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霞客路,宁海第一步”,宁海,《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地,位于浙江东部,处在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宁海,从字面上拆分,乃宁静之海。相传东海之内皆波涛汹涌,惟有此处港湾风平浪静,故得名。
D1、一市镇龙泉山庄、前童古镇,宿前童古镇久木房民宿。
D2、前童古镇、梁皇山、十里红妆文化园。
每年5月,是白枇杷上市的季节,这时候,人们的目光便锁定在浙江“枇杷之乡”的宁海县一市镇。
浙江人的枇杷自由,就靠宁海了。
作为夏天备受追捧的热门水果,一进入一市镇,就在路上看到装满枇杷的果篮“霸占”,一篮一篮的枇杷一字排开,果农无须吆喝,便有许多人围在果篮前挑选。
山头上,满山的白枇杷齐刷刷地挂满枝头,很是诱人,顺手一摘,直接就能把水润清甜的枇杷送入嘴里,完全不用担心农药,入口就能感觉到清甜还混杂着鲜味,整个人都滋润起来了。
世上仍然有人固执地以为枇杷就是黄颜色的,那他一定是不知道宁海的白枇杷。
宁海白枇杷又叫“宁海白”,被誉为“宁海一宝”,果大、皮薄、汁多、糖分多、香气浓,清甜适口,不酸也不涩,完全打破了过去对枇杷的酸涩印象,不愧被枇杷业内专家誉为“枇杷中的精品”。
谁吃谁知道,它是浙江人的心头好!
最重要的是,外皮非常薄,轻轻一扯即可整片剥下,完全不会浪费掉一点果肉,一口咬下,甜嫩的果肉即在嘴巴里散开,汁水多到一瞬间就包裹住整个口腔,丰美得令人猝不及防。
作为浙江“枇杷之乡”,宁海县一市镇是早先培育出这种优质白沙枇杷品种的。
这既得力于科研人员的努力研发,也离不开东海之滨宁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温润暖和的气象条件。2019年,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宁海白枇杷”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果农们为了保持原汁原味原貌,不打农药,也不打蜡,更不打保鲜剂,食品安全是原则底线!
一市镇坚持:枇杷是种来吃的,不是拿来看的。
5月是一市镇最忙碌的时候,1万余亩的成熟白枇杷要及时采摘,若拖时了,果实会烂在树上。
果农从清晨就开始忙了,采摘时,有经验的果农都是捏柄摘,捏柄放,保留外层的小绒毛。
奇怪的是很多枇杷树上看不到枇杷,树枝上而是套着一只只浅黄色的纸袋,这是黑科技啊,套了这个进口防菌纸袋,太阳晒了也不会裂果,使白枇杷色泽光鲜,还不怕鸟儿啄。
果农们将每一颗枇杷都小心翼翼地筛选,整齐码放在果篓里。
我们边摘边吃,走时还提了一小筐,心满意足地前往下一站:前童古镇。
【前童古镇,时光遗忘了这里,游客也忽视了它,却是座未美颜的梦乡】
如果你想感受古镇的生活,千万别去那些知名的古镇,那些地方都太商业化了,镇上的人几乎是外地来做生意的人。现在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小众古镇,它就是宁海县前童古镇。
相比其他的江南水乡古镇,前童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名字有点意思,当年它旁边还有个后童,后来不复存在了。
前童古镇位于宁海县城西南14公里处,这里完好地保存着一大片明清时期的旧宅和老街,一直是小透明,直到陈逸飞的电影《理发师》公演才被世人知晓。
同在江南,差别是有的,比起周庄、乌镇,前童名气不大,自然也多了份清净,若论景色,前童更原始,几乎没有商业化游乐项目,很适合走走看看,拍拍照片。中国邮政出过一套“中国古镇”的邮票,第一枚便是前童镇。
