《叹五更》:“三更才过月生西,记得与君买舟同过漱珠桥。君抱琵琶侬唱小调,或郎度曲,我吹箫。两家誓死同欢笑,又话谁个忘恩负义天地不饶。近日我郎心变了,万种愁怀恨未消……五更月影照墙东,倚遍栏杆十二重。……离情别恨难入梦,海幢声接海珠钟。睡醒懒梳愁有五种,忽见一轮红日上帘栊。”可见旧时的龙导尾乃一态岭南水乡的模样,遍布小桥流水人家。
人称“下水道”的龙导尾市场,(未封闭前是一条河涌叫漱珠涌)面对龙溪首约,从左边的小楼梯下去便是。从龙头走到龙尾,你会找到最原味的平凡生活。
各种百货小商品、鸡鸭鱼肉、海鲜干货、衣裤鞋袜统统都有,物价似乎停留在10年前,鲜花店卖着水果,面包屋摆着水产,照相馆门外摆着衣车 一切都是那么随性略显,人们走着狭窄的街道,偶然身体相互碰撞,也是对笑示意了事,细细想来又颇有趣味。
小摊一家挨着一家,老板闲时玩玩手机吹吹水,(聊天)下雨马上收档,生活的节奏还是慢一点。他们的生活看起来也是比较悠闲。
美食小店在龙导尾非常之多,不少街坊排队帮衬。,你大概不会想到,在这个低调的角落,竟然藏着最地道的广州味道。既然来了,那可一定要好好尝尝。
从龙导尾市场转个弯到另一条小巷就到,你才能发现这家隐秘小店。英记食店听说是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开的,做了38年了,火到连深圳朋友都知道。
每年的春节前一个月就开始做油角煎堆、蛋散,全都是人工搓粉,包馅,造型的,少点功夫和耐心都做不来。
店里最出名的是传统手工制作的食品,像萝卜糕、发糕。
街坊及远道而来的食客帮衬都是几斤几袋地买,逢年过节送亲朋戚友,结算他们还是老传统使用着古老的算盘。
便宜、传统、家常味是它们的统一标志,或许环境不太友好,但听着街坊讲家,长里短的、老板记得你的口味爱好,这些就是最打动人心的生活细节。
大排档的菜色,可媲美大酒楼的出品,锁住了附近街坊的胃,这里的上菜速度很快,新鲜滚热辣,而且样样都是便宜。
在龙导尾行走一天也不怕肚子饿,在市集有多间粥粉面食店、美食点心店,门店多。广州人离不开肠粉,可以早上吃,可以中午吃,可以吃晚上。肠的精髓在于,皮要薄,馅要多,酱汁咸淡要适中等你挑拣。
激发对旧时家乡味道的思念。这里可感受到地道的老广生活,也可品尝地道广州美食。
在这里也非常流行微信支付,滴一声搞掂
住在深巷的街坊,有些连家门都不关,看见路过的邻居就打声招呼。面对陌生人,他们也不会眼神警惕,热情主动与你聊两句,遇到问路的详细指引,甚至带路。
这份无条件信任的人情味,可是千金难买的。也正是这份浓浓的人情味,才使得广州式幸福愈发闪闪发亮吧,邻里间互相惦记、交流下厨心得的日子,是否勾起你一丝丝对慢生活的向往?
在珠江以南曾有一大片富人区它未经过度开发,现保留多间民初时期的建筑,据统计,在龙壤大街上共有11座“广州历史建筑”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可谓是广州最早的一批半山豪宅,这些豪宅都是当年在“河南”(指珠江河南面)做生意最有钱的人所建。
在宁静的大街上很少遇到行人,至今很好地保留着老广风貌,青砖大屋土生土长的老广依然爱它爱到骨子里
不仅东山有洋楼,龙导尾也有,进入龙骧大街就能看到龙导尾的洋楼群,洋楼门口贴着门牌号和二维码扫一下就能了解这一栋楼的往事。
《邓世昌纪念馆》
《邓世昌纪念馆》全景
(历史资料来源于网上)
司徒志文
津门网特约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