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于是,逮住一次途径苏州的机会,直奔虎丘而去。
虎丘,全称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已有2500多年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关于虎丘的名字,有许多传说的版本。一种说法是吴王阖闾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在山上,所以叫虎丘。另一种说法是山形像只老虎,因此叫虎丘。还有说法是当年秦始皇上山游玩,见到一只老虎,用剑劈去,老虎变成了石头,于是得名虎丘。
传说的真假无从溯源考证,神话的玄幻倒是给虎丘山增添了不少飘忽的灵性。
虎丘山地标性的景点非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莫属,可以说是虎丘山的“镇山之宝”。
直入主题,先看虎丘塔。
虎丘塔是世界第二斜塔,中国第一斜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虎丘塔正式名叫云岩寺塔,七层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塔身残高47.7米,向北偏东方向倾斜2.34米,最大倾角为3度59分,塔身自重约6千吨。
虎丘塔雄奇,古朴,是一座规模巨大结构精巧的佛塔,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虎丘塔是古苏州的标志和象征,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地理位置来说,虎丘塔并不是景区内可见的第一处景点。从踏入山门到虎丘塔之前,尚有一长段山路要走,中途会经过多处古迹遗址。此外,围绕虎丘塔四周的区域,密集布建有多个时期的殿、阁、亭、轩。所有这些虎丘塔之外的景点,都是品鉴虎丘山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
剑池。剑池被视作是虎丘景区里除虎丘塔之外的最著名景点,然而我并不这么认为,每个景点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各有各的故事和内涵,无所谓著名与否,更不分高下。
剑池幽奇神秘,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于池下,同时殉葬的还有“扁诸”、“鱼肠”宝剑三千把。
剑池入口处,“别有洞天”圆洞门旁的石壁上,刻有“虎丘剑池”四字楷书,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
剑池一侧的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四字,据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左石壁上刻有篆文“剑池”,乃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
课后思考题:为什么古时有那么多名家大咖热衷于石壁题词刻字?
断梁殿。进入头山门后的第一道大门,也是虎丘山的二山门,建于元代,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因结构巧妙,被誉千年不倒。
拥翠山庄。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面积约一亩,位于进入断梁殿后的山路左侧。山庄整体建筑沿山势而上构成,园内高墙、石阶、轩亭搭配布局,简单不失齐整。
庄园种有几株高大银杏,深秋时分,金黄扇形树叶落满了瓦房屋顶,暖暖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落下来,慵懒,静宁,像黄昏时分太湖的粼粼波光。
试剑石。相传吴王阖闾为了测试干将莫邪夫妇为他所铸宝剑,举剑将石头一劈为二。
传说多是骗人的,试剑石实为火山喷出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裂隙形成一条大缝,酷似剑劈的形状而已。
真娘墓。据史书记载,真娘确有其人,原名胡瑞珍,与杭州另一名妓苏小小齐名。
千人石。相传晋代高僧竺道生,曾经在此讲经,下有千人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听经,所以这块石头就叫千人石。还有一种说法是吴王儿子夫差为先王阖闾治丧,在地宫内埋藏了三千把宝剑和许多财宝,为了保守秘密,夫差在石头上杀害了上千名筑墓的工匠,故称千人石。
白莲池。池中央有石一方,名为“点头石”,据说竺道生曾讲经虎丘寺,但是他的观点未能被当时的寺庙主持接受,于是他只能在法堂之外讲经,吸引了千多人在千人石上列坐听讲,连旁边池中的这块大石头都点头,因而得名。
二仙亭。初建于宋代,重建于清嘉庆年间。据记载,陈希夷和吕洞宾曾在虎丘相遇,二仙亭就是为了纪念这两位大仙而造。
观音殿遗址。始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历史上几度毁废,多次重建。
致爽阁。此处位于山的最高点,为虎丘绝顶,因“四山爽气,日夕西来”之意而得名。致爽阁始建于宋代,后毁于火灾,现存建筑系民国十九年(1930)重建。
入解脱门。门里门外,出家入世,苦海,涅槃,重生,一脚跨过。
大雄宝殿。一座佛殿,殿前有五十三个台阶,意指“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五十三参的佛家故事可网上了解学习一下)
望苏台。顾名思义,在这个地方应该可以瞭望到整个古苏州城的全貌。
御碑亭。宋时称“御书阁”,后毁于大火,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建。康熙、乾隆两帝南巡,皆驻虎丘山,就此处建御碑亭。现亭中有御碑三块,分别是康熙、乾隆的御制诗文。
据外史记载,乾隆爱好广泛,出游,写诗,收藏,题字,盖章,留情,样样在行, 堪称“博爱”的大帝。
虎丘山北面环山路旁一处不显眼的地方,有一座“通幽轩”,俗称“赖债庙”,原为宋人尹和靖故址,清嘉庆年间改为“牛马王庙”。旧时每逢农历除夕,穷人欠债无力偿还,皆到此躲债而得名。
东方建筑的深邃内涵,连“老赖”都可以这么富有诗意。
在虎丘山北侧,有一座云岩桥,桥的一头连着环山马车道,另一头不远处,“藏”着一处被许多游人错过的“一榭园”。在景区导览图上,一榭园的标记毫不起眼,甚至是渺小,小到可以直接忽略。
如果真是这样,那一定是你的损失了。
在园林之乡的苏州,几乎任何精致的园林,都只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存在,从来不需要大肆的宣扬,也无所谓刻意的低调。
就像天龙八部里的少林寺,随便拎出几个扫地僧,都是一顶一的高手。
一榭园占地2.84公顷,修缮于清嘉庆年间,1860年毁于兵灾。2013年由虎丘景区管理处重建。
一榭园面积不大,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小型的园林。一榭园总体格局素雅恬静,主体建筑“清风一榭”位于水池北岸,与虎丘塔隔水相望。另有授书堂、宝顺斋、壶天小阁、萝草轩、曲桥等诸多建筑点缀在园内各个区域,错落有致。
一直对于“重建的古建筑”有一种心理上的抗拒,徒有建筑的空壳,却少了岁月的灵魂。尽管如此,苏州境内“重建的古建筑”的设计者们,一定都是顶尖的空间美学的大师。在没有时光这个精灵的建筑格局里,依然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东方园林的大美。
中国的园林设计讲究迂回,曲折,注重层次的变化和衬托,追求空间位置的巧妙搭配,桥廊穿行,曲径通幽。行走在山石径阶,穿梭于亭台楼阁,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小小园林,喻含了诸多处世的哲学。
离开一榭园,一般多从山门方向的原路返回。沿环山马道近入口几十米处,也就是景区东南位置,坐落着万景山庄,此处为盆景文化的展览区域,喜爱盆景艺术的朋友万万不要错过。
万景山庄占地约25亩,园内集中了苏派盆景精品600多盆,又细分为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两个展示区域。
作为中国盆景的一个重要流派,苏派盆景始于唐宋,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万景山庄展示盆景艺术,也“顺便”再次诠释中国园林的巧美。
虎丘山作为一处具有悠久文化沉淀的景区,如果仅仅冲着虎丘塔打卡而去,那只能说你并没有真正看懂她多元的美学蕴涵。除了虎丘塔,还有轩亭殿阁,墓石池台,还有园林和禅思,传说和故事,还有养鹤涧的红叶,落叶满地的银杏林,环绕山岭的河道,全都是机缘巧合的相遇。