江南的古镇虽多,但是这么有烟火气的古镇还是很少。前童古镇仅有一条主街卖着各种特产,其他的街巷都是当地的居民居住着,没有被“景区”这个名头所侵扰。
走在街径上,并非青石板路,而是细细碎碎的鹅卵石,脚踩在上面犹如免费给你做足底按摩。
街巷窄,建筑密,身处其中,一不留神就如误入迷宫,要走出古镇就得逆水流而上,因为前童镇的溪水是往镇里流的,与丽江古城的不同。
中国的八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童姓祖先按“回”字九宫八卦式布局建筑,将白溪水引进镇中,一条小水渠绕镇一圈,使古镇多了一份飘逸,多了一份灵性,每家每户门前都哗哗作响,溪水日夜回唱着古镇的故事。虽无游船,但居民进入家中须过青石板小桥才行,不是水乡,胜似水乡。
古镇看上去有些破旧,流露着沧桑的美,彰显时空倒转的美,让人足以细细味,品的景点有职思其居、明经堂、民俗博物馆、童氏宗祠、群峰簮笏和《理发师》拍摄地。这是官方推荐的地点,其实未列出的景点更值得我们去探究。
话说前童的元宵行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当地最大型的民间游艺活动之一,每年的正月十四至十六,童氏族人无论男女老少,倾家而出,欢天喜地鸣群锣,抬鼓亭,放铳花,四邻八乡的观赏人群如约而至,乌央央的。
鼓亭馆内展示着元宵行会巡游时用的鼓亭、抬阁、秋千等,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原物,每个物件都集雕刻、堆塑、绘画、贴金、泥金、罩漆等工艺于一身。
鼓亭上有许多戏曲人物,灯饰高挂,宛若金龙狂舞,看了只有惊叹。
5月24日,我们在鼓亭馆前合了一个影,表示来过。
出了鼓亭馆,大家从大巴车上拿下行李,去往今晚打尖的久木房民宿。
有人把前童镇称作“卵石上的镇子”,因为墙根是卵石垒的,四合院的空地上也用卵石铺成,路面更不用说了,卵石在前童镇是恐怖性的存在,拖着行李箱的,行走在街巷中要注意箱底的轮子,反正我是背包,暗自窃喜。
路过正德堂,它是前童小学原址。正德堂就是正衣冠的地方,使用率似乎不高,基本上是官方有活动时这里才有人,一行12人只有我一个人进去了。
没走几步,便到了老街,这是古镇的商业中心,建于清末,曾经繁华一时,尤其是每到农历的集市日,周边商贾纷至沓来,车水马龙,如今街上挂着红灯笼,两旁有些商铺茶肆,但没有义乌小商品,开店的老板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做着生意,在这条街上听不到大声叫卖,见不到拉客推销,就像《宁海县志》对记载的那样,前童百姓“恋家、畏远行、不擅经商”,与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的宁波人是两种人生方式。
在前童邮局写上一叠明信片,寄给想念的人。
镜头上滴了雨水,竟然不知,我是喝高了吗。
老街的尽头,坐落着一座四合院:童氏宗祠。
宗祠建于明洪武十八年,由明大儒方孝孺主持设计,方孝孺是宁海人,曾辅佐建文帝,后来皇叔朱棣谋反篡位,要方孝孺起草篡位诏书,如若不从便灭其九族,不事逆贼的方孝孺很硬气地回答:“十族又何妨!”这第十族,便是他的众弟子。
朱棣连皇帝都敢灭,何况你小小的方孝孺,你不写,自有别人会来写,便处死了方孝孺。除了他,还有870人赔上了命。
唉,不就是违心写个通告嘛,要你写几行字有那么难吗,何苦坑了这么多个无辜者。
好在他设计的这个四合院没受牵连,保留着正门、戏台、天井、东西厢房及正厅,里面的大戏台现在被业余票友们占领了。
厅内有32根大圆柱,好比象棋中的32颗象棋子,隐含全族一盘棋之意。
镇子里的水井很多,古时居民喝水全靠它了。凑近探头俯看,竟然不是枯井,是有水的活井。
众多古井与八卦水系组成了有趣的“井水不犯河水”,灯光一打,古井的井圈跟镀了金似的,贼吸睛。
行进中直接撞上了逸飞影院,没半点心理准备,太意外了,它如今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打卡点之一。
