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的弯月(三)
上午转的慢了些,下午就只能挑重点了。我们先到了离我们最近的松石悟园。它其实是“同里镇松屏石展馆”所在地,与珍珠塔景区一墙之隔,由富观桥南行百步即抵。园子不大,园内草木茂盛,竹影摇曳,水彬林阴交织,百年银杏挺拔巍峨,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更衬托出女儿墙的端庄灵秀,园景典雅清静,是一处极佳的藏石、赏石的洞天别院。
在悟园里陈列着一千二百余块松屏石板画精品,它是由原铁道部工程总公司设计部部长张家忻先生及其夫人王月军女士三十多年苦心收集之珍藏(现已赠同里政府),松石悟园就是同里镇政府为了永久保存这批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而修建的展馆。
这些石头多为平面层状,大小不一,上面的纹路极具美感。松屏石又叫松石、醒酒石,对它的收藏可以追溯到先秦,唐朝也很盛行。它的形成距今2亿多年,由于石面多有树的枝叶状纹理出现,我一直都以为这是植物的化石,或是人工画上去的。看了介绍才知道,真正的成因是铁、锰的氧化物渗入岩层,形成了各种图案,这些图案与石质颜色匹配后成为古朴、典雅的天然画面。他们有的像风景、有的像人物、有的像大千世界、有的像天地宇宙,------ 大部分是岩石的剖面。展品共分五个部分,名为“天地篇”、“人文篇”、“禅意篇”、“警世篇”和“小品”,分别陈列于七个展厅之中。
最使我佩服的是收藏者的执着和收藏的艰辛。据介绍,这些珍贵的收藏都是张家忻先生及其夫人王月军女士是在修建铁路打通隧道和铺设桥梁的深山大川的各个工作面上采集的,涉及的铁路线有成昆、襄渝、川黔、宝成、京张、京沪等十几条。艰苦的工作环境没有破坏他们的艺术审美情趣和收藏家的执着与坚韧,你看了那些松石,一定会惊叹他们是如何保存和运输的,这些收藏在石皮弄中的珍贵收藏体现了收藏者对人生的感悟。也许正像他们自己所书对联“石皮弄中石破石皮呈天书,吾心静处吾悟吾心得菩提。”收藏者以破译天书,感悟人生为己任,才有了如此的收藏。这就是展馆之旨要,所谓“悟园”吧。
到了同里不能不去退思园,这座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私家园林几乎已成了同里的名片。退思园是清兵备道任兰生的私家园林,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勋任兰生盘踞利津、营私肥已。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所勋都不实,部议革职位。任兰生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名“退思”。取自《左传》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2001年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近又在我国首批20个国家重点公园中榜上有名。 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字东篱,诗文书画皆通。他根据江南水乡特点,因地制宜,精巧构思,历时两年建成此园。园占地仅九亩八分,既简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具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退思园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配置,点缀四时景色,当你进到园中,顿觉眼前一亮。让人感到清澈、幽静、明朗。退思园因地形所限,更因园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宅分外宅、内宅,外宅有轿厅、花厅、正厅三进。轿厅、花厅为一般作接客停轿所用,遇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贵宾来临之时,则开正厅,以示隆重。
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已是下午,人很少,可以边走边照相。入园门进内院,南北建有两幢楼,以园主字号名为畹芗楼,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楼与楼之间由“走马楼”回廊贯通,南北一式落地长窗,五楼屋底挂落栏槛,檐廊相接,典雅明敞。复廊东西两侧各设楼梯,雨天不走水路,晴天又可遮阳。下面砖木结构的封火门,据说在同里的明清建筑中,仅此两扇尚属原物,其余都为近世复制。
中庭是西宅到东园的过渡,放眼庭中,樟叶如盖,古兰飘香,清雅幽邃,有引人入胜之妙。最引人瞩目的是庭中旱船,它浮在水上,很像颐和园的摆渡游船。前舱八扇长窗如锦屏障目,隔而不断,船头面对“云烟锁钥”月洞门,船身相接漏窗暗廊,隐去船尾,俨然一艘待航的客船,旱船又与南北两侧的坐春望月楼、揽胜阁、迎宾居、岁寒居等厅楼建筑相形错落,平添美感。江南古典园林中,石船、石坊极其多见,从中略可窥见水乡人家对水,对船,有着特殊的依恋情结。登上坐春望月楼可四季望月,吟诗酬唱,也可楼前踏月,静赏花木。江南水乡,最美的是水,水边建亭台楼阁,依水望月,不能不吟诗,难怪古人的诗中月是常常与水相伴的。
楼之东侧一隅为揽胜阁。揽胜阁是一座不规则五角行楼阁,居高临下,可一揽东园佳境,这在江南宅第园林中独树一帜。揽胜阁使宾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户,就可饱览园中景色。
与坐春望月楼相对的有迎宾居、岁寒居,园主当年曾于此以文会友,陶冶性情。岁寒居正背退闲小筑与云烟锁钥月洞门,引游人从中入东园赏景,曲廊往南是闹红一舸。退思园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最富动感的“闹红一舸”,这一石舸突兀池中,由湖石所托,有头无尾,半浸碧波之中,风吹不动,浪打不摇,可人站在船头,却有小舟荡湖之感,潺潺水声不绝于耳。舷侧水面,行云倒影浮动,恍若舟已启航,别有情趣。石舸之四周,原植有荷花及菰蒲,夏秋季节,清风徐徐,绿云摇摇。只可惜现为春季,荷是无法赏了。荷池中游鱼却多,它们似通人性,稍稍击掌。便成群结队而去,妙趣无比。
退思草堂古朴素雅,稳重气派,点明了园之主题。堂之北点缀建筑小品,堂之南的露台面临荷池,站立露台可环顾全园。沿曲径南行,至菰雨生凉轩。据说此轩还有一绝,轩底原有三条水道,荷池碧水循环其间,故轩内阴湿凉爽,每逢盛夏酷暑,于此剖瓜赏荷,热渴尽消。自菰雨生凉轩穿过假山洞,沿石级盘旋而上,便来到堪称江南园林一绝的天桥,视眼豁然开朗。天桥,上为桥,下为廊,模似阿房宫复道。横空出世,飞越山巅,连接菰雨生凉轩,与辛台为一体。天桥前后贯通,八面来风,炎热酷暑时,到这里消暑纳凉,神清气爽。但令人遗憾的是,不知什么原因,这里的水呈红色,问及服务员都称不知原委。可我知道,这一定是有污染源的,我又一次为同里的水担忧了。水不能保护,同里的美景还能维持多久呢?
