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与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两条大河不仅排名于中国的前两位,而且还分别是世界第三和第五的大河。虽说两条母亲河都发源于青海省,但却分别流入了东海与渤海。多年以来,记者虽然没有前往其源头探寻过,但是却十分希望探寻一下两条母亲河流入大海的壮观景象。
走进吴淞湿地公园(摄影:冯赣勇)
2012年8月,记者有幸在“走进齐鲁 感受江浙”的采风活动中,前往山东东营垦利的黄河入海口一观。谁曾想,时过三个多月之久,又得以有机会能往长江与黄浦江相聚河流入海的地方探寻。2012年12月3日,记者在经过一番网上查询相关资料的准备工作后,从上海下榻的杨浦甸园宾馆出发,驱车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行程,就抵达了位于上海宝山区东部的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门口。
芦苇荡一角(摄影:冯赣勇)
湿地公园所在的位置吴淞口位于上海市区的北部,这里是黄浦江与长江汇流处,原先是吴淞江的入海口,故称之为吴淞口。现今吴淞口是黄浦江的入海口,实质上已经是“黄浦口”了,但名称一直没有更改。
湿地公园(摄影:冯赣勇)
上海开埠前,苏州河一直叫吴淞江,只是上海开埠后,由于外国人发现可以乘船从这条河到苏州,所以叫它为苏州河。但是中国官方资料一直叫这条河为吴淞江,所以吴淞江这个大名一直没有改变。不过根据习惯吴淞江上游称为吴淞江,进入上海市区,上海人则称之为苏州河。
园中野生植物(摄影:冯赣勇)
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内最具特色的资源之一,就是长江与黄浦江两江交汇处的滨江湿地,绵延两公里的滨江湿地,这里是公园的最佳观景处,被誉为“公园的精髓”,湿地上,生长着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和滩涂小动物,有许多候鸟过往停留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美丽的图画。
园中吴淞亭(摄影:冯赣勇)
走进公园后才发现这里实在太大了。据资料载,公园总占地总面积为53.46公顷,背山面水,东频长江、黄浦江,西倚炮台山,沿江的岸线长达1974.13米,其西南角是著名的吴淞口,清朝时借此地形建造水师炮台,故得名为炮台湾。
江畔观光栈道(摄影:冯赣勇)
由于时间有限,记者直接奔向江边。沿途看到该公园的设计真是突出了生态恢复及文化重建的理念,不仅让原有的滩涂湿地在设计中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在沿江岸线一侧通过大小生态岛的组合,利用潮起潮落的水位变化,营造了诸多的湿地景观。特别是茂盛的芦花荡,芦花迎风摇弋煞是好看。正值秋冬之际,这里许多特有的季节性风光美景一幕幕地闪过记者的眼帘。
摇弋的芦苇(摄影:冯赣勇)
记者因为首次来这里,加之园内的游人稀少,虽说按着园内指示牌,顺着观光道寻觅,但还是有点转向的感觉。经过咨询偶尔遇到的几位零星游客,终于找到了顺江畔而修建的木质观光栈道。沿江岸的栈道由北向南漫步而行,只见宽阔的江水滚滚流淌。近观,江水的波涛一浪接一浪地不断拍打着岸边的卵石,掀起一股股白色的浪花;远眺,一艘艘大型货轮参差错落地游弋在江面上航行。
江涛拍岸(摄影:冯赣勇)
正走着迎面过来一个信步而行的老人家。记者指着江面问:老先生,请问您这里是长江入海口吗?老人家非常热情地向我介绍起来。他用手指着东南说,没错,你看咱们面前的是长江,南面那个指挥塔的位置就是黄浦江口,也是长江和黄浦江在这里汇流的地方,两江汇流后就流入了前面的东海。所以这里也是观赏“两江”交汇奔流入海的最佳地方,前面不远有个观景台那里观景最佳。今天是阴天,如果晴天,你看对面就是崇明岛,会看的非常清楚。
两江汇流观景台(摄影:冯赣勇)
记者十分感激老人家热情详实的回答,同其告别后,顺着曲折延伸的栈道,漫步走了不远就来到了圆形的观景台前。从这里往南眺望,矗立于黄浦江口的中国海事指挥塔历历在目,近在咫尺。记者感觉,如果身居塔上观测,能清晰地看到来来往往进出黄浦江的各种船舶。站在观景台上看到的长江与黄浦江两江汇合,奔流入海的场面非常壮观。滚滚而流的江水一眼望不到头。
江上信号灯塔(摄影:冯赣勇)
江上除了过往的船舶还有闪烁着红光的灯塔。耳畔时而传来断续而悠扬的轮船鸣笛之声回荡在江上。离观景台较近的岸畔,是一片黄色的芦苇丛生的湿地景色,各种鸟儿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翱翔,真是好一幅天然美景。只可惜,当日天气阴沉沉的,江上一片雾茫茫。否则如果要是蓝天白云下看此景观该多么美妙啊!