这里是当年旅美画家、导演陈逸飞拍摄《理发师》的主要取景地,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拍片肯定有他的道理,有时间有兴趣的进屋看一场由陈坤、曾黎主演的《理发师》,回味一下剧中场景,陈坤就是在这里抹掉一位日本人的脖子。
走走停停便到了当晚入住的店,房子看上去很老,但心细的富龙我发现,是在老宅上重建的,为的是让旅客住得更舒适,不过一般人看不出来。与房东聊天很累,俩老都不会讲普通话。
为了照顾生意,大家分一匙羮,因而安排了队伍中一半的人住到隔壁的前童驿事客栈。
安顿完毕,开逛,没了行李的羁绊,整个人轻松了。镇子很老,有丽江古镇之感,但远比丽江质朴。前童也没有周庄喧哗,更不是乌镇那种赶空居民的运营模式,这里不像景区,倒像爷爷的爷爷住的古镇,是拿来怀旧的。有情怀的人,大多会钟情于这副模样的古镇。
现在城市越来越大,家却越来越小,一座座平房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一片高楼,居民的家都不着地了,这种此消彼长的现代化进程,正在日益吞噬传统的历史建筑。
巷道密如蛛网,行走其中很难弄清方向,不知不觉就迷失在时空的纬度里。
路过婚庆银博物馆,可惜关了门。
前童的住宿并不像西塘那样遍地是,但也适度地开了一些客栈,大多低调地开在巷子深处,有的走古风,有的走文艺风。
青藤白墙黑瓦,石头镂花窗户,雕梁画栋门楼,苍凉中显现出昔日的繁华。
前童沧桑、憔悴、宁静,有的街巷空无一人,难道是座空城吗。
巷子幽深,没有游客的侵扰,岁月一片静好,小镇居民豁达从容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把这种照片发到朋友圈,立马引来质疑声:“怎么这么冷清?”看来大家对于旅游景区已习惯了看人头,倘若未看到,反而会觉得怪怪的。
早在2006年,他们就在溪流里放养了红锦鲤、鲤鱼等,居民没有一个去捕捞的,反而自发地放养一些鱼苗,鱼儿成群畅游的画面成了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
走到古镇的正门,斜对面是鹿山,此山是看古镇全景的最佳地点,登上去视野很好,可以拍到古镇全貌。
在古镇正门我们乘车去8公里外的紫竹园农庄吃晚饭,农庄的外部环境很赞,坐落在山脚下,白溪也打从这流过。顺带想说的是,这两天我们餐餐都吃得很满足,宁海的特色美食都吃上了。
晚上在镇上溜食,每栋老宅完好地保留着旧时江南的最后一缕呼吸。推开木门,光阴自明砖清瓦间倾泻而出,带着穿越千年的古老故事,徐徐入梦来。
第二天上午提着行李边走边逛,把头一天没走到的接着看。
初听“群峰簪笏”,以为是几座山,不料却是一个小院子,还藏在一条窄巷里。
我问导游,何为“群峰簪笏”,她抬手往上一指,原来群峰簪笏指的是屋角,出乎我的想象了。
簪笏,冠簪、手办的意思,系古代仕宦所用的东西。
群峰簪笏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主人是清代举人童桂林,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结局却很惨。
站在院中央,仿佛听到他在鸣冤。
明清时期的建筑达到了一个高峰,讲究严谨工整和典雅,多使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突出了梁柱檩的结合,具有更大的建筑空间效果,梁枋门窗多用本色木料,富有人情趣味。清朝建筑中还大量使用砖石,促进了砖石结构的发展。
如果走累了,请不要放过古镇里的美食,一些当地人在路边摆摊,有的还挂着获得的奖状,路过时老板很热情地请我们免费试吃,你可以尝尝“前童三宝”(前童豆腐、前童香干、前童空心腐),美味无比,还可以试吃到饱。
