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云紫处,半城人看花。暮春渐临,已是紫藤花开时节,便想到上海紫藤观景地嘉定紫藤园去看90余株紫藤花开绽放的盛景。2019年4月14日,我特意来到嘉定。
位于上海嘉定区博乐路环城河畔的紫藤园始建于1997年,园苑布局既具有中国山水园林的特色,同时也融入了部分日本造园风格。
紫藤园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园内有优良紫藤93余株,品种各异,花朵硕大,花色鲜艳,有紫、红、粉、白、蓝等各色,花穗长一般在60至90厘米,最长者可超过150厘米。
这些紫藤品种均由日本冈山县和气町原町长藤本道生无偿提供,园内的紫藤棚架则由来自和气町的日本德永鲤鱼帜公司社长德永深二捐建。
漫步嘉定紫藤园,满眼是春的气息,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紫藤是春天不可错过的风景。
出嘉定紫藤园,沿环城河北岸西行,穿过博乐路桥桥洞,继续西行便是嘉定古城墙南水关遗址,现在已辟为嘉定南水关公园。
水关是古城墙的组成部分,用于防守敌军从水上攻城,也有调节水流的功能。嘉定城区现存的古水关有南水关、西水关及北水关遗址三处。其中,西水关和南水关始建于元代,北水关建于明代。
眼前的嘉定南水关初建于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不过现在这座约十米见方、两层的小型水关城门应该是重修的,甚至可能已是仿建的了。
登上南水关城台,向南远眺,嘉定护城河与横沥河十字相接,伫立水关城台,可以依稀揣想嘉定古城南水关当年水陆要津的盛况。
向北俯瞰,横沥河上有现代水闸,以调节水关内外的水位便于船只通行。
过南水关沿横沥河上溯,水路可以通往汇龙潭公园。
走下南水关城台,来到南水关公园内两段嘉定古城墙遗址前,这两段古城墙不长也不高,已充作居民小区一部分围墙了。当然从城砖形状、色泽来看,近年已对古城墙遗址进行过一些修缮。
两段古城墙之间临护城河有座九卿轩,轩前有一大石,上刻“疁城”两字,这是嘉定的古称。
嘉定古城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由嘉定县知事高衍孙主持筑造,距今已有近800年历史。嘉定城墙初为土城,元末南方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指派大将吕珍将土城墙筑成砖城墙,周长1694丈,高1.5丈。明代中后期,为抵御倭寇侵扰,城墙不断修建日益增高、加固。嘉定古城墙大致呈圆形,也有状其为龟型,有城门四座,分别为东门(元代称晏海门)、西门(元代称合浦门,明代改名济漕门)、南门(元代称澄江门,明代改名宣文门)、北门(元代称朝京门、观澜门,明代改名振武门)。嘉定城墙民国时期已陆续被拆,1949年后拆除了大部分,今仅存西门、南门两段各长约120米,总长240米宽3米多的古城墙,是上海市保存最完整、最长的古城墙了。
嘉定城墙遗址包括古城墙和古水关。出南水关公园,向西过南大街就是南城墙公园。这里保存的嘉定古城墙遗址要较南水关那里的两段城墙完整些,也长得多,这段嘉定南门古城墙残长100余米,残高5米。
登上城墙,见城墙上生长着不少杂树,草木丛生,很有一种古意沧桑。
嘉定是上海一座颇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嘉定城名来自南宋的嘉定年号,嘉定的孔庙也是上海地区历史悠久的文庙,而明末清初惨烈的抵清和“嘉定三屠”更使其有一份血染的坚贞。
这一带古城墙曾经见证了公元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嘉定书生侯峒曾、黄淳耀等人率众抵御清兵时的豪气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血性,护城河流水汤汤也曾亲历嘉定三屠数万生灵遭涂炭。今天,嘉定紫藤花艳或许是因为这片土地因血而沃罢,念及于此,不禁令人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