我们就这样走着看着,不能想象,在这样一个不大的小地方居然有这样富有的庄户,如此奢华的园林。我们后来还看了崇本堂,据说红楼梦、西厢记等许多影视剧都是在这里拍摄的。此地雕刻艺术精湛,在江南也属罕见。这里一园、二堂,房舍无论大小,都给人安适的感觉,而且有着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我实在是爱江南的水乡。无论是珍珠塔还是退思园,园内必有清池泛波,水光荡漾。这砖木石构的建筑就因了水而灵动,因了水而流畅。同里古镇园林密布,外有河道,内蕴碧池,里里外外皆是水,沉淀千年,难怪那样充满灵气,成为文化底蕴厚实,名人志士辈出的江南名镇了。小小的同里古镇,承载了太多的人文内容。
我们游到最后,忽然发现时间过的太快,将近4点了,要想到罗星州就得快点了,我们于是坐了一个三轮车,他以最快的速度把我们拉到码头,赶上了4点15分最后一斑船。因为是通票,所以乘船是免费的。同里湖很大,电动船开得很快,划开碧波,向湖中的小岛-----罗星洲驶去。这班船上除了我们还有一对年轻的夫妻,大约10分钟远远的看到了那个被湖水包围着的小岛。远远看到寺庙的黄色围墙和飞檐跷角的屋顶。上岸以后才发现岛很小,只有一个观音寺。寺里香火不旺,大概是因为要坐船才能上岛。见到不多的几个僧人。岛上风很大,风吹过的时候,听到飞檐下寂寞的风铃声。让人觉得岛的与世隔绝的荒凉。庙宇之外就是一个偌大的花园。春天的小岛其实很美,不大的岛上还有一个内湖,湖边有一个不小的楼阁,不知是做什么的,远远还看到一个依水而建的小亭子。这里只有我们,让人有种冷清的感觉。花开得很艳,花海中翩飞的蝴蝶也显得孤独,柳丝却柔嫩的像烟一样飘起,让人感到恍惚飘渺。我们在岛上转着,一边还留心着最后的班船,这里的工作人员人几乎都不住岛,也和我们乘同一班船回去,5点10分,船来了。
回到了同里,还是那个三轮,等在码头,把我们带回镇子。买了“万三蹄”,准备带回家去。虽然沉却还是决定背着。一日游同里的人都走了,天渐渐黑下来。我们在小镇上漫无目的的走着,镇上的商店都打样了,该是月上柳梢头的时候了。我们决定换家吃饭的地方,上午乘船的时候,摇船的大嫂给我们介绍了李家小店,说是不错。我们于是走过吉利桥,找到了这家。大概以为不会有人来了,他们也收拾了街面的桌子,看我们来了,连忙又摆上。
这里在吕家客栈的西边的一条小河边,似乎不是同里的主道,但游船是经过这里的。我们于是坐在水边,李家父子,老的待客,小的打点饭食。老李端上香喷喷的新茶,还给我们拿来了介绍小李的报纸。没想到小李还是这里的名人,有许多仿古的诗词见报,我们看了几首,还像模像样的,只是没有背下几句。他曾经在四川等地当导游,向许多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同里,应该说对同里旅游业的发展还是有一定贡献的。端上了小李拿手的粉蒸肉,还有新藕和螺蛳,我们就慢慢吃起来。小李没了事,和我们瞎聊,多年的打拼,看出小李有些厌倦了,对旅游业的前景也不大看好,每天晚上没有客人以后就会上网吧打游戏,可惜了他这点文采。和小李聊着,不知什么时候,月亮真的升起来了。同里的晚上灯光稀少,只有几盏街灯照明,月亮就显得很大很亮,月光洒在水面,被水波击碎,闪闪烁烁,就像躲闪着你的目光。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弯弯的小船和弯弯的小桥也没有变,可人变了,追求生活的美好无可非议,但是绝不能牺牲环境为代价。周庄已经成了商业化小镇,水中的船像熬粥一样挤在一起,到处是熙熙攘攘的游客,水乡美在意境,没有了意境小镇的美也就荡然无存了。同里的美正是因为它的静。尤其是清晨,在淡淡的晨雾中,一切显得朴实无华。上学的孩子和卖菜的车预示着同里人一天的生活开始了。去同里吧,千万别在人多的时候去,希望同里的还能世代传唱那古老的歌谣,当然是美丽的歌谣。
(船到罗星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