虽然长沙臭豆腐很上头,虽然大家都叫豆腐,但前童有自己的一招。另外,汤包、麦糊头、麦饼、麻糍等也别有风味,而且价格也都不贵。
在前童,还有霞客松花饼刷着存在感。传说徐霞客来到前童,百姓拿出麦饼招待他,麦饼厚实,管饱不管香。身为美食家的旅行家,徐先生指导百姓将饼皮擀薄,再擀薄,出炉后果然香了,从此成为前童特色小吃。
霞客松花饼,制作主材料是面粉和松花,入口留香,尝一尝能打通任督二脉。
随意地走走,总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一头是现实,一头是明清。
前童古镇还没逛过瘾,就被吆喝走了。
【梁宣帝来过,徐霞客来过,下一个谁来?】
梁皇山,山势险峻,瀑布泛滥成灾,是浙东名山。
让它扬名的并非靠颜值,而是得益于一个人,他便是梁宣帝。
话说南北朝时期梁宣帝还只是一个诸侯,官方的姓名、职务叫岳阳王萧察,他卷进了侯景之乱,为保命,慌不择路地躲进了宁海县的一座深山,并在此隐居,后来时机成熟,出山弄了个皇帝练练手,后人于是将这座无名的山,取名为梁皇山。
梁宣帝离开此山若干年后,旅行达人小徐循迹而来,他可不像梁宣帝诚惶诚恐地躲在这里,而是放声高歌此山,并把它写进《徐霞客游记》,还是书的开头部分。
5月25日,我们进入梁皇山,第一个景点是上马石,人称“江南第一石”。公元584年,躲过风头的岳阳王萧察就是踩在这块石头上骑马出山的,后来成了西梁开国皇帝。
1613年驴友始祖徐霞客骑马来到梁皇山,得知这个故事后,也效仿梁皇踩石上马。由此看来,这“江南第一石”取了“开国”和“开篇”两个典故,含金量很高。
我择右侧的路上行,便到了紫藤花语,夏天走在这下面,与紫外线说拜拜。
途中遇到一座微缩版庙,供着观音菩萨,路过的游客大多在此未作停留,别欺负庙小。当年岳阳王萧察就是在这个观音的点化下领兵回京,平息战乱,做了皇帝。
直往上走,便开始听见溪水哗啦的声响。水中有块巨石,名曰:石来运转。彩头很好,石头的特色不太明显。
来到“洗心潭”,但见碧水清清,洗尘更洗心。话说当年拱台书院的秀才受到老和尚指点,到此潭中洗心,十指连心,洗手即洗心,随即复考,高中状元。
我也来洗洗手。
几位年轻的小伙伴行至烟霞亭便开始歇了,倒是我们几位年纪大的还精神饱满着。
景区水量充沛,瀑布众多,上图是三线瀑,银花飞散,水珠溅玉,水雾弥漫。
一路上行,数十条大小瀑布从山壁岩崖间飞泻而下,“七仙飞瀑”犹如七位仙女下凡,见瀑起舞,个个身材曼妙、飘逸。
爬到半山腰,这里设置了飞天魔毯,匀速上升,很平稳,送你轻松上山,懒人福音。
下了飞天魔毯,来到放心潭,到了这里就把谈合同、争职称之类的事统统撂下吧,吸氧才是正经事。
想天长地久的,快来这里合个影,“情侣瀑”的看点是两条瀑布中间的石头,这石头的有趣之点是“心”的形状。
虐狗啦。
紧张、刺激的项目打包来啦,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高空漫步”,脚下铺的钢条是漏的,千万别看脚下,否则会吓得腿不知怎么往前迈。
与高空漫步对应的位置有一个这种的项目,瞧瞧,护栏都没得,这简直是想蓄意谋害游客啊,富龙我还叫不出项目的名字,好在是雨期,它暂停开放了。
与它们连着的是玻璃桥,它犹如一条白带横跨长空。
玻璃桥是热门景点,刚下过雨,工作人员见有游客来,忙用拖把清干桥面上的积水。
玻璃桥离地面有60多层楼高,人在桥中走,云在身边飘,这是我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
桥的中部专设了一个往外伸出去的观景台,呈半圆形,既方便游客观景,又便于拍照留影。
我最讨厌景区为赶时髦而给玻璃桥弄个5D效果,这纯属一个噱头,庆幸梁皇山有自己的定力。
过了玻璃桥,更恐怖的在等着你,悬崖秋千,一种死亡游戏,反正我珍惜生命。
景区管这个不叫悬崖秋千,而是叫探险乐园。
都说茶卡盐湖的天空之境好梦幻,却不知梁皇山的天空之境也不逊色,茶卡的在湖上,这里的在天上。
山顶上的天空之境更接近天空,实至名归,成了网红打卡地,女人们爱了爱了。
