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苏州枫桥景区之漕运展示馆
枫桥是漕运的中转站,江浙一带的粮食从这里运往京城,湖广、安徽、福建一带的皇粮也集中在枫桥,再转运京城。我国的长江、黄河等主要水系都是东西向的,南粮北调必须开凿人工运河。京杭运河北起北京,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至浙江,最南端是杭州。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漕运展示馆的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输粮运豆漕舫无不汇枫斛,送往迎来驿站大都凭泾河”,足以枫桥在旧时漕运中的地位。
展示馆共分四室,中轴线是第三室和第四室,第一室和第二室则在两厢。按照游览路线,从右侧的第一室开始。
第一室陈列的是漕运的起源和形成,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中国历代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城或其他指定的地点,水路不通则辅以陆路。这种粮食被称为漕粮,广义的漕粮运办理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方式,狭义的漕运则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所以,隋炀帝其实也是做了一件好事,人家当初动员大量人力开凿通济渠,想的也是漕运,至于后来借助大运河得以下扬州,那只是充分利用资源而已吧?
漕运的起源并不是在隋唐,西汉定都长安后,每年都需要从关东运输大量谷物满足关中地区贵族、官吏的军队的需求。当时漕转关中,费用浩大,动员了大量的人力。尤其是当时的漕运需要经过黄河,时有险情。封建皇朝自唐以来,历代都重视漕运,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
原来漕运由来已久,我还一直以为自大运河开凿以后,才得以漕运的呢!第一室里还有清代漕运文函的展示,当时的官吏都写得一手好字。
第二室是漕运与大运河,在大门的左侧,第一室的对面。水上运输因为运载能力较强,在生产力低下、交通工具不够发达的古代备受重视,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基础。直至清朝末年漕运制度废除,漕运一直在中国粮食运输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建都,尤其明清两代均定都北京,而江南历来是鱼米之乡,南粮北调才能保证全国的粮食供应。如果恰逢灾年,粮食和其他物资大多需要靠漕运大规模运输。围绕着这种经济活动,也就形成了一整套的漕运制度,完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交通运输体系。可以说,漕运对于古代王朝维持自身正常运转的供应系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室还陈列了一幅古典铜版画——《京杭大运河全途之重镇》,列示了京杭大运河沿途的一些经济重镇,例如两头的北京和杭州,途经通州、天津、沧州、德州、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湖州等历史名城。
第三室是漕坊与运途,展示了漕运的交运过程和利弊和大型漕舫模型。明清驶于运河上的漕船 大都是平底浅船,康熙年间曾确定漕船的尺寸,船面全长80尺,中间15尺,船底长59尺,栈深6尺,不过船的种类还是很多的,有头船漕舫、腰船、老堂船等,大概有四十来种。
展室的大型漕坊模型,是根据《古今图书集成》中的相关记载考证复制的。仓顶有船工使帆,船尾有舵工使舵,甲板两侧有船工用杆撑船,运丁站在甲板上指挥,舱内有厨子杂凤正在忙碌,场景十分逼真。
第四室是漕运与苏州,有枫桥在苏州城,漕运与苏州的关系自然也是非常亲近的。枫桥横跨枫江(大运河的一段),是古驿道的必经之地。旧时政府在这里设有关卡,检查过往的船只。每天晚上苏州城门关闭,运河封航,桥边就停满了等待天亮过关的漕船。每当漕粮北运经过枫桥,就要将河道封锁起来,所以以前的枫桥被称为“封桥”。张继夜泊枫桥,就是因为在这里泊舟等待天明。
古代历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枫桥也因为漕运而兴盛,成为京杭大运河沿线著名的商贸重镇和粮食集散地。对于农业大国的中国来说,枫桥在漕运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明清时期,这里成为全国最大的米豆市场,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个展室里还有一些器具的陈列和仿全息摄影多媒体幻影成像《姑苏河运繁华录》,用高科技的手段向游客们展示了姑苏河运业之发达,枫桥古镇当年的繁华程度。
上一篇:灵岩山,古镇旁的古山古寺
下一篇:细细的品味同里——金黄色的北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