江上的货轮(摄影:冯赣勇)
从江边回程的路上,终于可以放松心情好好观赏一下园中景色了。只见园内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有一种令人想走到更深处,探个究竟的欲望,这里的树林,草地,花园,清溏,鱼,蛙,鸟及林荫小道、观光大道星罗棋布,这一切都呈现着一派原生态的动人景象。
中国海事瞭望台(摄影:冯赣勇)
也许这里离上海市区较远的缘故吧?公园内的游人稀少,格外寂静,安详。路过静心雅园和镜竹湖映影,在此逗留沉静片刻,清澈幽静的大水塘呈现眼前,水草、芦苇簇簇,周遭草木丛生,略带古朴风味的宽阔木质阶梯直通塘边,水静,草静,心也静,反激起沉思无限。喧嚣过后是沉静,嘈杂远去是清宁,安宁呈现的是清醒和坚定。
远眺黄浦江出口(摄影:冯赣勇)
湿地公园还有具有江南水乡风情的“万竹园”,这里是公园的南园。万竹园以“竹文化”为主题,拟造了一个“江南竹韵、清清通幽”的秀丽竹景。竹园地势起伏、青冈林茂、清溪悠悠、小桥流水、翠竹松香,形成了一派“日出清清秀、月照清清影”的竹趣盎然的自然风光。竹园主体建筑呈明清格调,与小桥流水相映衬,似有来到江南水乡的美感。
黄浦江口留影(摄影:孙明和)
古色古香的“丝竹镇”依傍“镜竹塘”,游人至此,可观竹亭、赏竹饰、食竹饭、划竹船、购竹器。“竹影桥”、“墨竹斋”、“竹韵阁”、“傣楼”等特色建筑巧妙地点布竹园之中,小溪、竹丛与建筑的完美组合,绘就了一幅清幽的水乡画面。
轮船灯塔景观(摄影:冯赣勇)
而以炮台湾命名的公园中心地带的吴淞炮台纪念广场更是值得一观,它的巨大魅力就在于这里凝固着中国百年硝烟战火。吴淞炮台湾,原称杨家嘴,因沿江构筑炮台而得名,俗称老炮台,又名西炮台,是中国百年的军事要塞。
地公园小景(摄影:冯赣勇)
炮台于1660年即清顺治十七年建成,1718年即康熙五十七年重建。1842年鸦片战争,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炮台湾成为中国军民浴血奋战顽强抵抗外来敌寇入侵的威武之阵和血腥之地,抗英民族英雄清军将领陈化成及无数英雄将士在此英勇就义;第19路军、第9集团军等在此与日寇展开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拉锯战和肉搏战,这一国恨家仇和民族英雄的抗战历史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江畔浅滩(摄影:冯赣勇)
1949年解放上海的吴淞战役,也在这里打响,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经过几昼夜的鏖战,钳制了吴淞要塞,以两千多位烈士的鲜血为代价,换来了大上海的和平与繁荣,这段民族兄弟自相残杀的历史和教训,也永远被人们所牢记,并引以为戒。
园中秋景(摄影:冯赣勇)
纪念广场的制高点展示有宝山塘后出土的一尊清代铁炮,铸造于1646年(清顺治三年),是见证吴淞炮台湾历史的重要文物;还有抗击日军的机动火炮,解放上海的攻坚火炮,均镌刻着炎黄子孙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
空中看吴淞口(摄影:冯赣勇)
吴淞炮台纪念广场成为警醒民族,重铸民魂,振奋民心,激起爱国情怀的教育场所。可惜由于时间有限,包括炮台广场等许多园内景观,记者却无法前去一观。但是在一年之中继观赏了黄河入海口后又能圆寻访长江与黄浦江河流入海的愿望,记者已深感足矣。(图文:冯赣勇)
上一篇:唐镇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