我们在这里感受镜子带来的神奇魔法,真的是照妖镜。
拍完坐吊椅的,接着转场座櫈,一样的很出片。
这种打卡照晒到朋友圈的后果很严重,完全是拉仇恨。
若要追求出大片,美女脱鞋脱袜,是必须的。
赤脚踩在冰冷的镜子上,这种拼了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没脱鞋的,画面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别不听我的。
塑料姐妹,搞起来。
下山有玻璃滑道,能将游客迅速到达山下,不用徒步那么累啦。坐滑道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追尾。Butterfiy美女嫌我滑得慢,她不时用双脚卡住两侧来刹车。
到达地面以后,还有一段山路要走,很快就看到前方有景,叫幽谷听泉。
听闻梁皇要出山,金蟾跑过来献宝,这便有了“金蟾献宝”一景,难怪当年徐霞客赞叹道:峰荣水连,木秀石奇。
下了山,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回宁海县城,那里有个红红火火的景点。
【走进十里红妆文化园,看古时宁海县是怎样嫁女的】
娶一个浙江宁海的老婆要多少礼金?
不要钱,还有赚!让你少奋斗20年!
你没有听错,在宁海县与现在“娶不起”的现象恰恰相反,古代的女方是嫁不起。
从宋朝起,宁海就有着厚嫁的习俗,厚嫁就是常说的“十里红妆”。
“十里红妆”是一个半夸张半写实的形容词,指嫁妆十分丰厚,一担担、一杠杠的嫁妆朱漆髹金,流光溢彩,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出嫁当日,杠箱开道,花轿居中,箱、柜、桌、椅、桶、盆等红漆陪嫁用品随后,高调地炫耀女方家产的富足。
送嫁队伍浩浩荡荡,仿佛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第一抬嫁妆进了男方家,最后一抬可能还在女方家里没出门呢,绵延十里,一路上锣鼓齐鸣,爆竹声不断,欢天喜地地去往男方家里,故称“十里红妆”。
据说浙东十里红妆的习俗,起源于宋朝,跟宋高宗有关。有一天,还没当上皇帝的赵构逃亡到浙江宁海,生死之际,被一个貎美的村姑救了,把个赵构感动得涕淋,跪着许下诺言,倘若能登基为帝,定来迎娶村姑。
赵构为帝后,不失诺言,前来迎娶村姑,村姑却不愿意嫁入皇宫,为此还使出绝招,全村姑娘个个蒙上红巾,让赵构分辨不了哪个是他要找的村姑,无奈之下,只好下旨:“浙东女子尽封王”,出嫁的时候可以享受半副銮驾的待遇。
虽然十里红妆的婚俗现在不复存在了,但在宁海仍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回味与感受,它就是十里红妆文化园,这是浙江省最大的婚俗文化园。
十里红妆文化园以竹、木、石、土、金属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再加上江南固有的山水园林元素,恰与宁海“人意山光,灵动山水”的意境相契合,不亏是出自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之手的作品。
十里红妆文化园里面设了10个展厅,收藏了花轿、床、箱柜、桌椅、梳妆奁等各类红妆藏品2000余件,再现了人们对美好婚姻生活的憧憬。
最显眼的应该就是“万工轿”了,从名字中就能感受到它的工序有多复杂,万工轿为木质构造,其精妙之处就是没有使用一枚钉子,在轿子上有400个雕像,还有不计其数的花草和鸟虫,据说做一个这样的轿子需要多人协作,耗费1万个工时,万工轿曾登上《国家宝藏》。
放眼望去,一顶娇子犹如一座微型的宫殿,坐在这里面的新娘是多么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